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满江红之崛起 第526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526章

作者:无语的命运 字数:3048 书籍:满江红之崛起

  “森达,这替代工业的事你可得抓紧啊”

  “啊……”

  一愣又是一喜,心下感激着陛下的刘能贤连忙站起身来,还是陛下了解自己。

  “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全力办好此事”

  在他在心里记下“棉纱、粮食、面粉、糖,等日用杂货”,决定回去调整一下农商部直接投资的同时,史司却是轻哼一声。

  “陛下,臣之所以提出工业规划方案,原因正在于此”

  迎着陛下的视线,史司朝着管明棠看去,中国最早的工商业规划表面上出自农商部,可实际上却是出自管明棠之手,至于那位不管部长,他就是不管部长罢了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这正是帝国当前工商实业发展之误区”

  第108章误区

  第108章误区(祝中秋!求月票!求定阅!)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这正是帝国当前工商实业发展之误区”

  史司的话声不大,但听在管明棠的耳中却极为刺耳,因为那是他制定的兴业方针。

  而对于刘能贤来说,虽说是位“不管部长”,可在过去的一年中,在上海、江苏、安徽、广东、武汉投资十大纱厂、十大纺织厂的业绩,却一直都是刘能贤最得意的事情。

  “为了尽快让替代工业出效益,政府在去年直接从美国、印度购买纺纱厂、织布厂,最后由外国技术人员整合成大厂,在购买机器的同时,施工建设厂房,没错,这些纱厂、布厂的确已经投入生产,而且已经见到效益,如果我没记住的话,刘大人曾说过,半年见效,两年回收,三年扩产”

  不顾的管、刘两人的脸色变化,史司依然自顾自的说道。

  “从替代工业上看,无论是纱厂或是纺织厂、印染厂都无法厚非,毕竟每年中国需要耗尽近两亿两白银进口棉纱、棉布,但是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呢?”

  史司反问一声,不待两人回答,就自己做出了回答。

  “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这些纱厂、布厂两年内回收投资也好,三年扩大产能一倍也罢,表面上的收益,却无法弥补事实上的损失”

  事实上的损失?别说是管明棠、刘能贤,就是陈默然也弄不明白,这个损失究竟在什么地方,工厂都见效益了啊?

  “还有请史大人明示,就管某所知,这些工厂无一例外的都实现最初的设计利润,而且他们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

  强压着心头的不快,管明棠开口追问道。

  “管大人,我说的事实上的损失,不是眼前金钱上的损失,而是长远的损失”

  史司微抬一下下巴,似乎对管明棠没有注意到这些并未感觉到有什么可意外的。

  “我记得管大人曾说过,对于中国而言,最需要的机器、是钢铁,可我想请问一句,管大人,我们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在纺织工厂之类的项目上投资了多少?这一类工业是否能有助中国实现快速工业化?”

  接连两个反问,让管明棠沉思想的同时,陈默然也明白史司的意思,史司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发展重工业。

  “事实上,我还要谢谢管大人,正是三天前的会议,管大人“中国需要什么”的问题让我受益良多,中国需要机器,需要钢铁……”

  “那就不需要与国计民生有关棉布、棉纱,印书印报普及文化的纸张了吗?”

  管明棠显然些不太能接受史司的指责,在反驳的同时,又转向陛下解释道。

  “陛下,无论是纺织厂或是纱厂、造纸厂,这些工厂都有一个特点,投资少、见效快。当初发展替代型工业时,臣曾有一句话,依靠这一类项目投产替代进口,节省金银币的同时,可以令政府收回大量利润,从而将利润投资到钢铁、铁路、机器制造等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如此国家工业方能进入良性循环,而国家工业基础初成之后,国家则应从工商实业抽身,从而避免国家干预工商业,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良性发展”

  “好好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管大人,若是国家都把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都占完了,那么那些个意欲投资实业的百姓怎么办?”

  史司冷声反驳一句,三天前的会议结束之后,他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很早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技术分析局引进的专利30转让给了军工企业,55卖给了产业公司,只有15卖给了私有企业。

  “政府对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投资,将导致民众对投资实业的兴趣,现在我们一年进口的机器比过去十年进口的还要多,可扣掉军工厂、政府企业和产业公司之外,有多少是民营企业进口的?”

  一声反问的同时,史司的眼睛盯视着刘能贤,这个“刘不管”就不知道自己的发言,有时候会影响到民众的投资热情吗?

