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100分卷版) 第766章

  子路一下子红了脸,不敢说什么。

  孔子走上前去和蔼地说:“我叫孔丘,看见你们争辩得这么热烈,也想

  参加进来,你们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来你就是那个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好吧,就请你来给

  我们评一评,看谁说得对!”两个孩子说。

  孔子笑着说:“别急,一个一个地讲。”

  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说早上近,他

  说中午近。你说说是谁对呢?”孔子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我过

  去没有考虑过,不敢随便乱讲,还是先请你们把各自的理由讲一讲吧。”

  一个孩子抢着说:“你看,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可到了中午,太阳就

  变小了。谁都知道: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

  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说得不对,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

  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中午的太阳近吗?”

  说完,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说:“你来评评谁对吧。”

  这下可把孔子难住了,他反复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各自都有道

  理,实在分不清谁对谁错。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以后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

  两个孩子听后哈哈大笑:“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你也有回答

  不了的问题呀!”说完就转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气地说:“您真应该随便讲点什么,就能把他们镇住。”

  孔子说:“不,如果不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懂,怎么能听到这番有趣

  的道理。在学习上,我们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

  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晏殊忠厚老实受重用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

  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晏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后来,他被地方官作为

  “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

  事情巧得很。当晏殊赶到京城时,正赶上科举会试。参加会试的都是各

  地选拔上来的名列前茅的才子。晏殊是作为“神童”选来见皇帝的,本可以

  不参加考试,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于

  是,他主动要求参加考试,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参加考试的有 1000 多人。有的是连考多年、两鬓斑白的老学者,有的是

  风华正茂的青年书生,年龄最小的就是晏殊,他还不满 14 岁。开始,他心里

  有点不踏实,可他马上又想到,自己年纪还小,如果考试成绩不好,说明自

  己的学问还不够,那就需要自己继续苦读,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考题发下来之后,晏殊认真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试题目

  自己曾经作过,当时写的这篇文童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这时候,晏殊

  的心里很矛盾。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写成的,现在把它照抄下来,

  当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应该算是作弊,再说主考官和考生谁都不知道。

  但是他又想,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里写成的,写作的条件比考场上要优越得

  多、如果在考场上写,就不一定能够写得那么好。晏殊又想起老师曾讲过的

  话:做学问必须老实,如果对自己放松,那只能害了自己。想到这里,他决

  定把实话讲出来,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出一个题目。可是,考场上的规矩太

  严了,晏殊几次想说话,都被监考人制止了。迫不得已,晏殊只好以那篇文

  章为基础,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之后,交了卷。

  几天之后,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到皇宫大殿上,将接受皇上的复

  试。晏殊也是其中之一。在对晏殊复试时,皇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文章,

  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好的学问。”

  不料晏殊却跪下来,连忙自称有罪。接着,他把考试的经过讲了一遍,

  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重考。

  晏殊说完后,大殿上鸦雀无声。人们被惊呆了,心想这个少年真是傻到

  极点了,别人想找这样的好事都找不到,自己却要求另换题目,再考一次。

  过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来,说道:“真看不出,你这孩子不仅学问

  好,还这样诚实。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当下,皇上与大臣们一商议,就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

  作文。晏殊克制着内心的紧张,集中全部精力,很快把文章写好交了上去。

  大家一看,交口称赞。皇上十分高兴,对晏殊赞不绝口,并当场授予他一个

  相当进士的学位,还吩咐人给晏殊安排一个官职,先让他锻炼一下,希望他

  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晏殊做官之后,开始只在翰林院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秘书职务,官位低,

  薪俸少,日子过得挺清苦。

  当时,天下太平,京城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朝廷官员几乎都是三日

  一宴,五日一游,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晏殊也喜欢饮酒赋诗,愿意同天下的文人们交往,可是他没有钱,无法

  参加这些活动。于是,他每日办完公事,就回到住地读书,或者和他在京城

  求学的兄弟们一起讨论古书中的问题。

  过了些日子,朝廷要选拔协助太子处理公务的官员。条件是:学问高、

  品德好。负责选拔的大臣们非常慎重,反复筛选、考察,一直也定不下来。

  因为选不好,就要受到皇上的责备。

  一天,忽然传来皇上的一道御旨,要选拔官们把晏殊算上一个候选人。

  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晏殊是谁,一打听,才知道是翰林院的一个小秘书。大家

  都挺奇怪,皇上怎么就看上了他?

  原来,皇上听说晏殊闭门读书,从不吃喝玩乐,又想起晏殊在考场上的

  表现,认为他是一位既有才气,又忠厚勤勉的人。选这样的人到太子身边,

  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就亲自点了晏殊的名。

  晏殊上任前,照例到皇上那里去谢恩。皇上勉励他一番之后,又夸他闭

  门读书,不参加游乐,是个好青年。

  晏殊听完皇上的夸奖后却低下了头,并向皇上说:“臣并非不想和文人

  们宴饮游乐,只是因为自己家贫无钱而不能去,如果臣有钱,肯定也会去的。

  我有愧皇上的夸奖。”

  皇上听后深为感动,一定要重用这样诚实的人!

  从此以后,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可他一直保持着诚实、

  勤勉的作风,至死都没有改变。

  陈寿写历史

  晋朝有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陈寿,他写了史书《三国志》。我们大家熟悉

  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所以《三国

  演义》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过程中,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

  陈寿在开始写《三国志》之前,曾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翻阅了

  原先三国留下的各种文献记录,还搜集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资料,还到许多重

  大事件发生的地点做过现场勘察,决心把这段历史写得真实、准确。

  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而且人们看见他总在书房来回踱

  步,常常陷入沉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来了一个亲戚,发现陈寿正写到《诸葛亮传》这一章,就

  向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人。陈寿说诸葛亮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亲戚听了很生气,责备陈寿忘记了家仇。

  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

  他父亲办事时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

  惩罚了他父亲。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

  忧郁成疾,终于一命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

  因此,陈寿一家认为他们落到这步田地,都是诸葛亮造成的,心中十分怨恨

  诸葛亮。

  现在,听亲戚这么一说,陈寿也不禁彷徨起来。他想,诸葛亮一生励精

  图治,公而忘私;而且南征北战,百战百胜,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按理

  说,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写出来,可是,自己一家的遭遇,又使他在感情

  上对诸葛亮有些别扭,而且,如果照实写,亲戚们也不会原谅他。到底该怎

  样写呢?陈寿心里很乱,于是,他干脆停下笔来,想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

  这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陈寿憋不住,就把心里的苦恼告诉给了朋友。

  那位朋友听后说:“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史记》,说它正直公允,准确无

  误,不假意赞美,不隐瞒丑恶。你这部《三国志》是否也能如此呢?”听了

  朋友的话,陈寿一下子醒悟过来:是啊,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第一要做到的

  就是诚实无私。当年司马迁宁肯得罪皇上,也要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现在,

  我难道能为自己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那我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了吗?

  陈寿又飞快地写了起来,很快“诸葛亮传”就写成了。陈寿还特地把这

  一篇文章拿去给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生怕自己有什么写得不公

  正的地方。

  后来“诸葛亮传”成了《三国志》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那不是我写的”

  门德尔松 20 岁那年,到世界各地进行旅行演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