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出书版)末日预言 第8章

《(出书版)末日预言》第8章

作者:东篱子 字数:2943 书籍:(出书版)末日预言

  最后,她还是废掉了唐睿宗而自立为王,自称圣神皇帝,改大唐的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城。“女武代王”的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武则天自立为王于公元690年,和预言中的四十年相差无几。

  纵然有着皇帝命,武则天自己也十分清楚,在男权社会中,上天给自己当政的机会本就是逆向而行。因而在死后,她给自己立了一座无字碑,所有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说。

  朱棣兵变早预谋

  中国历史上,唯独明王朝有两个直隶省,有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这还要归咎于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一事。

  众所周知,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不是给他的儿子朱棣。因而,朱棣就发动了一场靖难之役,这次空前的兵变使得叔叔抢走了侄子的皇位,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往了北京城。

  而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朱棣发动的兵变,其实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人预测到了。此人,便是在政治界、军事界以及预言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刘伯温。

  刘伯温所写就的《烧饼歌》中曾提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最后一句,是在提醒朱元璋要多加防范。朱元璋不明就里,忙问刘伯温:“朕今都城城坚守密,何防之有?”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懂得这句预言的内涵。刘伯温回答说:“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只恐燕子飞来”,说的可不是南飞北回的燕子,而是暗指燕王朱棣。

  随后,刘伯温又即兴写就了一首打油诗:“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到了这里,刘伯温连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中的谋臣是谁都预测了出来。

  整个预言的意思是说:大明朝虽然当下已经一统天下,但还是需要日夜提防警惕着才有可能保住江山太平。日后,大明朝在南方的气势将会逐渐趋于衰落,而北方将会成为代替南方的新都城。至此,已经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的事情说了出来。随后,刘伯温继续为朱元璋泄露天机。“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是说,太子虽然是嫡出,但他其实当上皇帝的机会并不大,而是要由文星来继承王位的。文星,指的便是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但文星当政,也会遇到很多麻烦。最关键要防范的是子孙相残,同时还要防御着国内获得封侯的王爷们割据一方当起土皇帝。

  “一院山河永乐平”一句中,还提到了朱棣登基后的年号。朱棣在靖难之役一举兵变成功后,他登上了皇位而改年号为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指的则是靖难之役的最大谋臣姚广孝,他曾是个和尚,此与秃顶之说也不谋而合。

  《烧饼歌》中对朱棣兵变做出的大胆预测,最后一一应验而让刘伯温所做的这一本诗歌集传为预言界的奇葩。关于靖难之役,我国另两本在预言界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书——《推背图》和《梅花诗》,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预测。

  在《推背图》的第28象中曾经写出了一个预言,其提到“草头火脚,宫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并且还说“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清代文人金圣叹在读到此处的时候,联想到大明建国初期的靖难之役,不无感慨地说:“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宫中大火,建文祝发出亡。”这分明就是发出的朱棣篡位夺权的信号灯。

  由南宋传下来的《梅花诗》中的第四首,也是在专门预测明王朝的历史。这首诗写道:“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诗中所写的英雄,便是朱元璋,他从一个叫花子起家,是实实在在的布衣了。第二句则指出出身贫寒的朱姓人家可以做出一番雄图霸业。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直接写起了燕王朱棣起兵废掉建文帝的事情。历史的变革再一次在千百年前被预言诗言中。

  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的起始是因为建文帝即位后,国内藩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建文帝为了斩草除根以保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但这恰恰威胁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于是,坐镇北平的朱棣就起兵造了反。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这天,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之后朱棣于同年即位,第二天改国号为永乐,改北平为北京。一直到1421年,北京城的建设工程全部落下帷幕,朱棣便迁都北京城,南京只是作为留都存在。

  尽管《烧饼歌》属于预言诗,但其和明朝的历史发展轨迹如此吻合,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奇迹。至于秉持着唯物主义观点的人怎么看这件事情,丝毫都影响不了《烧饼歌》在预言界的地位和价值。

