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满江红之崛起 第635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635章

作者:无语的命运 字数:3002 书籍:满江红之崛起

  相比于中国,日本有日本的优势,日本的优势在于其向欧美学习数十年,他们会很快恢复过来……”

  听着他们的争论,罗斯福有些头痛的揉了一下额头,大家总是这么争论不休。

  “也许,我们可以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就像5年前在中国赔款的问题上,我们不也……”

  一直未介入到争论中的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终于在争执不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是一个好主意”

  罗斯福心下刚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塔夫脱却面带讥色的说道。

  “是啊,五年前,柔克义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然而,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结果是支持七国列强的,当时我们就犯了这么一个错误,如果我们这么做的话,无疑就是让中国的赔偿要求合法化,最终连一丝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那是因为七国的要求,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不可能去拒绝七大国的要求”

  “如果中国向欧洲各国表示,他们愿意用赔款向各国购买巨额的工业机械,那些国家有可能会拒绝帮助中国人吗?如果中国表示愿意向美国购买十亿美元的机械设备、轮船,而我们仍然拒绝支持中国人的要求,那么工业界就能把白宫的房顶给掀开”

  最后塔夫脱又继续说道。

  “总统先生,我们介入这场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不待罗斯福回答他的问题,塔夫脱又继续说道。

  “当然,是为了亚洲的和平,但是现在,中国人的要求,却使得美国陷入两难的境地,无论是促成这次媾和或是任由事态发展下去,都不符合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但是……”

  塔夫脱在说话的时候,拿出那份依柔克义发来的电报制成的文件,翻到其中的一页。

  “外交大臣梁敦彦阁下,在提出条件时,特别强调到“大使阁下,这只是我们提出的条件”,其间又特意强调“提出”两字,其用意显然是在向英美两国传达一个信号,在中国政府内部,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提出这一条件,这一条件应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至少在梁敦彦是在传递某种信号”

  望着总统,塔夫脱认真的说道。

  “我个人相信,梁敦彦所传送的信号非常明显,在中国政府内部,并非所有人都赞同他们的皇帝陛下或者军方,试图占领日本的决定,他们希望达成媾和,而这一条件或许是中国政府提出,旨在让日本拒绝其要求,从而明正言顺选择入侵日本本土,但实际上,对于中国政府内部的反对者而言,他们却视此为机会,假如说,日本愿意做到谈判桌前,而我们可以发挥作用,也许,我们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的意思是……”

  翻开面前的文件,罗斯福仔细推敲着那一句话中表达的意思。

  “也许,中国政府内部有人希望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但是必须要得到足够说服其皇帝的赔偿”

  (新书发布了,书名:新纪元1912,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无语的新书,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很爽的故事,不会再有任何纠结谢谢)

  第196章山县有朋(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第196章山县有朋(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东京。

  尽管日本一味的西化,但是其却无法改变其文化源于中国的历史,尽管还有十天方至春节,但是在东京很多妇人开始操办起了春节,对于有着春节习俗的东亚国家而言,无论是穷是富,年总是要过的。

  只不过,这个年或许是很多日本人记忆中最为痛苦的一个年,“帝国致宝”、耗尽国驽方才建成的联合舰队毁于一旦,陆军主力困于朝鲜而不归,本土一无海防、二无陆防,甚至连海运亦被切断,帝国面临前所未的危局。

  可无论如何,年总是要过的。

  在东京的公园、街头总是有人大声痴呼着,“忠君体国、以我之血、换国之存”“四千万国民同归,以忠勇之心,七生报国死”、“日本危矣、大和危矣……”

  不仅人们痴呼着,报纸上同样有人疾呼着,在这个时候,日本似乎没有异样的声音,在报纸上,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们、老人们纳入了国民奋勇队、甚至就连同妇人们也建立起了妇女挺身队,一根晒衣的竹杆加上一柄太刀,制成一杆竹枪,就是他们的武器。

  而在紧急组建的,被视为帝国最后一道防线的三十个师团,不仅装备着日清战争前的武器,甚至于连幕僚时代的单发火枪亦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拉了出来,用于武装军队,可即便如此,仍然很难武装起三十个师团,甚至难以武装十个师团。

  武器的窘态显露出了日本政府的窘态,而现实的窘迫又迫使日本政府必须要尽快做出选择,尤其是面对多座沿海城市不断遭受炮击的境地,甚至其间还发生了中国军舰夜间闯入漱户内海炮击沿岸城市的事件,这更是加剧了日本民间的战争恐慌。

