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006章
就在弥蘅、白起他们出发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江洲城门才开,便听到一阵如沉雷滚动般的马蹄声。一些早起的商贩,见到百余名巴国的劲装信使,骑着快马如流星一般的从国策院疾驰而出,出了江洲城门便四散而去。
一些百姓与商贩们一个个都纳闷不已,纷纷议论不知道出了什么紧急事情,使得这些将士这么早就出城,巴王对士兵管束得也极为严格,严禁扰民,骑兵是绝对不允许在城内策马狂奔的,该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吧,巴国附近的部落都已经归属巴国了,莫非是和哪个国家要打仗了?是越国还是楚国?还是……巴国这几年一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加之偏居西南远离中原战乱,渐渐的使得国人对战争有些淡忘了。忽然之间见到如此情景,一种不安的气氛在江州弥漫开来。
卯时正,江州四门同时张贴告示,颁布巴王的《征兵令》《军爵令》同时发布了弥衡起草的《告巴国朝野诏书》,历数巴国数百年来被他国欺辱的屈辱历史与大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的强硬决心,并诏告朝野:经过这些年的整军备战,巴国现在已有能力御敌于国门之外!百姓尽可各安其业,若有散播流言乱我民心者,决以律法治罪!定斩不饶!
这几份诏书由快马信使日夜兼程送往各郡县,县令县吏立即全数出动,到山野村庄宣读诏书。安定人心。百姓们才知道原来只是征兵,并没有任何诸侯来犯,惶惶不安的心情这才安定下来。大王地决定使朝野上下又惊又喜,忐忑不安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陡然之间举朝振作。
形式发展如此之快,百姓们如此拥戴,这是龙锋没有料到的。论起原因。也是因为巴人被压抑得太久了。几百年来内乱外辱,一个周王正封的赫然大邦却渐渐的沦落得一个几乎可以任人宰割的蛮夷之国。北面的楚国虎视狼顾。巴人惴惴不安。西边地秦国杀气腾腾骄横霸道,巴人更是心惊肉跳。
就在巴人面临强秦压境的灭顶之灾地时候,巴人期盼已久的雄主巴虎-------横空出世了。先是以退为进,迫使狼子野心的秦国签定城下之盟,既而又从虎狼一般的楚人手里夺回被掠数百年的经济命脉盐泉。这一切怎能不令巴人朝野狂喜!如何不亢奋振作!
这一切使得原本不问国事的庶民百姓,自然将对巴虎的感念、赞颂牢记在心。龙锋在这些年尤其注重舆论导向,凡有重大举措。都派官吏反复向那些不识字地百姓宣讲,尽量做到各项政策深入民心。
巴人原本慷慨豪迈,加上这几年的文明开化,各国商贩带来的文明之风,使得百姓们也开始喜欢议论国事了,尤其是当巴国国力渐渐的增强,江州庶民百姓更是在外人面前骄傲非常,茶寮酒肆经常可见有人开口便是:当今天下!如何……如何……的各种论调。如今大王要大出天下,古老的大邦也终于要参与逐鹿中原了,不由巴人雄心陡长,国人的感慨便如滔滔江水而一发不可收拾。
昭令颁发不过几日,国人一片沸腾,“大出天下!逐鹿中原!”的各种誓言便席卷了巴蜀大地。
巴蜀地丛林莽原。生就了剽悍坚韧的部族,这里的人们虽说不如中原人那般的高大结实,但是无论男女,都生得精壮剽悍,而且能吃大苦耐大劳,祖祖辈辈的在山林与猛兽搏斗,恶劣的自然环境养成了辛辣猛烈地民风,尚武之风不教自成。巴国虎族人自不在言,那些新近归附的民族一听到巴王颁行《征兵令》:平民从军,每人便先赐良田二十亩。但有军功。再论功行赏!而随之颁布的《军爵令》更是引得无数外族青年神往不已欢呼雀跃。
随着信使奔赴各地,与民众百姓的口传。新颁布的《征兵令》与《军爵令》如同投进水塘的石子一般,阵阵的涟漪掀起滔天巨澜。骤然之间,平静的巴蜀开始沸腾了,农家子弟争相从军,短短十几日便有十万精壮汉子从军,后续人群还在络绎不绝地涌来。龙锋并未想到人们会如此踊跃,若是青壮汉子都来从军,那还有谁来耕种。便下令暂停征兵,这才勉强的刹住了这股从军狂潮。
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加上各路信使将信息地返回,尽管龙锋还没有实实在在地看到这支聚合在一起的军队,但他却感受到了一支强大地军队即将在自己的大旗下诞生了,这将是一支可以令中原诸侯胆寒的新生力量。能够率领如此一支大军纵横疆场,何愁不所向披靡,巴国就此大出天下,必能成为中原逐鹿的强大力量。最后,也许统一华夏的历史使命也许就在自己的手中完成主宰。那时侯,龙锋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浩浩青史之上,现在这一切都不在是个梦了,想到这些,龙锋的心绪始终都不能平静…….
从一接到咸阳的飞报,巴虎凭直觉就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如果利用得当,将大大加快自己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但也有一弊,那如果处理不当,致使自己卷入秦国内耗之中,便极有可能使自己的这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一念至此,龙锋反而冷静了下来,独自思忖良久,吩咐将信报转丞相府。
咸阳内乱,宣太后秘密请巴王入秦勤王戡乱的消息,如同于无声处的炸雷一般,顿时使得弥衡整个人立即亢奋起来。弥衡与大王两人的诸多想法竟是不谋而合,经过几个时辰商谈,最后决定由弥蘅带白起先行赶赴秦国,相机行事。龙锋在国内聚集大军随后跟进。弥蘅带着部队走后,龙锋随即发出命令,向全国发出征兵令,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信使赶往各个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