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头部队与河东军在汾州(今山西汾阳县)遭遇,刚一交战就败退下来,后方大军不战自溃。河东军乘胜追击,直抵晋州城下。张濬出城御敌,再败,从各镇征调的士兵哗然四散,各自逃回本镇。张濬在晋州困守了一个月,料定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部从含口(山西绛县西南)仓皇逃遁,越过太行山逃到河阳(今河南孟州市),然后拆卸民房的木板拼凑木筏,渡过黄河狼狈南下。
至此,中央讨伐大军死的死,逃的逃,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大张旗鼓的讨伐河东之战,就这样以志在必得的姿态开场,而以彻头彻尾的失败告终。
昭宗充满希望的一颗心瞬间跌入失望和悲哀的谷底。
紧接着,一阵恐惧就袭上了心头。他知道,不给李克用一个说法,他肯定跟朝廷没完。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正月初九,昭宗万般无奈地把张濬贬为鄂岳观察使,把孔纬贬为荆南节度使。然而,李克用并不罢休。他怒气冲天地上了一道奏疏,说:“张濬以陛下万世之业,邀自己一时之功,知臣与朱温深仇,便与其私相联结。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回到陛下分封的藩镇,只能暂到河中居住,应该去向何方,恭候陛下指令!”
河中?
昭宗一下就傻眼了。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恐吓吗?
河中(今山西永济市)与潼关仅仅隔着一条黄河,李克用只要带兵到河中,再一步跨过黄河,天子和朝廷就是他砧板上的鱼肉了。
接到奏疏的当天,昭宗就忙不迭地把张濬再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把孔纬再贬为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刺史,同时下诏恢复了李克用的所有官爵。
二月,昭宗担心李克用还不满意,又加封他为中书令,并把张濬再贬为绣州(今广西桂平县南)司户,才算是把李克用安抚住了。
讨伐河东之役不到半年就败了,而早在三年前就开打的西川之役,同样遭遇了失败。而且,西川的失败比河东更让昭宗痛心疾首。因为河东败得干脆,顶多只是短痛,而西川则打了整整三年,发兵十几万,旷日持久,丧师费财,无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长痛。
大顺二年三月下旬,宰相和财政大臣不得不向昭宗禀报,国库已经空了,再也没办法给西川前线输送一毫一厘的军费了。
那一天,文武百官看见天子李晔忽然把头低了下去,而且沉默了很久。最后,李晔无奈地颁下一道诏书:恢复原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所有官爵,同时命王建等人罢兵休战,各回本镇。
接到诏书的那天,陈敬瑄和田令孜忍不住相视而笑。
可他们笑得太早了。
因为,天子虽然放弃了,但王建却没有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王建非但没有退兵,反而加大了进攻的力度,先后占领了西川辖区内的大多数州县,然后猛攻成都。陈敬瑄数次出城迎战,却屡屡被打败。到了七月下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陈敬瑄和田令孜终于绝望了,不得不开城投降。
田令孜亲手把西川节度使的帅印和旌节交给了王建。
随后,王建把陈敬瑄和田令孜放逐到了偏远的州县,并于两年后将其诛杀。
昔日称霸一方的军阀被消灭了,可王建却从此成为西川的土皇帝。天复三年(公元903年),王建自封为蜀王。公元907年、亦即唐朝覆亡的那一年,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王建为前蜀高祖。
登基才三年,昭宗在藩镇事务上就遭受了两次重大挫折,这对于一个锐意中兴的天子而言,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过,让昭宗在痛苦中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几年来,与权宦杨复恭的斗争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基本上可以收网了。
大顺二年九月,昭宗发现李顺节已经有效地掌握了部分禁军,于是断然采取行动,将杨复恭贬为凤翔监军。杨复恭拒不赴任,并以生病为由提出致仕,试图以此要挟昭宗。不料昭宗却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致仕请求。杨复恭恼羞成怒,遂与义子杨守信日夜谋划,准备发动叛乱。
十月初八,昭宗命李顺节带领麾下禁军进攻杨复恭的府第。杨复恭率卫士抵抗,杨守信也立刻率部前来增援。
双方展开激战。稍后,宰相刘崇望又率领一队禁兵参与进攻,杨守信不支,部众溃散,只好跟杨复恭一起带着族人从通化门逃出,亡命兴元,投奔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
骄横跋扈的权宦杨复恭终于被驱逐了,昭宗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
不过与此同时,一种新的不安却悄然向他袭来——一代权宦杨复恭被打倒了,新一代宦官李顺节会不会恃宠生娇、居功自傲,成为杨复恭第二呢?
