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灭亡秦王朝的将会是一个姓刘的人。根据历史记载,刘邦是在乙未年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的,这一年于五行之中正是木羊之年,因而后一句的“削尽天下木羊首”说的正是汉高祖称王的时间。
之后的“一土临朝更不祥,改年换国篡平床”指的则是王莽篡权这件事情。“一土”合并起来就是“王”字,后面一句直接言中了王莽在篡权之后将会改朝换代的事情。
而“泉中涌出光华主,兴复江山又久长”则是指在平复了王莽之乱后,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场景。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在南阳白水,“泉”字拆分开来正是“白水”二字。
“四百年来更世界,日上一曲怀毒害”是在指出汉王朝的江山大约只能稳固400年的时间。自此之后,将会开始一个全新的年代纪元。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东汉和西汉的时间加起来,中间去除掉王莽当政的时间,正好是不多不少的400年。之后,“日上一曲”的“曹”姓之人将会出现,以其身代替皇帝来诏令天下。这便是三国之始的曹魏政权了。
“一枝流落去西川,三分社稷传两代”说明即便是到了曹魏的手里,汉王室并没有完全断绝,其尚存的一支却流落到川蜀地区。这正是和曹魏以及东吴呈现出三足鼎立之态的刘备父子。但在三分社稷的局面中,刘姓江山也只传了两代人,随后便走向了覆灭。
最后两句“四十年来又一变,相传马上同无半”,说的是在刘备和刘禅力图匡扶汉室的43年的时间里,曹魏政权中也发生了一次大的政变。“相传马上同无半”中的“同无半”,将“同”左边去了一竖就是一个“司”字,与“相传马上”的“马”字合起来就是“司马”二字,指的是带“司马”字样的人篡魏这件事情。至此,三国时期也算是走到了尽头,等到司马家一统天下之后,才开始了之后的两晋的王朝之事。
管中窥豹,以汉王室的兴衰便可断定《乾坤万年歌》绝对是预言精准的一部旷世奇作。然而,学者们依旧给痴迷者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认为这本书还是后代好事之人的编纂,并不是姜子牙亲笔所做,因而丝毫不值得如此认真地去对待。而且,书中不少段落遣词造句的方式有着浓重的宋元之风,其起源于周代的说法似乎显得并不牢靠。而如同“卯金刀”等拆字的方式,是在汉晋之后才出现的,秦汉之前一直是以篆书为主要的书写方式,流传于后代的拆字法显得并不那么具有说服力。
因而,今天流传下来的《乾坤万年歌》究竟是何来历,反倒喧宾夺主成为这本书中最大的疑团。这一问题,也只能留待历史自身去解答了。
《马前课》:诸葛亮的军中卦言
在三国之前,预言历史兴衰的书籍基本上是《乾坤万年歌》一家独大,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孔明作的一部《马前课》,成功取代了《乾坤万年歌》的预言地位而备受世人关注。
或许有人不知道《马前课》,但绝对不会不知道诸葛亮。诸葛先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且用兵如神,文韬武略样样都是拿得起放得下。关于诸葛亮最神奇的记载,莫过于其未出茅庐就已经三分天下。如果单单只是把诸葛亮的这一份才能划归为他的眼光长远,未免有些过于草率。
诸葛亮真正的才华,并不只仅仅体现在他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之风,更体现在他料事如神这件事情上。精通易理数术、懂得观察天象以判断时事的诸葛亮,在借东风以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这两件事情上,把自己的才能一展无余。尤其是被《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增加了不少神话色彩之后,诸葛亮俨然已经成为一位通天达地的半个仙家。
他身上的这种“超能力”,还体现在识人相面上。据传,诸葛亮能够根据人的面相对于人这一生的命运做一个比较准确的推断。当他第一次见到魏延的时候,就预知到此人日后一定会叛变,因而才会安排马岱在自己死后斩杀了魏延。
《马前课》一书是诸葛亮在军中闲暇时候把自己毕生所学集结在一起的册子。单凭这句介绍,就可以断定《马前课》的价值到底几何,因而这本书也就成为了能够预测天下大事的一本奇书。“马前课”的意思即为是在马前占卜的一课,即是在军旅生涯之中闲来无事所卜之卦。
《马前课》这本预言书中的预言相当简洁明了,其自由短短的十四课,但每一课却都预言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按照着历史演进的顺序,马前课的预言显得极富有规律性。因而,相比其历史上的其他预言书,《马前课》更容易被后人解读。并且,每经历过一个朝代之后,人们再去研读《马前课》中关于此朝此代的记载,总是会惊讶地发现诸葛亮当初的预言竟是如此精确。
《马前课》的第一课,是诸葛亮在讲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时局。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是预言。在这一课中,诸葛亮提到一句“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前八个字正是他这一生的写照。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虽明知汉家江山的气数已尽,但仍旧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本想凭己之力来扭转乾坤,“阴居阳拂”,可终也逃不过命运的定数。“八千女鬼”指的便是“魏”,这也预言了蜀汉最终要被魏国吞并的命运。