  “刘大人,您的半年见效,两年回收,三年扩产,在南京说过,在上海说过,在广州也说过,报纸上也报道过,没错,这是农商部的成就,惊人啊可在史某看来,这一惊人成就的最大好处就是……士绅投资实业的兴趣大减,试问,那些好不容易凑起百把几十万款子的土老财,就是天大的胆子,也知道自己碰不过官营企业,不论其它,官营企业的规模大啊,春申江纱厂,乖乖,一上马就是五十万锭,这三年后扩产还会扩大多少?稍有些脑子都知道,照这个速度,这个魄力,不出五年,中国的纺织市场,这些官营厂就能吃下七八成,谁还敢投资纱厂?您这一显摆,显摆掉的是民众投资产业之心”

  在嘲讽刘能贤的“显摆”同时,史司又转向管明棠。

  “管大人,若是没有民众投资纱厂这样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等过个十年八年的,到时咱们就算是想把钢铁厂、机器厂卖给民间,又有谁能吃下这么大的企业?凡是能挣钱的生意,都让政府揽走了,结果最后是什么?国家是富了,老百姓却穷了”

  在管明棠意欲反驳的档口,史司再次出言打断他。

  “别说什么国富则民富,这不是一个理字,国家再富,和老百姓都没关系,你、我都明白这个道理,工厂是私人的,工人能罢工加工资,或工厂若是国家的,罢工就没用,工人强不过警棍,儿子还是亲生的亲”

  最后又冷哼一声。

  “没准这亲生儿子富极了,连老子的话的都爱理不理的,指不定动不动就这啊,那啊的占老子的便宜,至于工人?管他那。反正,当儿子捅下天大的娄子,当老子的都会给他兜着,没法子,儿子不要脸,当老子的得顾着脸面啊。”

  史司的这声冷哼,换来的却是陈默然在心下的赞叹,这史司还没见过几家“官企”,可就把那坐大坐强后的官企的嘴脸给了说了尽。

  “那也不尽然,如果……”

  “管大人,咱们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寄希望于不尽然之上,而且……”

  打断管明棠的反驳,史司看着他,虽说心里为自己的毫不客气感觉有些不忍,可现在容不得他犹豫。

  “您曾说过,咱们落后西方一百年甚至一百五十年,要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追赶他们,谈何容易?那有时间去浪费”

  “史大人”

  原本一直情愿当个“不管部长”的刘能贤这会却忍不住了,几乎是在史司的声音一落,他便开口说道。

  “那你认为该怎么办?咱们总不能不办那些工厂了吧”

  “不是不办”

  转身刘能贤,史司直接开口说道。

  “而是要分轻重缓急,把该办的,比如说新建的机床厂,进一步扩大,现在咱们一年只能生产6000台机床,即便是按照规划,四年后,也就是一万五千台,数量太少,咱们今年上半年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企业达成的合同,就采构了2.3万台机床,今年进口、签下五万台机床是肯定的,所以,机床厂应该进一步扩大,争取四年后实现年产2.8万台至三万台的规模这远比生产几百万绽棉纱更节省外汇”

  “这不现实,咱们没有那么多工人”

  管明棠立即开口反驳着,最初他拟定的工业规划,是建立在“循序渐进”式发展上,所有的一切都立足于现实,尽可能做到同步发展。

  “当年产业公司成立时有多少工人?现在有多少工人?工人可以培训,可以大建专门学校,技师不足,从外国聘请,技术不足,花钱引进,总之,只要愿意、只要投入足够的力量,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有些激动的史司再次面向陛下。

  “陛下,管大人所言的对退役军人进行培训,那现在就办专业学校,让这些军人一退役就到学校里去学习,一边建工厂,一边培训工人,等工厂建好了,工人也就培训好了,宁可人等机器,也不能让机器等人,中国发展工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而不是机器”

  在三人激辩时始终保持着沉默了陈默然看着手中的那份报告,厚厚的报告凝聚着史司和技术分析局工作人员的心血,而相比于管明棠最初制定的那套“以发展替代型工业”为根本的工业规划,这份表面上是规划实际上是指出当前中国工业发展不足的方案,更符合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需要。

  但是这份规划还缺少一些东西,看着这份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苏俄式“五年计划”的纲要,学机械出身的陈默然明白,若想把把纲要变成可实施方案,还需要一些专家帮助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以及区域规划。

  但就像史司说的一样,中国发展工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而不是机器只要有钱,在这个时代可以买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在这个贸易至上的时代,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技术输出界限,可问题在于人

  中国不仅仅是缺少熟练的工人,更缺少技术人员,就像即便是想把这个纲要变成可实施方案,也需要一大批专家,帮助制定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国没有这样的人

  要不……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管卿、刘卿,这里有一份纲要,你们看一下”

  第109章影响未来的决定

  第109章影响未来的决定(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