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武昌火车站,龚昊被交给了另外一名男青年,他被带着上了去河南
郑州的火车。
在郑州站下了车,那个青年带着龚昊避开人群,把他带到一个姓李的农
民家中,和农民谈了谈,就高兴地走了。龚昊听说过不法分子拐卖儿童的事,
他想,我这是被拐卖了。
在李家,他们逼龚昊叫爸爸妈妈。龚昊倔强地低着头不吭一声,白天,
他要和大人去锄草,不小心锄掉了麦苗,主人就用烟头烫他的手臂……龚昊
的两条手臂上被烫伤 60 多处。
李家人吃的是米饭和菜,龚昊只能吃馍和玉米糊糊。白天,一个老头看
着他下地干活,晚上,把他锁在灶房里。夜晚是龚昊最伤心的时候,他蜷缩
在冰冷的干草堆里,想爸爸妈妈,想老师和同学,偷偷哭了好几个晚上。好
几次想逃跑都没有成功,但他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家!
龚昊的倔强让李家人束手无策。半个月以后,他被带到石家庄附近的一
个农民家里,龚昊明白,自己又被卖了。
4 月中旬的一天中午,龚昊看看四周只有一个监视他的老头,他想这可
是个好机会,只要沿着铁路线往南跑,肯定能回家。他捂着肚子走过去,对
老头说要上厕所,趁老头不注意,撒开腿就跑了。
黄昏时,龚昊走到了一个货车站,他急忙爬上了一节车厢,这下可糟了!
货车把他带到了山西太原,后来又到了陕西的渭南,这时他已四天没吃饭了。
乞讨,在龚昊眼里是件丢人的事,为了活命,他只好向一位善良的老奶
奶伸出了讨饭的手,这是第一次要饭,他却一辈子也忘不掉。
以后,他每天只要一次饭,饿了就去车站里的自来水管灌一肚子水。这
时的龚昊真像一个“小乞丐”了。这个“小乞丐”几乎天天在火车站转。
这天,终于来了一辆货车,厢壁上挂着去武昌的指示牌,龚昊把“武昌”
两个字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次,龚昊真正踏上了回武汉的路程。货车到郑州,
他被一个好心的装卸工发现了,装卸工把他带回工棚,了解他身世后,帮他
洗澡,送给他衣服,答应给他爸爸妈妈写信。可是,几经磨难的龚昊不敢再
轻易地相信人。三天后,他悄悄地在工棚里消失了。又上了一列郑州——广
州的火车。到信阳时,他被赶下了火车。龚昊又上了一辆去汉口的货车。6
月 9 日早晨 8 点钟,这辆货车到达汉口江岸货站。龚昊终于回到了离开 3 个
月的家。
井艳玲奋勇斗歹徒
井艳玲是河南省邓县刘集乡石营小学五年级学生,她学习努力、成绩优
秀、性格开朗、勇敢机智。1988 年 5 月 4 日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这天中午,
放学的钟声敲响了,井艳玲做完最后一道数学题,收拾书包回家。她唱着歌,
欣赏着初夏的景色,在田间蹦蹦跳跳地走着。
“站住”随着一声低吼,突然从麦田里窜出一个人来。艳玲猛地一惊,
只见一个 20 来岁的男人拦住去路,她断定这是一个坏家伙。想跑,跑不掉,
想喊吧,这里离村子远,附近又没人,……
那歹徒像恶狼一样,猛扑过来,死死揪住艳玲,连拖带拽地把她弄到一
条新挖的干水渠里,企图欺侮她。
井艳玲急中生智,忙说:“别,别!我有肺结核,会传染给你的。”歹
徒一楞,信以为真,有些迟疑,但是并没有松手。艳玲镇静了一下,又说:
“我和你商量个事:我父母存了好多好多的钱,可他们说我是女孩,不喜欢
我,我早就想离开那个讨厌的家。我回去把钱拿来,咱们再一块儿跑得远远
的。”
歹徒见她说得有板有眼,半信半疑,可不准艳玲离开。井艳玲继续机智
地同歹徒周旋着,寻找脱身的机会。这样过了几十分钟,歹徒终于凶相毕露,
疯狂地朝艳玲身上乱撕乱扯,把姑娘的衣服都撕破了。井艳玲拼力反抗,用
脚踢,用嘴咬,没让歹徒占什么便宜。
正在这时候,一阵自行车铃声从水渠旁边的公路上传了过来。歹徒闻声
吃了一惊,慌忙把身子缩了下去。井艳玲乘机站起来,大声喊:“嗨,那不
是张叔叔么,你接我来啦!”歹徒一听,吓得急忙顺着水渠逃走了,其实艳
玲并不认识那位骑车的叔叔,机智的艳玲终于脱离了虎口。
井艳玲跑回学校,把这事报告了班主任和校长。学校立刻通报了村党支
