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北之虎 第412章 史汀生

《东北之虎》第412章 史汀生

作者:丫力很大 字数:4641 书籍:东北之虎

  第412章史汀生

  “当然。”

  历胜江笑道,“难道我从纽约专程乘飞机赶来消遣斯比奇教授吗?.

  除了购买您的专利和产品之外,

  另外我方希望能聘请您

  去北京,

  参加后面雷达的进一步研究,

  所有的研究经费将由我方承担,

  每年不下100万美元的投入,

  另外教授你可以获得5万美元1年的薪酬。”

  “你提出的条件十分动人,不过离开美国,

  我还需要再考虑一下。”斯比奇有些犹豫,5万美元的年薪已经高得离谱了,

  而且由中国每年提供100万美元的资金将后面的研究进行下去,

  对他无疑更加具有吸引力。

  只是远赴中国对于斯比奇这个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学者来说,还是件很陌生的事。

  “斯比奇教授是不是在担心去了中国之后,

  生活圈子会与现在炯然不同?

  然后会有些习惯不了?”历胜江问道。

  “确实有这个担心。

  我还是更适合生活在有大量美国人的地方。

  斯比奇点头道。

  “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事实上美国的股市遭遇了黑色星期五后,已经有大量的美国企业家去我国发掘新的空白市场。

  开设工厂,

  另外我国各所大学里面都有聘请美国籍的教授,当然,也有英国,德国的,

  在那里,可以与各国的学者进行交流学术上的问题。

  并且有着充足的经费将自己的实验进行下去,我想应该是每个科学家共同的渴望。”

  厉胜江道。

  “在我国首都,

  斯比奇教授可以随处看到俄人,

  以及过去淘金的英国人,美国人,还有其他国家的游客,

  也许教授可以去感受一下新的生活环境,如果到时候觉得不合适,再回美国也没什么损失。

  “这,那好吧,

  我就先去北京看看,

  如果到时候不满意,

  我还会回来的。”

  斯比奇道。

  “当然。”厉胜江笑道,

  民国,

  或者说是以前的东北很早就开始了雷达的研究,

  只是一直进展不大,

  斯比奇制造出的这座原始的雷达虽然体积大了一些,

  不过对于民国那些技术员已经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

  就在斯比奇起程赶往民国后不久,美**方少壮派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斯比奇发明的雷达在未来可能的巨大作用。

  向军方高层的老将官们施压要求吸收进这项新的技术

  那些高层将官终于做下决定,

  来找斯比奇的时候,

  斯比奇已经远在万里重洋之外的北京。

  日本人也重新找了回来,

  但结果不比美国人好多少。

  ¥¥¥¥¥¥¥¥¥¥¥¥¥¥¥¥¥¥¥¥

  “史汀生先生,欢迎来到中国!”叶看起身跟胡弗这个年过六十的国务卿握手道。

  “总统阁下,

  如果不是见到你本人,

  很难相信你看上去比起实际的年纪还要年轻。

  你篷勃的朝气

  正如现在蒸蒸日上的民国一样,

  充满着活力和希望。”

  史汀生微笑着道。

  黑色星期五后,

  美国股市江河日下,

  国内倒闭的企业数以万计,没有了这些企业,

  自然造成了千千万万的失业者。

  后世有个很离奇的现象,

  城市化一路高歌猛进,

  大搞城市建设,

  以为只要在城市里面建够了足够的房子,

  然后把那些农民赶上楼,搬到城里面来住,就变成城镇人口了。

  而那些所谓的城市化数据也水涨船高,这些都是破坏历史发展规律的。

  也是急功近利,目光短视的做法。

  城市化是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

  在城市里面建了大量的房子,

  但是企业却在某些人的盘剥下纷纷倒闭,

  单靠一些旅游设施和服务业能养活多少人?

  一个大型的工厂可以吸收几万人的就业岗位,

  一个旅游景点占地普遍要比工厂广得多,

  能吸纳多少人就业?

  房子建起来了,实业被搞下去了,

  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给那些进入城市的人,

  让那些人去吃什么,喝什么?

  虚高的城市化,

  账面上可以容纳多少城市人口的数字

  不过是某些人的意*淫。(氵昆

  氵昆点点)

  实际上不管是城市的教育,

  就业,

  还是各种国民的福利,

  又或者是交通条件,都无法满足,

  也无力满足。

  除了价格高得出奇又闲置率很高的住房外,其他的软硬件设施都不具备

  为了保障当地人的利益,

  在划分蛋糕的时候将农民工排挤在外也就一点都不稀奇了。

  除了不愿意将蛋糕分出去之外,大跃进式的城市化也根本不具备照顾到他们的能力。

  与美国此时的经济危机不同的是,

  美国国内的市场大多已经吃饱了,

  产能大量过剩,

  物价几乎全面下挫。

  大量的谷物,

  大豆,棉花烂在地里没人收,

  绵羊的价格只有一美元1只,

  还不够运输成本,

  大批的牲畜被活埋,

  各种工业品,机床也是被贱卖。

  而某个时期实业被搞下去的同时,

  国内根本没有吃下多少货,因为没有那个消费能力,民众手上的资金被合法的收刮走了,消费能力被挤压,

  而且工厂倒闭的同时,

  房价,各种物价却一路走高,这种现象已经不能用一般的离谱来形容了。

  在胡弗总统并不主张动用政府资源对

  日渐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调控,

  指望依靠民间的一些慈善机构的救助将危机度过去,

  导致危机也就越来越严重了,等到想要调控的时候,

  才发现局面近乎发展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当然,

  当一个腐朽的王朝衰落下去的时候,

  一个新生民主的国度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叶重道,“关于1.5亿美元的贷款方案,