  而国内愈来愈恶化的经济形势与民间的战争恐慌相衬之下,更使得的日本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通过媾和结束战争。

  而这种内外交困之下,原本应该为此负责辞职的桂太郎,却出人意料的稳坐着的首相之位,甚至于在舆论同民间都讨论着“桂内阁需要总辞职,以示负责”的言论时,桂太郎的首相之位不仅做的稳当,甚至于可以说是四平八稳。

  桂太郎在伊藤博文内阁倒台后,于明治三十四年六月二日,第一次接过了首相的印信。他是长州出身,年轻时参加过戊辰战争,当然是作为一个无名的小军官,之后就一直在陆军系统里耕耘。在之后日本陆军转换为德国式的时候立下了功劳,是一个非野战的军政型军人,与其说适合做军人还不如说他更适合做一个政治家。

  “桂太郎是一个挂着军刀的马屁精”

  在日本政界、军界,很多人都对他的评价相当严厉,他为了拉拢人心会故作笑容,为了表示亲切会拍拍你的肩膀,还被取了一个外号叫,笑面虎。也就是说他很擅长逢场作戏。

  他并非元勋也不是元老,而他却能够打破了一直以来都是由元勋元老组阁的惯例,而启用了这么一个小字辈的人来做首相,曾经令让整个日本社会都略感不安。

  当时,有个人来到准元老的西乡从道那里述说社会的的这种不安的情绪,说桂太郎毫无气派,听到这个,西乡从道却大笑了起来,回答道,

  “气派这种东西,只要让他穿上大礼服,坐上几头大马拉的马车,来回跑几次就会跑出气派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

  话虽这么说,不过桂太郎就是在社会上这样一种不安的情绪中成为了首相,等他组阁完毕后,这种不安的情绪越来越浓厚了。年轻的桂太郎找不到大人物来担当阁僚,他的内阁是由一些不起眼的人组成的。说好听点就是少壮派的内阁。

  外相是由从公使提拔上来的小村寿太郎担任,内相是内海忠胜,邮政大臣是芳川显正,农相是平田东助,法相清浦奎吾,文相菊池大麓,基本都是些不知名的人士,因此被称为二流内阁还有后进内阁什么的。

  不过这个年轻的内阁却带着日本走向了日俄战争,并率领着日本赢得了日俄战争,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刻,很多人仍然对他充满了信心,但事实上,其中的内情恐怕只有桂太郎自己才知道。

  在桂太郎出任首相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上面有四个啰嗦的婆婆。

  那就是元勋元老的山县有朋,伊藤博文,松方正义,井上馨。他们都自认为自己是桂太郎的监护人,而且每个人的思想和性格还有政见都不相同,要让桂太郎这个奴才服侍好他们真是困难重重。

  不过,一直以来,桂太郎却能巧妙的安抚着这几位元老重臣,在伊藤博文遇刺之后,这四个主子变成三个主子,而桂太郎仍然能安抚这三位元老重臣。而到了这个时候,事情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他伺候三个主子,而是三个主子去安抚他,内里究竟是什么原因,所有人都明白。

  必须要有人为将来的媾和承担责任,上一次是伊藤去承担了,为此他付出了生命为代价,而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日本会失去更多,这个时候,无论是首相或是内阁都是不宜撤换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去承担这个责任。

  被国民指责为“无能”的桂太郎同样想辞职了事,可他却辞不了职,同样的,这也包括他的内阁,在这个时候,三个主子捆绑着桂太郎,而桂太郎同样也捆绑着自己的内阁。

  日本只能去议和,从而确保日本的存在,尽管表面上,日本举国上下看似进行着备战,可是事实上,无论是元老重臣或是内阁要员以及政府官员、陆海军高官,都明白这个事实是无可改变的。

  尽管桂太郎想辞职,不愿意再出任这个首相,但是在面对三位元老重臣的时候,他依然还是相当谨慎的。

  10月16日,当他在接到驻英公使林董的电报后,在第一时间就赶到元老重臣——山县有朋,向山县报告中国政府提出的议和方案。尽管美国意识到问题更早,但是相比于比美国的讨论,英国反而是迅速向日本提交了议和方案,在英国政府看来,这个没有一丝现实意义的议和方案,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讨论。

  山县有朋认真的看了由电报译写的公文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而在他沉默的过程之中杜太郎,可以清楚的看到山县的脸色非常复杂,他的神情时而凝重,时而嘲讽,时而又带着一丝悲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