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哲理故事 女书虫·灰姑娘·鬼孩子

《哲理故事》女书虫·灰姑娘·鬼孩子

作者: 字数:1001 书籍:哲理故事

  撒了一辈子谎的女作家,临死之前向自己精心挑选的女传记作者一吐真相。表面上看,“第十三个故事”专为女性读者构思了一个“灰姑娘的孩子”的故事:充满哥特味道的贵族豪宅中,活人如同行尸,灵魂都在空中飘荡,无目的的邪恶操纵着家庭悲剧一幕接一幕上演,幼小孱弱的爱能否幸存?

  跌宕起伏的故事一言难尽,然而故事的由头,很难不令人想起去年那本《失窃的孩子》。同样有惊人的销售记录,同样被电影界大腕看好,真正稀罕的是,两个故事都拿儿童5岁前那段“失忆”的岁月来作文章。“在我们自我觉醒之前,我们是小孩子……我们活得像戏院里的迟到者:必须尽力弥补,根据后面事情的轮廓猜想人生的开端。”那“不记得了”的几年究竟发生过什么?长辈们口传的逸事是很难让人满足的,这便有了故事的用武之地:“你想了解某个人吗?了解他的内心、思想和灵魂?那就让他告诉你他出生时的事情。”

  事实上,“我”的故事,往往在“我”产生意识之前已经开始,其长度甚至可以超越神秘的早年,延伸至整个家庭的历史。“家庭”成为“生活”和“生命”的舞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则被处理成轮廓模糊的远景,一带而过。这样的笔法,甚至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刚刚读完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恐怕,身为人类学者的林耀华先生业已洞悉其中三昧:“没有什么比一个故事更能说明问题。”

  作为小说的《第十三个故事》,在欧美多个畅销榜上高居不下,让人不禁产生大众心理学上的好奇——学术著作之外,普罗大众对“我是谁”的千古谜题依然关注。想来,作者戴安娜·赛特菲尔德毕竟出身学院派,放下教鞭专事写作,见识和志向自然不会局限于畅销。于是乎,故事虽写得惊心动魄,却并不是忙着跑马,字里行间多有“纯文学”的尝试。由此放慢了节奏,惯于惊心动魄的读者,大概会觉得有些拖沓。

  小说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强烈的书虫情结。A代表奥斯汀(Austen),B代表勃朗蒂(Brönte),C代表查尔斯(Charles),D代表狄更斯(Dickens)……主人公玛格丽特从小在父亲的古旧书店里帮忙,就这样学会了字母表。她对每一排书架、每一列书脊都视同亲人,更别提自己喜爱的珍版图书。而名作家维达·温特的藏书水准毫不逊色于玛格丽特父亲的书店,书籍正是她不幸的童年中持久的安慰和力量源泉。她们却都遭遇考验,要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书籍化为灰烬。小说对此不惜笔墨,足见作者戴安娜·赛特菲尔德对书籍情感之深。

  故事里多次提到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多半是作者的个人偏好在先,情节需要其次。古宅的哥特风格,又让人想起艾米莉·勃朗特。戴安娜·赛特菲尔德对自己的这些口味毫不掩饰;小说中许多描写阅读体验的段落,相信能让书虫们感同身受;就连赛特菲尔德写的中文版自序,也透着浓浓的书虫味儿。赛特菲尔德凭借《第十三个故事》从一个书虫成功步入作家行列,本身就是一个足以让书虫——尤其是女书虫们高兴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