  不知道贵国考虑得怎么样了。”

  今年的西北又是一个大灾年,

  粮食欠收已成定局,

  叶重才又打起了找美国人借款的主意,

  债多不压身。

  贷款的事好说,不过希望总统阁下在外购方案上,

  给我国具体的回复。

  在明确了贵国的采购意向之后,

  贷款方案才能迅速在我国议会上获得通过。”

  史汀生道,

  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面临着空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叶重却突然适时的抛出了高达7亿美元的外购方案,

  让英美德法等国商人

  如同在几天烂食未尽的情况下,

  忽然看到了一盘可口的牛羊肉。为了缓解国内产能过剩,

  打开出口市场,

  各国政府根本不用商人去施压,便纷纷与民国进行接触。

  这次史汀生这个国务卿亲自来华,可见对此行的重视。

  “如果贵国通过通过贷款方案,

  我可以作主,

  划出4个亿,

  再加上贷款的1.5亿美元,

  用于在美国采买机械,

  以及粮食。”

  今年民国的就要再进行选举,

  叶重治理民国到已经将近5个年头,除了陕西,甘肃,

  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全部或者大部遭遇旱灾,

  农业发展滞后外,

  其他省份都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番翻的目标,

  除非找到更加优良的种

  子,

  否则民国的粮食产量很难再有跨跃性的提升了。

  畜牧业这几年一直是平稳发展,

  剩下就是工业了。彻底解决吃饭的问题后,

  工业实力才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

  发展了几年,

  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大量采买各种机械,

  机床,

  提升民国的整体工业实力已经成了必然之举。

  “其他3亿呢?”史汀生贪心不足地问道。

  “这需要国务院那边另行商议再做决定了,我虽然是总统,但也不能独断专行。”

  叶重打了个马虎眼道,

  采买的工业设备主要倾向美国人是不错,

  可德国,英国,法国那边也不能完全抛弃掉。

  贵国所需要的一切设备,我国都能够满足,

  而且物美价廉,

  希望总统阁下到时候多考虑一下我国。”史汀生并未完全放弃地道。

  “会的,

  如果用到美国最合理,我自然乐见其成。”

  叶重道,

  “听说贵国已经有议员建议与苏联恢复正常邦交了?”

  “是的,

  苏联方面也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

  我国与苏联的敌视

  让英法德等几个国家在苏联乘机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为了解救那些失业的商人,还有快破产的企业家。

  也是希望通过与苏联建交来达到使经济回暖的目的。”

  史汀生道。

  叶重点了点头,

  苏联正是利用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而被世界孤立,大量引进德国的技术,

  并且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量进口美国的工业设备,

  并且引入美国的工业模式,

  才在短短不足二十年的时间内便由一个垫底的工业国家发展成了世界上有数的经济和军事强国。

  虽然苏联模式注定无法持久,

  可毕竟真实存在过。

  当然,

  眼下民国形势空前大好,也注定要在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里面分上一杯羹。利用这个时机,

  买进大量机床,

  工业设备。

  此时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施行到了**,

  另外消灭富农阶级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苏联成立了数个两万五千人大队,

  全部是由一些年轻人组成,

  他们接受了十分严密的政治洗脑,自命为阵线上看不见的社会主义战士,

  将农民赶到集体公社,

  不惜动用血腥的手段,任何反抗的农民都要被扣上一顶资本主义,

  富农的帽子,

  将其杀死,或者是剥夺了财产之后流放到荒芜的西伯利亚,北部边区。

  光是初剥夺了财产,逃难到民国的富农就高达5千余人,这种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模式确实让苏联的工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自从叶重当上总统之后,

  民国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国家建设上面,兵工厂去的次数比较少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民国的军事武器的研发落后,

