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朝那些事儿 第6章

《清朝那些事儿》第6章

作者:朱景晖 字数:2978 书籍:清朝那些事儿

  最惨的一个是静妃。静妃本该是顺治真正的皇后。她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侄女,孝惠的姑姑,由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做媒嫁给了顺治帝,史载“后丽而慧”,寥寥几字就勾画出了一个美丽聪慧的身影。然而也许因为后来受多尔衮的牵连,最终落了个被废的结局。顺治说因为皇后无能所以要废,他这个理由连下面的朝臣都有质疑,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回应顺治说:“皇后正位三年,没听说有什么失德,现在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事,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皇帝皇后犹如天下臣民的父母,普通人家的父亲如果要休掉母亲,孩子们还要念及感情先行劝导,又怎么能连母亲犯了什么过错都不知道就休掉她呢?”

  然而顺治就是要废,铁了心要废,连孝庄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孝庄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顺治一纸诏书,废掉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

  金钗里的机关

  顺治九年(1652),清政府派遣总督陈锦、督统金砺等出兵攻打当时在厦门的郑成功。陈锦、金砺原以为可以一举击破,谁知郑成功兵精粮足,久攻不下。七月七日,陈锦在大营中安排酒宴,还找来一班营妓载歌载舞以排遣苦闷。这些营妓大多是清军沿途掳掠来的民女,还有部分隆武宫人。觥筹交错之间,在这群营妓中,陈锦注意到一个人,这个人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但却蓬头垢面,头上随便插着几只金钗,十分落寞地坐在一边。陈锦喊她来到身边,问姓名、身世也只是羞涩地低着头不肯回答。陈锦命她唱曲,一再催促之下才抱起琵琶,转轴调弦,慢慢唱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声音婉转有致,陈锦听得入迷,就叫来掌管营妓的军士,问这歌伎的来历,军士回答说是前几天刚刚选入营的,名字叫做薛凤子。一帮幕僚、手下见陈锦如此喜欢,自然竭力怂恿,仗着酒意,陈锦半推半就地携薛凤子到后帐去了。其余诸将仍在大帐里击鼓传筹,推杯换盏,到深夜才各自散了。

  第二天早上,辕门吹起号角,各部将兵士装备整齐到大帐前集合点名,陈总督却没有来。想到昨天晚上的事,人们交头接耳地窃笑说:“这大帅学唐明皇呀,从此不早朝了!”久久不来,督统金砺就去到帐中催他,叫了几声没有动静,才觉得不妙,破门一看,只见陈锦僵卧被外,血肉模糊,已经断气多时了。地上扔着两只金钗,小小的金钗居然有机关,一个从一头探出来一把亮闪闪的小匕首,另一个一扭之下弹出来一柄锋锐无比的小叉,一刀一叉都是纯钢百炼而成。

  秦淮名妓孙宛君

  顺治年间,秦淮河畔有一名妓,叫做孙宛君,人称孙大娘。为人有丈夫须眉气,而且自命倜傥,她经常对别人说:“到我那里的无论达官贵人还是俊朗的公子哥无不流连忘返,而我自认为还有一些积蓄,从不与人谈钱物。”服侍她的仆人有二十几个,都穿着上好的绸缎做的衣服。与她同时代的名妓像柳如是、顾眉娘等都自愧不如。

  孙大娘早年就是秦淮河畔的花魁,后嫁给了新安的吴天行。吴天行早早过世,给她留下了大笔的财产。孙宛君无枝可依,于是回到秦淮,重操旧业。虽然钱财充裕,却免不了感怀身世,自然非常落寞。

  一日,尚书龚芝麓碰巧遇到了孙宛君,立刻被她的风采迷住了,拿出万两白银为她脱籍,迎回家中做妾。当时,清兵南下攻打隆武王朝,受明朝封赏的龚芝麓要和钱谦益一同请降。孙大娘听说此事以后,对他说:“你算不上是明朝义士也应该算作明朝的人呀,怎么能像只狗一样奴颜卑膝仰仗清人鼻息过日子呢?从今以后,所有人都会说你是贰臣、叛将、猪狗不如的!”说罢,抽出一把匕首刺入自己胸膛,等人回过神来抢救的时候已是气绝身亡。

  “孔夫子死了”

  清代文坛巨子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从小就很有才气,名动乡里。喜欢批书,而且还是位幽默大师。

