里森对巴林银行总部报喜不报忧,将“88888”账户中累积的亏损隐瞒,只将获利的交易上报。1994年,在巴林集团税前营业利润的3700万英镑中,有2850万英镑来自里森的套利业务,他因而被银行高层视为明星交易员,银行高层尽可能地满足里森的需求,使得原有的内部审计对里森失效。
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多万英镑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巴林银行高层的怀疑。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1995年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坂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巨额亏损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样倒塌了。
○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1992年3月,巴林银行的一份内部传真就提出警告:“我们正处于一种可能造成灾难的危险境地。我们的制度缺陷将造成财务亏损或失去客户的信任,或两者兼有。”但这一警告没有受到重视。
1993年英格兰银行允许巴林银行在大坂的股票交易中突破规定不得超过25%的限制。
截止到1993年12月的15个月中,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活动造成的损失为1900万英镑,但上报利润是900万英镑。如此谎报利润竟未被发现。
从1993年底开始,对里森的专门交易负有责任的罗思·贝克和作为股本产品部门负责人并对股本产品的风险承担责任的玛丽·沃尔兹,两人都对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性质或是否可能获利等都不真正了解。
1994年7月至8月巴林内部审计报告提出了职责分开的具体建议,但这些建议未得到实施。
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多万英镑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巴林银行高层的怀疑。
里森为隐瞒损失,曾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1994年7月,在里森的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1994年3月巴林董事长彼得·巴林发表过一段评语,认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因为它的组成在短期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1995年2月,巴林银行在日本大坂股票交易所承受的风险已高达73%,在新加坡高达40%。3.“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
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使他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得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PHOTOSHOP,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陈,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不只是新毕业的学子们要注意这些,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更要把小事做细。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
在我做CEO的LF涂料公司,有一位主管会计,平时干活还算麻利,但当我去她的办公室时,发现她的桌子上乱作一团。我当时并没有批评她,当我第二次、第三次去她办公室时,看到她的桌上依然如故。我直觉判断:这个人不适合做主管会计。果然,干了七个月后事实证明,这个人确实不行,我只好给她换了一份岗位。
我们公司用人的时候,的确很注意干部和员工的“小节”问题。去年,我们公司招聘来一位很有才气的部门经理,按照公司的设想,本打算把他培养成公司的副总,但一件“小事”让我放弃了这种想法。有一次,我们公司七个人的管理团队到郑州建样板市场,当我们下飞机后,其余六个人都提着办公用品等行李,而这位经理却空手而去;两周后我们离开郑州返回时,其余六人还都是大包小裹的,他依然是空手而行。从这件事上,我判断出此人不能重用。第一次没提行李,可以用大意或疏忽来解释,而一再发生此事,只能说明这样的干部要么没有团队精神,不善合作;要么是很自私的人,没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