部,又火速向刘集乡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干警赶到现场调查,向井艳玲做
了详细了解。
根据井艳玲提供的关于罪犯的身材、长相、衣着等方面的特征,侦破小
组确定两个村子为侦破重点,让井艳玲当场辩认犯罪分子。艳玲积极配合,
勇敢地辨认嫌疑犯。5 月 5 日中午,终于准确地把罪犯辨认出来,公安人员
立即逮捕了罪犯,押送司法部门判了刑。
这件事很快在当地群众中传开了。6 月初,共青团邓县县委发出通报,
表彰 12 岁的井艳玲不畏强暴,勇斗歹徒的事迹,并且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向
井艳玲学习的活动。
失去旋律的琴声
方国荣
1968 年,我从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没被分配到文艺单位,而是来到
一个县城的一家寄售商店当营业员。主任很器重我的专长,特意将我安排到
乐器柜台,说这也算是专业对口了。我发誓再也不碰乐谱了,从此毁断通向
音乐王国的桥梁。但是,我惭愧了,因为……
一
从一米多高的柜台旁,冒出了一个男孩棕黄色头发的脑袋,一双怯生生
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光。颤抖的小手将一只小提琴举过头顶,放在柜台上。
孩子始终低着头,像一只被损伤的鸽子那样:“能卖吗?”这问话带着异常
伤感的声调,我打消了对提琴来历的怀疑。但是我惊愕了,这是 1926 年德国
出产的名牌琴,据说国内只有八九把,都珍藏在各大乐团和少数名家手里。
“琴是哪儿来的?”我不是凭衣着看人的市侩,但大声的问话还是震动了孩
子的耳膜,他惊恐地抬起头来,两眼委曲地盯着我,没有回答。缓缓的,缓
缓的,孩子又将双手举过头顶,伸到了我的面前,去捧小提琴。那是一双多
么美丽的小手啊!刚柔并兼的线条,匀称地分布在嫩红色的手腕上;丰满而
又细长的手指似乎专为拉琴而生长的;特别有趣的是长得出奇的小指,几乎
超过了无名指的指甲根,仿佛弟兄两个相依在一傍。左手的指尖上起了一层
黄黄的茧,没有多年的苦练,一个孩子的指尖是绝对不会这样的。为了不使
孩子难堪,我低下头又拿起琴:珍贵的马尼拉弓毛,奇怪的是弓杆折断了,
上面环绕着层层的漆包线;漂亮的虎皮纹背板使我赞叹,但中间致命地裂开
了一道大口子。尤其使人不解的是,价值数百元的高档品竟没有琴盒的保护,
是谁把琴破坏成这副模样?它还能值多少钱呢!犹豫了一会儿,我问道:“你
打算卖多少钱?”孩子红着脸从牙缝里挤出几句话来:“50 元行吗?因为,
因为我爸爸病得快……”“50 元?”尽管琴已损坏到使人痛心的地步,但这
仍是我没有料到的过小数字。“你爸爸是谁?”我关切地问道。“爸爸?!”
孩子失声地重复着这两个字,呆呆的凝视着天花板上一根发锈的铁钉,绞心
地用双手捂住脸,无声地哭泣起来。泪水从指缝里渗了出来,沿着那痉挛的
手背掉在提琴上。还用问什么呢?我立即从会计那儿拿出 50 元钱,小心地塞
在他上衣口袋里。我想帮他系上扣子,但徒劳了,他衣袋上的扣子全掉了,
衣领上也留下了被撕裂过的痕迹。接到钱,孩子仍然直愣愣地死盯着他那心
爱的提琴,像一尊木偶似的仁立在柜台旁。我再也看不下去了,连忙从怀里
掏出 10 元钱向孩子手里塞去。但他没有接钱,只是用异常恳切的语调问道:
“等我有了钱,还能把琴赎回来吗?”让我怎么回答呢?这是寄售商店,不
是旧社会的当铺啊!但我没有勇气向孩子那样解释,只得将求援的目光投向
主任。主任向我点了点头,非常温和地对孩子说道:“暂时作为陈列商品处
理,好孩子,回去照顾爸爸要紧,琴一定给你留着。”孩子再也没有说什么,
急急地离开了店堂。
二
一个星期过去了,孩子没有来赎他的琴。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
看见他的身影。于是大家产生了怀疑,会计说:“提琴也许是偷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