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血腥的盛唐 第51章

《血腥的盛唐》第51章

作者:王觉仁 字数:2952 书籍:血腥的盛唐

  梁帝萧铣自知大势已去,于是神色凄然地对文武百官说:“天不佑梁,势不能支,若竭力死战,则生灵涂炭,岂能以我一人之故而使百姓蒙难?应趁城池未陷而先出降,以免乱兵伤害士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

  这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萧铣最后一次告祭太庙,随后下令开门出降,城上守军忍不住失声恸哭。他身穿麻衣、头裹布巾,带着百官来到唐军营门前,对李孝恭说:“当死者唯铣耳,百姓无罪,请勿杀掠!”

  萧铣希望以自己的主动投降来换取一城百姓的平安,但是唐军的将领们却不买他的账。

  唐军进入江陵后,将士们打量着这座繁华富庶的梁朝帝京,所有人的眼睛都不约而同地冒出了绿光。

  他们打算纵兵劫掠。

  就在他们动手之前,梁朝中书侍郎岑文本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来到了唐军统帅李孝恭的大账,说了这样一番话:“江南之民,自隋末以来,困于虐政,其后又遭群雄纷争之苦,今之存者,皆刀下余生,均翘首以盼真命天子,所以萧氏君臣与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只愿刀兵永息。今若纵兵劫掠,使士民失望,恐江陵以南之士众,无复向化之心!”

  李孝恭不得不承认,岑文本说得有道理。他虽然拿下了萧梁的都城,但是江陵以南还有大片梁朝国土以及大批梁朝军队,如果不能借此收买萧梁的人心,等待他的必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

  李孝恭随即发布命令——严禁士兵抢掠。诸将大为失望,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抄没那些因抗拒唐军而战死的梁朝将领的家产,以此犒赏将士。李靖马上提出反对,他说:“王者之师,应以正义之声先于兵戈而远播。那些将领为他们的君主战死,乃是忠臣,怎么能把他们视同叛逆抄没家产?”

  在岑文本和李靖的阻止下,江陵城避免了一场浩劫。唐军入城后严守禁令,对百姓秋毫无犯。南方各州县听说后,无不望风而降。萧铣投降数日后,正奔驰在勤王路上的十几万梁朝军队听到江陵陷落的消息,也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唐军。

  至此,南方最大的一支割据政权、立国五年的萧梁王朝被彻底平定。李渊大喜过望,随即擢升李孝恭为荆州总管,封李靖为永康县公、上柱国,命他们进一步经略岭南。

  萧铣被执送长安,李渊历数其罪。萧铣一脸从容地说:“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至于此。如果这也是一种罪,那我甘愿受死!”武德四年冬天,一个北风呼啸的午后,萧铣慷慨赴死,在长安闹市被斩,时年三十九岁。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群雄中,萧铣并不是一个杰出的英雄和帝王,他的能力或许远远比不上其他人。

  论执政能力和个人魅力,他比不上窦建德;论军事能力,他比不过李密和王世充;论强悍勇武,他甚至连刘武周、薛举等人都比不上……尤其是在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刻,萧铣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无所作为,更加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庸帝王。

  然而,有所作为又如何呢?

  即便萧铣率领江陵军民与唐军血战到底,但他除了把江陵变成第二个洛阳之外,除了像王世充那样制造出一座饿殍(piǎo)遍野的人间地狱之外,又能如何呢?他能挽回王朝覆灭的命运吗?

  显然不能。

  他也许会多撑一些日子,但败亡的结局绝对无可挽回。

  既然如此,那么萧铣在最后时刻的表现就不仅令人同情,而且令人感佩。身为帝王,在王朝覆灭前夕考虑的并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权力和生命,而是如何避免满朝文武和治下百姓遭到屠戮和劫掠,这样一个帝王即使在他的世界里失去了所有,也仍然会在血腥灰暗的史册中留下一抹亮色——一抹与人性和良知有关的亮色。

  仅此一点,萧铣就值得我们敬佩。

  武德初年,南方的主要割据政权除了萧铣、林士弘之外,在江淮一带还盘踞着多股割据势力:沈法兴据毗陵(今江苏常州市),杜伏威据历阳(今安徽和县),李子通据海陵(今江苏泰州市),陈棱据江都。这些枭雄互相攻伐,都有称雄江表(今太湖及钱塘江流域)的野心。武德二年九月,当李唐王朝与刘武周在河东激战正酣时,这些割据势力的相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九月初,海陵的李子通进攻陈棱据守的江都。陈棱向杜伏威和沈法兴求援,沈法兴命其子沈纶率军数万,会同杜伏威驰援江都,两军分别在杨子(今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入口)和清流(今安徽滁州市)扎营。

