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十六国北朝时期人口有多少?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十六国北朝时期人口有多少?

作者: 字数:1626 书籍: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在我国历史上,十六国北朝时期是十分动乱的时期,分裂割据长达二百六七十年之久。各族统治者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对汉族及各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和血腥的屠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不同时期的户口状况如何,史籍所载不但数据寥寥,而且十分零乱,对这一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之中,其中许多学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史家提出:“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激烈的民族斗争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落后的生产形式,……对生产的破坏从而对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当严重的”;(宁可《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有的甚至认为:“在这场延续百年的大动乱中,我国北方的人口究竟下降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数字可资稽考,但损失极大是可以想象的,恐怕与东汉末年的大动乱相比亦不遑多让。”(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

  对于上述看法,王育民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口,在十六国前期虽有所损耗,后期则处于不断上升之中,北朝时已恢复到东汉的水平。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饥荒和民族压迫,纷纷南渡而迁,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和延续时间之长,是史无前例的。《晋书。王导传》载:“中州土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北方士族南渡时,多率领宗族、宾客及乡党同行,其余分散流移者亦络绎不绝。

  历十六国北朝200 多年间,北方汉族人民南徙的人数,估计在100 万人以上。《晋书》卷五十六《孙楚传附孙绰传》称:“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石勒所领冀州地域较为广阔,有24郡,每郡平均不足8000户,不及西晋时的三分之一,可见这一时期北方人口的寥落。自北魏太和十年推行三长制、均田制和“一夫一妇”为纳税单位的租调制三者相互配合之下,户与口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户数平均增加了2.4 倍,颍川郡甚至增长达12倍。至北魏末,“户三百三十七万五千三百六十八。”(《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至北齐、北周时期,人口再次上升,北周大象中包括灭北齐后的户口数,应为4622528 户,29016484人。如将豪家地主荫附户口估计在内,则北周灭北齐后,可能已达到前所估计的北魏盛时的600 万户。

  而袁祖亮同志针对上述看法,表示未敢苟同,提出了十六国时期的户口变化呈马鞍型的观点。公元304 ——318 年,由于战乱、灾荒、疾疫等因素,中国北方人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户数从西晋太康元年的140 多万下降到不足100 万户。公元318 ——319 年,黄河流域建立了前赵、后赵和前凉。此时关东地区约有60多万户,关中、陇西、河西地区约有10多万户,石勒为王的20郡估计户口不会少于30多万户,关中各少数民族的六七万户。这期间,中国北部的户数约120 万户左右,其口数约有800 万人左右。公元329 ——352 年间,这一时期北部人口有所增长。前燕的户数超过80万以上,估计口数400 万。从后赵到冉魏,关中和关东户口数也不下600 万人。此时总户数约180 万户,口1200万人左右。公元352——383 年,中国北方的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超过了西晋太康初年的数字,估计其口数在1800万到2000万上下。公元370 年以后,前秦分别消灭了北方的前凉和代,社会的安定又使户口激增。淝水之战前苻坚下令:“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

  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从苻坚所发兵员来看,近90万士卒,按十丁遣一计算,全国的丁男在900 万以上,加上老弱妇幼,全国当时人口约在2300万左右。这是在东汉之后,北方人口的最高数额。公元383 年淝水之战后,由于前秦失败,北方统一局面又告结束,继之是政权林立的混战局面,先后出现了12个割据政权。此时,慕容德统治下的南燕,户数不下35万,口近200 万,鲜卑乞伏国仁统治下的西秦户数约20万,人口约有100万。羌族姚苌割据后秦地区约有60万户,口数300 万人。

  拓跋魏的势力范围人口约40万户,200 万人左右。此外凉州约有25万户,河北辽宁约有40万户,据上述统计,在公元400 年前后,中国北方人口在200 万户以下,口数接近1000万人。所以,十六国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是呈马鞍型,而非如王育民文中所说,十六国后期“北方户口处于回升之中”,当时户口的发展状况经历了减少——增长———减少三个阶段,直至北魏正光年间北方的户口数字,仍未恢复到东汉永和五年时期的水平。

  《魏书。食货志》云:十六国时期,“赋役不周,户口错乱”,未能留下具体的户口记录;北魏正光前全盛时期的户口,因永安末“尔朱之乱”,官司文簿散佚不存而失载;仅见于《魏书。地形志》的东魏武定之世的户口数字,也多残阙不全;《通典》所载北周大象中户口,又有不实之处。因而整个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户口,仅见片鳞半爪,难窥全豹,至今无法详究。

  (傅丰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