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天,一位在北京的山东老乡找到我,说他儿子高二期末考试,成绩很差,他很生气也很焦急。这位老乡是山东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他业务这么忙的一个老总,请了一个月的假,要专门陪孩子学习,可是他觉得效果也并不好,所以找到我,来讨教办法。
我说:“你先把孩子叫来,我跟他谈谈。”
学生来了,焉头蔫脑的。我问他:“你这次考试怎么样?”
学生说:“还行。”
我说:“还行是一个什么概念?”
他说:“和期中考试相比,我提高了三个名次。”
我说:“那你太厉害了。你知道人大附中今年考上清华北大有多少人?有170多人。人大附中哪一个学生都很厉害,你能够在两个月时间内追上三个学生,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结果!高三还要经过八次大考,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每一次追上三个的话,到了高三结束的时候,你就进了班里前二十名,前二十名的学生考中国人民大学都很有希望。”
学生听了我的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精神也振作起来了。
然后,我对他父亲说:“你当爸爸的,怎么一口咬定你孩子考得特差?他怎么差了?人家提高了三个名次,在你这儿还得不到鼓励,你到底让他提高多少才满意呢?你说一个数。”
他爸爸无言以对。
我又问学生:“这个暑假你准备怎么干?”
他说:“我爸爸就是看着我,让我看书。”
原来,他爸爸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就是每天早早地把这孩子叫醒,看着他进了书房,把门一关,他爸爸就在外面守着;然后中午叫他出来吃饭,吃完饭以后,午睡一会儿,把他叫醒再学;到晚上,规定11点睡觉。这中间孩子不能出去,要下楼还得打一个招呼,还得跟他请假。
我就问:“那你这个假期,一天能学多长时间?”
他说:“每天学十个小时。”
我问:“效果怎么样?”
他说:“效果不好。”
我问:“你平常在学校学几个小时?”
他说:“平常在学校我就学八个小时。”
我说:“现在,你为什么不调回八个小时?”
他说:“我不能调整,我爸爸看着我,他不让我出去。”
我就对他父亲说:“假期总是孩子的假期。没有像你对孩子这样的学习法。你当家长的在外边看着,你知道他在里边干啥?他学习效率行不行呢?这不是自我欺骗吗,拿着孩子的前程当儿戏吗?其实,你根本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你心里就觉得反正我看着你了,至于学习能不能上来,你研究过吗?你那只是安慰自己的心理而已。”
我说:“平时,我要求我的学生,可以有段时间不学习。但只要学习,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最可悲的是什么呢?你该玩的时候,不能痛痛快快地玩;你该学的时候又学不进去,最怕的就是这个状态。所以,该玩就出去玩,痛痛快快玩,打两个小时的球也行,但是到时间就必须回来,回来学习就要全神贯注,如果这样做的话,效率肯定就高起来了。”
我问这孩子:“你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