  为了打破对方的联盟,李子通采纳了谋士毛文深的离间计,招募江南勇士化装成沈纶的军队,于深夜攻击杜伏威大营。杜伏威大怒,也出兵反击沈纶,双方的联盟就此破裂,遂各自按兵不动,谁也不愿率先进攻李子通。李子通趁势集结精锐,一举攻陷江都。陈棱逃出一命,投奔了杜伏威。李子通占据江都后,马上又出兵击败了沈纶,杜伏威势单力薄,只好引兵而退。李子通随即在江都登基,自称吴帝,改元明政。数日后,丹阳(今江苏南京市)变民首领乐伯通率部众一万余人归附了李子通。

  李子通势力迅速壮大,杜伏威时刻担心被吞并,几经犹豫之后,终于率部归降唐朝。九月十二日,杜伏威被李唐朝廷任命为淮南安抚大使兼和州(历阳郡改)总管。

  武德三年十二月,就在李世民与王世充大战于东都时,李子通也渡长江南下,大举进攻沈法兴,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沈法兴命仆射蒋元超在庱亭(今江苏常州市西北)阻击李子通,结果战败阵亡。沈法兴遂放弃毗陵,亡奔吴郡(今江苏苏州市)。此后,丹阳、毗陵等郡全部被李子通占据。

  其时杜伏威已被唐朝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上柱国、吴王,并赐姓李,宠遇甚隆,自然负有平定一方之责。为了遏制李子通的扩张势头,杜伏威命行台左仆射辅公祏、大将阚棱、王雄诞率数千精锐渡过长江,攻克了丹阳,并在溧(lì)水(今江苏溧水县)与李子通展开会战。唐军起先取得了优势,在追击时却遭到李子通反扑,结果失利。当天夜里,勇将王雄诞率数百名亲兵袭击吴军大营,大破李子通,俘虏数千人;李子通狼狈逃回江都。

  不久,李子通粮草告罄,只好放弃江都,退守京口。于是和州以西全部被杜伏威占据。杜伏威将总部迁至丹阳,步步进逼李子通。李子通再次放弃京口,转而攻击退守吴郡的沈法兴,并将其彻底击溃。沈法兴仅带着数百人逃亡,最后身陷绝境,投江而死。

  消灭沈法兴后,吴帝李子通声势复振,于是迁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将沈法兴原有地盘全部吞并,其势力范围北至太湖、南到仙霞岭、东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西到宣城(今安徽宣州市),成为与梁帝萧铣、楚帝林士弘鼎足而立的南方三大割据政权之一。

  武德四年十一月初,亦即李孝恭和李靖扫平萧梁的半个月后,杜伏威派遣麾下猛将王雄诞率部进攻余杭,李子通亲率精锐驻防独松岭(今浙江安吉县南)。王雄诞命部下在独松岭上遍插唐军军旗,并在夜晚燃起大量火把绑在树上;于是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李子通从营寨中向外望,似乎漫山遍野都是唐军。李子通大为恐惧,遂焚烧大营,退守余杭。王雄诞挥师追击,在余杭城下大败李子通。

  十一月七日,走投无路的李子通不得不向唐军投降。随后,王雄诞又接连逼降当地的变民首领汪华、闻人遂安等人,于是彻底平定江表。王雄诞因功被李唐朝廷擢为歙(shè)州(今安徽歙县)总管,封宜春郡公。

  至此,帝国的南方只剩下据守余干(今江西余干县)及附近几个州县(约今江西省大部)的楚帝林士弘了。

  在所向披靡的唐军面前,这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还能苟活多久?

  答案可想而知。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月,林士弘命其弟林药师进攻循州(今广东惠州市),结果战败身亡。随后林士弘的大将王戎又以南昌州(今江西永修县)降唐。林士弘在四面唐军的强大压力下放弃余干,带着残部逃到安成(今江西安福县)的一个山洞里,最后又被唐军击败。林士弘忧惧而亡,其部众作鸟兽散。

  至此,林士弘的割据政权前后历六年而亡,帝国南部的半壁江山宣告平定。

  【掌握时代的话语权】

  自从武德四年五月平定窦建德与王世充后,李世民就成了大唐王朝独一无二的中流砥柱。

  光是如何对他进行封赏,天子李渊就大伤了一番脑筋。

  朝廷现有的职位显然都与李世民的盖世功劳不相匹配。为此李渊绞尽脑汁地想了两个多月,终于在武德四年十月挖空心思地创造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官衔——天策上将,将它隆重授予了李世民。

  这个官衔位在所有王公之上,极尽尊宠。此外李世民还兼任司徒、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并且增加食邑二万户,与前共计三万户;同时李渊还特许他开设天策府,给予他任命各级官属之权。

  至此,李世民可谓威震朝野、势倾天下,成为大唐帝国除了天子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之外的第三号人物。

  然而,李世民绝不满足于当这个“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三号人物。

  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一个东西——天下。

  他现在所取得的一切都是通往这个终极目标的一道桥梁。

  如何取得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