  此时民国一年的军费已经突破了4亿元,地面部队的数量没有再增加,

  士兵人数上反而下降到了75万余人,

  除了新疆外,其他的师一级部队保持着非战时的编制。

  坦克部队只建了三个旅,

  另外重炮旅自从与苏联在新疆打了一仗之后便没有再增加了。

  大量的军费基本上都投到了军事技术的研发上。新式的驱逐机,

  轰炸机,

  适用于航母上的水上飞机,大型运输机,

  重型巡洋舰,航母,

  u型潜水艇,以及大型舰只的锅炉,

  发动机,高精密仪器,

  有色金属冶炼,

  尖端化工,

  雷达,无线电通信技术,

  万吨级别以上的自由锻造水压机,

  以及去年新建立起来的核实验室。

  这一堆实验室联合在一起,无不显示着民国距离世界各项领域的尖端技术越来越近。苏联在被孤立了许久,

  并且还出现了大清洗式的倒退,

  这种情况下还能利用德国和美国在短短不足二十年时间内便跻身世界有数的强国。

  民国虽然没有苏联那种急功近利的模式,

  但每年都可以向美国借一笔为数不小的贷款,向英国人也借了不少,

  这种体制下,大清洗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以民国的人力物力,怎么也不会落后苏联太多。

  “对了,

  听说总统阁下今年在我国引进了雷达的专利技术,

  并且还将斯比奇教授请到了北京,

  我国也希望能得到这份技术,

  希望总统阁下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让下面的人去谈吧,

  最好是技术上的交换,

  我国不差那几十万美元。

  并且这份技术不能透露给第三方国家,尤其是日本

  。”

  叶重皱了皱眉,

  斯比奇终究还是美国人,

  如果美国方面用曲线救国的策略,

  说服斯比奇主动回美国,然后从他手里得到技术,

  叶重也毫无办法。

  民国也不可能扣押斯

  比奇不让他回去。

  “哦?

  总统阁下不打算将技术与德国人进行交换?”

  史汀生有些诧异地道。

  “有些重要的技术自然不能透露给所有人。”

  叶重微微一笑,

  事实上跟德国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尖端技术转让给民国一样。

  “理应如此。

  日本人的野心很大,重要的技术确实不能透露给他们。”

  史汀生脸上微微一笑,只要叶重肯开条件就好办。

  总体上看来叶重这个人还是相当肯合作的,

  无论是美国在华巨大的商业利益,还是在对苏立场上,

  都与美国的利益保持着大方向的一致。这些年的合作关系也一直在平稳中上升。

  ¥¥¥¥¥¥¥¥¥¥¥¥¥¥¥¥¥

  穿过北京街道的时候,

  街道的中间已经新增了长长的绿化带,

  在十字路过,还有一个圆形花坛,

  种植的花草四季错开,

  每个季度都有鲜花盛开。

  在叶重的强调下,

  田园城市的理论虽然兴起于欧洲,不过在田园城市兴起的时候,

  欧洲大多数城市格局已经定型了,

  想做大的改动已经比较困难。

  而叶重入关的时候,民国的工业基础几近一张白纸,从头开始规划,无疑要简单很多。民国有着充足的人力,

  建设的时候不过是多废一点手脚罢了,

  在劳动力低廉的情况下,略微比原来要高一点的成本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即使一些城市财政上无法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工作,也会预留出空间来,

  以后有钱了直接种上,

  避免拆了再建的繁琐和浪费。

  当然,

  完全按田园城市的理论照搬照迁是十分麻烦的。

  民国也在建设当中添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元素。

  “爱因斯坦先生,

  欢迎再次来华!”身体微微有些发胖的夏元瑮看到爱因斯坦下车,一脸笑意地迎了上去。

  “夏,

  你们中国这些年变化真大,

  竟然有这样美丽的城市。”北京这座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王城

  有着上千年的文化沉甸,历史厚重的大气,是世界上所罕见的。

  活色生香的古代建筑,以及最近几年逐渐多起来的现代楼层,

  还有街道长长的绿化带,

  街道交汇处的花坛

  ,水池。

  街道边上的树木,穿得整整齐齐,有像像后世香港那样的警察在街道上巡视。

  这一切显示着这座城市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交替融合。

  “我国每年都在变化,

  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好。”

  夏元瑮脸上扬溢着自信的微笑,“我国的大总统说过,

  北京不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但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干净,整洁的城市。

  爱国的同时,也要爱护脚下每寸孕育过这个民族的土地。”

  “你们的总统真是个富有远见的人。

  我想,我有些喜欢这座城市了。”爱因斯坦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除了汉人外,

  还有着为数不少的白人,

  特别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暴发后,

  来华开厂的美国人,英国人并不少,再加上以前的白俄。各国的游客。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让这座古城看上去开始有了几分国际性大都市的风范。

  “如果有可能,清华大学自然是想长期聘请先生任教的。先生也可以亲眼见证这座城市的成长。”

  夏元瑮道。

  我始终还是

  要回德国的,以后如果有机会,

  我会多来几次北京。”爱因斯坦道。

  “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想那帮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夏元瑮笑了起来,这几年民国对于物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而爱因斯坦是核心领域的权威,

  他跟爱因斯坦难得有些私交,

  因此学术性方面的来往非常

  密切。

  如果能将爱因斯坦人留下来,自然是更好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象中国这几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爱因斯坦一路行来,

  兴致颇高,说到底爱因斯坦是个爱好和平,

  反对战争和**统治的。此时民国的氛围看上去十分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