  而这,也是迄今为历史所验证的最大的神奇预言之一。

  《诸世纪》与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像是酝酿了多年的烈焰一般,一经燃烧,就势不可当地吞噬掉了统治法国数百年的波旁王朝,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彻底颠覆。而法国大革命的重大意义还在于,他不仅仅是法国的一个事件,更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并且成功地促进启蒙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但这样一场厚积薄发的大革命,在其爆发之前的200多年,也已经被预言到了。

  法国大革命的起点是人民群众以莫大的勇气攻占了巴士底狱。但这座戒备森严的监狱,如何能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攻占呢?据说,起义群众的领导者在行动之前,曾经阅读了地球上现存最伟大的预言书《诸世纪》,他们正是从这本预言书中看到了胜利的先兆,因而才敢于揭竿起义,一举拿下了大革命的最终胜利。

  问题接踵而至,《诸世纪》这本书中到底讲述了什么事情而使得起义者信心倍增?或者在本书中藏着什么惊天秘密,而使得起义者从中寻找到了胜利的法门。

  顺藤摸瓜,翻开《诸世纪》就会发现,原来这本书的作者诺查丹玛斯早在百年前就成功预言了大革命的发生,1789年的胜利只不过是验证了预言的准确性而已。

  在《诸世纪》之中关于法国大革命一系列的诗句之中,最为著名的是这样的一首诗:

  辇台被旋风吹翻,

  容颜被假面隐藏,

  此时新共和国将使自己的人民苦恼,

  红白颠倒国无宁安。

  法国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时,不少资本家凭借着快速累积起来的资本而成为当时最富有的阶级。但因为当时的法国依旧处于陈旧落后的封建政体中,新兴起来的阶级就在旧政体中得不到自己的利益需求。尤其是在路易十六当政后,彼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

  因而,一场变革,抑或是革命,迫在眉睫。

  1789年7月14日的晚上,起义民众冲进巴士底狱,在成功占领了这座封建意味浓厚的堡垒后,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国。最终,路易十六被起义军打败而成为阶下囚。在人民的支持下,1793年初,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他们统治期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便是法国大革命的全部,回头再看《诸世纪》中提到的诗句:第一、二句是在描写封建国王被推翻下台的场景。当时,贵族出门乘坐的都是豪华的马车,因而“辇台被旋风吹翻”便是指大革命的风暴吹翻了封建贵族的车辇。“容颜被假面隐藏”,则象征着被推翻下台的贵族像过街老鼠一般,连自己的真面目都不敢露出来,为了保住性命,只得用披风和面具遮住脸颊。

  从第三句开始,却让人愁苦起来。新的共和国甚至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满意,似乎是在预示着大革命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新的政体必定会遇到挫折。最后一句的“红白颠倒”是指,红色革命最终推翻了白色的波旁王朝。也有人说,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大革命中的红党雅各宾派和白党吉伦特派在处死路易十六这个问题上存在争执。

  不但如此,《诸世纪》还对大革命中的众多小细节也全都做出了准确预言。如路易十六的最终命运,作者诺查丹玛斯详细描写了他由囚禁到逃亡国外,再到被抓回来处死的全过程。书中写道:入夜将穿越雷恩的树林

  一对夫妇走在蜿蜒的山路,像白石般

  僧皇穿着灰衣在瓦伦

  被选出来的,引起动乱、火、血和切割

  路易十六和王后在潜逃的时候,分别穿着灰色和白色的衣服,而他们最终被抓住的地点是在瓦伦。当时,因为路易十六的软弱无能,民众们都戏称他为“僧皇”。最后四个词语“动乱、火、血、切割”分明是在写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的情景。

  而在《诸世纪》中,更是把路易十六处死的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

  伴随着过分的不和,

  喇叭也开始震动,

  协调被打破“仰脸向着青空”,

  沾满鲜血的口在血海中泳动,

  涂满牛乳和蜂蜜的脸,横倒在大地之上。

  第一句的“不和”,意味着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之间的分歧。第二句则表述出了两者之间激烈的争斗。更神奇的事情是在第三句,当路易十六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他因感慨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随口朗诵了一节诗句,开始的第一句便是“仰脸向着青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