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破产,全球股市暴跌,有多么严重呢?AIG股价从9月初的22美元直接下跌到2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还有欧盟的富通集团下跌30%的不在少数。弘毅集团的情况稍好,下跌了20%,股价接近20港元一股。
弘毅在2美元左右耗资近3亿美元收购了约1.5亿约6%的AIG股票,这在正常时候绝不可能从市场上直接收购,现在居然做到了。这些钱大概率会亏掉,但有些事情是不能这么简单的计算得失,弘毅赚钱的地方多者呢!
所谓“和珅倒、嘉庆饱”,雷曼兄弟破产,弘毅集团也要吃饱了,公司上下大量的精英汇集,正式展开大规模的收购。
首先要吃的就是雷曼兄弟,米国市场就不用想了,他们瞄准的是亚洲业务,竞争对手不是没有,在雷曼非常活跃的巴克莱就是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这次收购不能拖时间,否则雷曼兄弟倒闭涉及到的大量客户和交易很可能产生多米若骨牌效应而导致大规模违约。
还好弘毅的准备有很多,之前为了收购从雷曼挖了不少人,包括亚洲分部辞职不久的负责人,也成为弘毅的顾问。
弘毅投行业务不强,主要在做低成本网络证券交易,和盈透证券E*trade没什么区别,主要业务集中在港澳台和泡菜国,和雷曼亚洲基本没有冲突。
可以说被弘毅收购雷曼亚洲最佳的选择,而且米国现在还需要弘毅的资金,没必要卡弘毅的脖子,毕竟明面上弘毅25%的股份都被米国公司持有。
雷曼兄弟亚洲业务虽然重要,但AIG旗下的友邦保险更加重要,上任三个月的AIG首席执行官维伦斯坦德被吓住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一边和美联储谈判,接受大量的条件,一边和弘毅谈判,讨论友邦保险的收购问题。
弘毅不是唯一的买家,但这个时候敢出手的除了弘毅,可能也就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了,但巴菲特的投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米国,想要他掏这么多钱收购一家去亚太亏损的保险公司,还是很有难度的。
为难的不止这些,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了自救,为了让投资者相信他们不会倒闭,纷纷找外部股东融资,除了中东的冤大头,也就东瀛和国内的暴发户了。
2007年A股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让许多国企走上了人生巅峰,在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现金,比如中投公司就大受欢迎。高盛和大摩只能二选一,贺正诚当然选择高盛,毕竟他们家的老大是财政部的老大,怎么看风险都比较小。
可惜弘毅不是高盛的第一选择,他们首选的是巴菲特,但是在此之前,高盛和大摩都要接受财政部的建议,转型成银行控股公司,接受更严格的监管。
既然高盛没有找弘毅,贺正诚也不会主动凑上去,反而在市场上大肆收购雷曼兄弟的债券,大量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被抛售,弘毅在米国的分公司在一折以下的价格进行收购。
除了雷曼兄弟,还有和AIG有关的债券,市场上当心AIG违约,所有各种债券都被大量抛售,同样不相信美联储会坐视AIG破产的弘毅在市场收购了大量AIG的债券。
这个市场上的聪明的人不要太多,为了不引人注意,弘毅坚决不搞加价抢购,靠着前期积累的人脉,低调的吸纳。AIG今年赔偿了1000多亿美元,这些钱可不像股票下跌一样消失了,而是切实的发生了财富的转移。高盛客户从中拿分了140亿美元,高盛从另外的34亿美元补偿款中获利29亿美元。弘毅当然不敢这么嚣张,借用了高盛,****的渠道赚些辛苦钱。
其他高盛,大摩,花旗等公司的债券同样有收购价值,弘毅的对冲基金通过杠杆收购了不少企业债券,在大众信心奔踏的时候,收购成本被降到极低。
雷曼兄弟破产三天后,巴克莱宣布以2.5亿美元收购了雷曼兄弟在北美市场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此外,巴克莱银行还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雷曼兄弟位于纽约的总部资产和在新泽西州的两个数据中心。
根据双方的协议,这一交易包括了雷曼兄弟的部分优质资产,有债券、股票销售、交易业务,相关研究及投资业务。
也在同一天,弘毅与雷曼达成了1.5亿美元收购雷曼兄弟亚洲包括日本、澳洲和香港的业务,等待米国破产法院同意。根本就没有给其他竞争对手任何机会。
与此同时,弘毅顺便从雷曼兄弟动荡不安的资产管理部门成建制的挖人,其中包括各种客户关系。还有一些事情,比如将雷曼兄弟在东瀛和新加坡的资金转移到香江,赔钱也要先配完香江人,然后才是东瀛人……
9月15日宣布破产保护,9月18日出售公司,这个速度,怎么说了,只有傻子才相信一切正常。贺正诚不了解其中的细节,他的注意力集中在AIG,跑到巴菲特老巢和他学习怎么管公司。实际上是想离市场远一点,让自己保持清醒。
巴菲特这家伙不知道受了谁的蛊惑,居然想让旗下的子公司投资比亚迪,贺正诚作为比亚迪大股东,从他的角度解释了他投资比亚迪的初衷。
比亚迪现在的业务主要有手机电池,传统电动汽车,代工.
“他认为安全比较重要,我认为续航比较重要……”贺正诚解释,然后说起了他对王船福的了解。
“他是一个工程师,擅长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也能理性的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
实际上投资比亚迪是他老搭档查理芒格提出的,是一个叫李录的华人介绍给他们的。
“你们都看好他,看来这位王先生很不错……”巴菲特
比亚迪从成立或者说从上市开始,就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这种水平比贺正诚强多了,易购从来没有赚到过钱。
两人交流着,高盛的人加快了和伯克希尔的谈判速度,做出了更多的让步,比如50亿美元购买高盛优先股,还有10%的固定利息,还有5年内用50亿美元以每股115美元价格行权的普通股认股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