第二课“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讲到的便是两晋的命运。“火中有光”,无疑指的是司马炎。此时,司马家族已经掌握了江山大权,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逼着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任名誉皇帝禅让帝位,从此建立起晋朝。晋军在攻陷了建业之后,把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活捉起来,并建都洛阳,所以才称之为“光祝中土”。
可是司马炎的晋朝天下,终是因篡权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正是“称名不正”。
公元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中原被少数民族占据。公元317年镇守建康的亲王司马睿,宣布即位称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建康因地处江东,故称之为“江东有虎”。另有一说,司马炎在称帝的时候,东吴政权尚没有被消灭,“江东有虎”指的便是这一政权所在。
到了第三课,书中提到“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羊终马始”。这一节里,讲述到了晋代的八王之乱和之后南北朝纷乱格局的政局状况。
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即位。但在第二年,就爆发了八个司马家族因为权力和皇位而相互残杀的“八王之乱”。这一乱,整个把平和的中原大地都掺和在其中了,此后上百年的时间百姓没有安居的日子可以过。八王之乱的最高潮时期,晋朝也四分五裂为十六国。之后又是数百年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前前后后建立并覆灭的国家多达20个,但每个国家的国运都不长,因而才会说是“二三其位”。
在之后,东晋南迁,北方彻底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天下。因为天下大乱起源于司马家族的暴动,所以称之为“马始”,而这样大乱最终被杨坚建立起来的隋朝平定下去,所以成为“羊终”,取“羊”和“杨”同音之意。
单单从《马前课》中的前三课,便可一窥这部军中卦言的奇妙之处,更难得的是其前十课竟然准确无误地说中了历史趋势。然而,至今为止,《马前课》中的最后四课还没有得到历史的验证,这四课分别是:第十一课: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第十二课的内容是: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
第十三课的内容是: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第十四课的内容是: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前古后今,其道无穷。
最后一课,只能作为是整本书的一个结语,因而可以理解为还有三课的预言没有被验证。但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人类[奇`书`网`整.理'提.供]社会毕竟经历一次大动荡,此后便会有圣人出现,以拯救黎民苍生。一直到最后的预言,诸葛亮提到了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这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根本。
历史学家依旧对《马前课》的预言持以谨慎的态度,尽管古人也表达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但《马前课》依旧陷入了后人编纂的传闻中而无法自拔。所幸的是,当今的人们已经懂得如何科学地去看待这部预言书,人们正在向着最后的和谐大同的目标所努力,这也正是诸葛亮当初作这本书时所期望的最美好的结果。
《烧饼歌》:一首东方谜语
一提古中国的预言书,就不得不提到《烧饼歌》。这部由刘伯温写就的预言书有着东方《诸世纪》的称谓,其和《乾坤万年歌》以及《马前课》并列为古中国的三大预言书。而刘伯温也因为此书,被后人称为东方的“诺查丹玛斯”。
在民间野史中,刘伯温是一个几乎可以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他更被人们称之为“明代诸葛”。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知识和言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正是他这一身旷世才华,才助朱元璋最终成就了天下霸业。
当明王朝最终一统天下后,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内心里其实并不安稳。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自己的江山是否能够长久,因为自己曾经就是从枪杆子里夺到的政权,居安思危,朱元璋也一直在担心是否会有人像自己灭元一样暗地里颠覆了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