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实验证明,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的五种事物依序是:一般材料、练钢琴、历史和经济知识、长篇非诗材料、一般课文。
适度超量重复重要内容
超量重复,就是识记某一材料达到最低限度熟记时,继续重复回忆或复读(重复认知)。在战争中军队所用的口令或密码以及其他重要的只能脑记的信息,使用者为了牢记它们,常常采用超量重复的办法。
超量重复的最佳次数因人而异,因信息的繁简陌熟而异。超量200%虽然能够使保持量增加,但所耗时间却比超量150%多了许多。通常情况下,超量150%就是最佳选择。
背诵
背诵能使记忆持久,使被背诵的对象由瞬时和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延长信息在大脑中的留存时间。背诵一要“见缝插针”,机动灵活,每次不必多,一二分钟即可;二要注入热情和志趣,不能变成“有口无心”的机械运动。
机械重复
当一些待记信息与大脑中的原有经验没有任何联系并且也想不出使它们发生联系的办法时,唯一能记住它们的有效方法就是重复的机械记忆。据报道,1991年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世界记忆大赛上夺魁的34岁的英国人用机械记忆和图像记忆的方法,只用了2分29秒便记住了一副扑克牌的顺序。而他自认为这种能力是锻炼出来的。
(21)改错记忆法
“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所造成的记忆是印象深刻的,有的甚至终生难忘。错误本身不值得记忆,但是由于产生了错误,反而对正确的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在语文、外语、数学等学科的考试中都有改错题,就是企图运用改错来加强学生对正确知识的记忆。
改错有三种情形:一是改正自己的记忆错误或行为;二是改正他人不自觉的根深蒂固的记忆错误或行为;三是改正他人故意设置的记忆错误或行为。
一名大学生在一次演讲时把鲁迅“逝世”误读成了“折世”,引起哄堂大笑,并由此而获得了带有贬意的“折世”的绰号。此事过后,他痛下决心提高语文水平,很快就有了超越性的发展,同学们又为他去掉了“折世”的绰号。由此看来,通过改错记准了正确的知识信息,就等于向错误索回了补偿。
人的记忆有先入为主的定势,“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虽然久居异地,却难以忘怀少时的乡音。换句话说,错误的信息一旦持久的保持在大脑中,就会因稳定的存在而对新识记的正确信息产生抑制,使其很难在大脑中扎下根来并取代错误的信息。所以,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巴特利才说:“测定智力技能的唯一最佳标准,可能是检验摈弃谬误的速度。”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在精粹、要害的地方卖关子,如故意把“减”的“冫”写成“氵”、把“纸”的“氏”写成“氐”、把“已”写成“己”等来让学生去改错。而这些错误,通过正确信息的再现与注意力的集中来得到改正,反而会因为印象深刻而使学生牢牢记住。
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语文时,故意读错课文的二三处,让学生批评指出并改正过来。第二天让学生试着回忆这篇课文,结果证明,学生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几处读错后改正过来的部分。实践证明,教学时改错、考试或游戏时出改错题、工作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比赛后善于找差距,对于认知和回忆正确的知识、信息和经验大有裨益。
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有改错有奖的各种题目,吸引了很多观众,如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中,就经常会请嘉宾来判断问题的真假,寓教于乐,参与的嘉宾也大都兴致盎然。
(22)意志影响记忆法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压力去调动记忆者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潜在的记忆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给自己规定完成某一项记忆任务的时限,是自我施加压力的一种好方法,有了时限的压力,记忆者的精神才能得到振奋,才会得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据报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兵空降德国前突击训练说德语的效果特别好,其原因就在于有压力,因为不会说德语的人空降后一下子就会被德国人识破,很可能会被俘,所以他们临战前训练时都很用心,结果所有的人都学会了。
许多在大的酒楼餐厅内应试的待聘生们,不用写单,就可记住每位客人所叫的饭菜,而当客人离去后又能很快地忘掉所记的内容,全力以赴去招待新入座的客人。
这表明,让他们记忆的是意志,让他们刷洗掉记住的内容也是意志。换句话说,只要你产生了记忆他们的意志,就会把它们记住;只有你产生了必须遗忘它们的意志,才会很快地让它们从大脑中尽失。
大凡有成就的人,在记信息之前,都有要记住的决心,形成了必须记住它们的强烈意图,注意力格外的集中,并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有效方法去愉快而积极地记住它们,并且不时地使用它们。日本的南博教授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是这样做的。
好的记忆效果,大都出现于增强自信心并具有欢畅愉悦的情绪之后。经常默念“天才与我的区别仅是他懂得怎样更多地使用大脑的记忆潜能”与“我也能更多地使用大脑的记忆潜能”之类的话语,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记忆力。这是改善自我心理形象、克服心理障碍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