  年轻时金圣叹在家人和乡邻们的促使下前去参加乡试,考题为“西子来矣”(西子即西施美称),题意要求评说越国的西施出使吴国的史实。金圣叹面对试题,写道:“打开东边的城门,西子不来;打开南边的城门,西子不来;打开北边的城门,西子不来;打开西边的城门,西子终于来了,西边的人来了。”主考见他把功名视若儿戏,也在卷上批道:“秀才没了!秀才没了!”于是,金圣叹名落孙山。

  第二年再考,题目是“孟子将见王”。金圣叹的试卷上一字不写,却在考卷的四角写了四个“吁”字,主考一见不明白什么意思,金圣叹解释说:“文章之中提到孟子的地方难以计数。在这个考题之前已经写过四十多个孟子了,所以‘孟子’二字没有必要再写了。至于说见王,那见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都是见王,所以也不必写了。题目五个字中,只有‘将’字可以写一些。”他又说,“没有看过演戏吗?王上朝的时候,总是先有四个内侍,站在左右发‘吁’声。我的试卷实际上讲的就是‘将’字的意思。”

  金圣叹对清朝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他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结果被清统治者判处死罪。据顾炎武记载,他儿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往探监,父子相对,涕泗如雨。金圣叹口占一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语义双关,对仗工整。临别,儿子询问他有什么事要嘱托,金圣叹悄悄对他说:“腌菜和黄豆一起吃,有胡桃的味道,只要把这秘密传给你,我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金圣叹临刑前,不忍看其他人被杀的惨状,就对行刑的刽子手说:“我手中攥着二百两银票,如果你肯先杀我,银票就归你。”刽子手第一个杀了他,扳开金圣叹的手一看,手里果真有一个纸条。刽子手大喜,等打开一看,却只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两个字:真痛!

  小资李渔

  李渔是明清之交一个极聪明的文人,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传统文人的细腻、放达、懂得玩乐和江湖身份的狡黠、实际、世俗精神水乳交融于他的身心及文章之中。

  李渔对于生活细节的领悟,对于性情本根的贴近,对于实际生存法则的张弛,都令人读后不禁莞尔。也正因如此,李渔堪称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的细微观察。他深情地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他又很幽默,说:“人的身上,自古以来最累人的就是口腹二样东西;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汤是好东西,有汤下饭,就算没有菜吃,也可以喝上几碗。我如此的贫寒还要养活五十几人的大家庭,饥馑的时候,这就是解决的秘诀。”他如哲人般思考,说:“菜里面使人齿颊芳香的是香椿,而使口中、肠胃污秽的是葱蒜韭菜。香椿明知其香但是喜欢的人很少,葱蒜韭菜谁都知道他的辛辣喜欢的却很多,为什么呢?因为香椿的味虽香而淡,葱蒜韭菜的气味却很浓烈。浓则被时人追捧,甘愿接受其臭味;淡则被人遗忘,哪怕是有幽香。在这饮食之中,我看到了着身处世的难处。”

  李渔喜欢吃螃蟹。对吃蟹的“崇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年螃蟹即将上市的时候,他就开始存钱,用来买蟹,呼作“买命钱”。从螃蟹开始上市一直吃到没了踪迹,一天不落。同时,命家人“涤瓮酿酒”,糟曰“蟹糟”,酒曰“蟹酿”,瓮曰“蟹瓮”。他把九十两月称作“蟹月”,有一个丫环专门负责烹蟹,也改名为“蟹奴”。李渔专门作文一篇,详述螃蟹的鲜味制法,就连从缸内取蟹时的规矩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位小资才子还曾因为饮食的好恶而救了自己一命。李渔不喜欢吃鳖,说吃多了口干舌燥很难受。有一天,邻居外出打鱼,一网下去居然网到一只巨鳖,回家烹好之后,喊来朋友邻人一起分享。谁知第二天吃过鳖的人纷纷暴毙,就连喝了一点汤的人都一病不起,过了好几个月才痊愈。因为知道李渔不喜欢吃鳖,所以这位邻居没有喊他,他居然因此而躲过了一场大难。事后他感叹说:“真不知道我是如何修得的福分,上天居然如此眷顾我,今后只有全力行善方能报天呀。”

  康熙敬祖母

  孝庄被誉为“清朝兴国太后”。她13岁进宫,六十二年中辅佐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皇帝主政,为清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子康熙这样评价他的祖母:“如果没有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天的大清。”

  康熙皇帝对孝庄感情深厚,尽心奉养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宫内问安,在祖母膝下承欢,并且常于得闲时陪祖母出游。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懿旨诣五台山捻香拜佛,因担心山路崎岖、车行不稳,康熙特备下八人抬暖轿,随行在出行人马之后,在车马难以行走时,康熙及时召暖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