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细节决定成败 第5节:拒绝浮躁

《细节决定成败》第5节:拒绝浮躁

作者:汪中求 字数:1697 书籍:细节决定成败

  向某客户发价值970元的货,运输费花了368元,什么叫成本控制?客户对此是什么印象?

  帮另一家公司做咨询,他们的CI手册颁布实施好几年了,但一直觉得没什么大用。我去检查的时候,却发现CI应用很不到位。于是,给他们先把VI的范围列出来:

  事务用品系列:名片/国内标准信封、信纸/国外标准信封、信纸/公文夹/公文封、文件/便笺、传真纸/合同纸/事务贴纸/打卡纸/工作证、工作卡/荣誉证书、奖状

  广告、公关、促销系列:公司简介封面/请柬/产品介绍封面/贺卡/台历封面/招贴、报纸、杂志封面广告/展览摊位设计/包装纸/广告用手袋

  室内外广告系统:大型霓虹灯/直式楼层标志牌/科室标志牌/服务性公共场所指示牌/前台、会议室

  旗帜系统:公司旗/挂旗/吊旗

  服装系统:白领男女装(春、夏)/蓝领男女装(春、夏)/领带、领带夹等饰物

  交通车辆系统:货车三面图/中巴车二面图/人货两用车二面图

  通用包装系统

  赠品系列:钥匙牌/笔/笔记本、名片夹

  日本人做事就比较到位。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狗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摄氏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在指导客户的营销管理工作时,我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并非是我有多高的水平,而是你们很多常规的活没做到位”。比如做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报告》做得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滥竽充数的多,市场调研也就往往应付了事。当我把我亲自主持调研市场并形成的标准版的《市场分析报告》交给客户时,他们觉得很管用,事情就做得扎实多了。消费品生产企业多设专卖店作为直销主渠道,但专卖店该怎么开,如何筹建,如何布置,如何管理,如何正常运营,如此等等,均不求甚解,结果自然是效率差、效果差。几家客户在拿到我给他们的《专卖店手册》时,顿开茅塞。这其中哪里有什么新招呢?更不用说绝招了。对于营销顾问来说,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做熟了,就觉得简单了。

  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4.拒绝浮躁: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25年了。在这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国民心态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一个简单和单纯的世界,突然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在前言中曾提出:当今时代四处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但细心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真的过剩了吗?

  中国的大学经过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扩招的学生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就业压力骤增,现在社会上已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据《新闻周刊》转述,2003年7月6日教育部透露,毕业即签约的比例为:研究生80%,本科生60%,专科生、职高生30%。全国有106万大学毕业生一时无法就业,还未包括此前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学校、各级政府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大学生人数增长更快,2003年212万,2004年260万,2005年320万,压力越来越大。

  细想想,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是过剩了吗?

  2003年11月份,我应河南安阳市工商联的邀请,去安阳为企业做营销培训。当地的一位知名企业的厂长在与我交谈时说:“我们厂子花了60多万美元进口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是我们操作机器的人水平达不到,两台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我问他:“你们厂里操作这两台设备的人是什么水平?”他回答:“是大专毕业生,而据出口这台设备的美国公司说,操作这两台设备的最低要求应该是研究生水平,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责任心。”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引进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呢?”他有些难为情地说:“安阳是个小地方,别说研究生,就是本科生都不愿意来。”

  安阳真的不能算是个小地方,应该说是地区中心城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心盯着京、津、沪等直辖市,次一点也要去省会城市,而中国众多的中小城市却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这是不是与当代的大学生心态有关系呢?

  说到底,不在于大地方、小地方,大企业、小企业,是你愿不愿意真正从基层做起,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几何?

  曾几何时,MBA就像一个金字招牌,似乎读了MBA,就意味着高职、高薪、荣耀、名誉,而近几年随着企业对MBA趋于理性的认识,MBA身价骤跌。难道这仅仅归于就业市场的低迷吗?归于企业不识货吗?归于没有伯乐吗?我看未必。这些学子们是否能从自己的浮躁心态上找些原因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