昭宗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他不能不把这种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昭宗就命人把李顺节诱杀了。
也许,昭宗这种兔死狗烹的做法显得相当腹黑,但是为了不让李顺节成为新一代权宦,为了不让这几年对付宦官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他只能这么做。
大顺二年冬天,一场又一场大雪从苍旻深处缓缓飘落,层层叠叠地覆盖在大明宫的垂宇重檐上,并且摇曳着落在天子李晔的发梢、鼻梁、眉间、心上。
是的,心上。李晔感到整整一个冬天的大雪很可能全部落在了他的心上。否则,他的心头何以变得如此僵硬、沉重而冰凉?
天仿佛已经裂开了。
大雪仿佛永远下不完。
来吧,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李晔站在大明宫铺满积雪的殿庭中,有些悲壮地仰望苍天。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直到把这个肮脏的世界全部覆盖,直到把所有罪恶、阴谋、杀戮、流血、死亡全部覆盖……
然后,春天就该来了吧?
到那个时候,这个世界也许就干净了吧?
【灵魂中的七道伤】
春天终究还是来了。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丝毫改变。
新年正月,昭宗改元“景福”。
尽管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和苦难,充满了无尽的缺憾,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对它抱有希望。因为除了这个喧哗与骚动的世界,我们一无所有。
李晔对自己说。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一开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静难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同州节度使王行约、秦州节度使李茂庄突然联名上奏,指控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窝藏乱臣贼子杨复恭,请求出兵讨伐,并共推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昭宗很清楚,这些人打着讨伐贼臣的幌子,事实上无非是想吞并他镇、扩张地盘。所以,他很快就下了一道调停的诏书,命他们和解。
但是,五节度根本不听他的。
二月,李茂贞与王行瑜悍然出兵攻打兴元,半年后将其攻克。李茂贞随即将兴元据为己有。杨守亮、杨复恭等人逃奔阆州。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正月,昭宗眼见李茂贞果真吞并了兴元,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任命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时派宰相徐彦若取代他的凤翔节度使之职。
李茂贞勃然大怒。他之所以出兵,目的就是为了据有两镇,如今天子想用山南交换他的凤翔,他当然不会答应。随后,李茂贞不但拒不奉诏,还上表羞辱天子,说:“您贵为天子,可惜连自己的舅父都保护不了(昭宗舅父王环几年前被杨复恭谋杀);您贵为九州共主,却连杨复恭家的一个小子(杨守亮)都不敢杀,真是可悲可叹!”
受到这等羞辱,昭宗当然不能容忍,当即宣布讨伐李茂贞,命宰相杜让能立刻征调士兵,筹集粮饷。杜让能再三劝阻,表示此时朝廷无力同强藩抗衡,只能暂时忍耐。可昭宗却睁着血红的眼睛说:“朕不甘心做一个懦弱无能的天子,无所作为地坐视社稷衰亡!你只管为朕筹备粮饷,军事行动自有亲王负责,成败与你无关!”
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杜让能还能怎么办?
他只能从命。
九月初十,昭宗命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率三万禁军护送徐彦若去凤翔就任。
李茂贞闻讯,立刻与王行瑜联手,发兵六万在周至布防。
李嗣周率领的这支禁军都是新近招募的京师少年,而李茂贞与王行瑜的部下却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兵。所以,这一战的结果也就不难想见了。
九月十七日,李茂贞挥师进攻。两军尚未交锋,朝廷军就不战而溃,四散逃亡了。李茂贞迅速兵临长安城下,要求诛杀首倡征讨之人。杜让能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李茂贞,说:“发动战争不是皇上的意思,都是我出的主意。”
十九日,李茂贞陈兵临皋驿(长安西),请诛杜让能。杜让能当即入宫向天子辞别:“臣早知必有今日,请用臣的生命解除皇上所受的威胁。”
昭宗不禁潸然泪下,说:“朕与你永别矣!”
这一天,昭宗下诏贬杜让能为梧州(今属广西)刺史,次日再贬为雷州(今属广东)司户。然而,李茂贞并不退兵。他扬言,不杀杜让能,誓不罢休!
至此,昭宗再也无力保全杜让能了,只好赐他自尽。不久,昭宗下诏,以李茂贞为凤翔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兼中书令;十一月,又任命静难节度使王行瑜为太师,赐号“尚父”,并赐免死铁券。
得到了这些,李王二人方才心满意足,引兵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