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见到沐兰
田家巷7弄4号,这是沐兰给杨立民信上的地址,这个巷子很窄,车根本进不来,杨立民让张奎把车停在了巷子口上,三个人走了进来。
这里还保留着解放前的样子,破旧的蜀中民居,到处摆放着杂物,本就不宽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坑坑洼洼,要是下雨天并不好走。现在的汽车并不多见,是以等车子刚刚停在巷子口上,就引起了不少的注意,都在私下嘀咕着这是哪家有钱的亲戚来了。
三人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并没有在意这些,向前问清楚了7弄的位置后,慢慢走了进来。
在一处破旧的小院门口,一个老太太真洗着刚买回来的青菜叶子,身上穿的衣服打着两块补丁,显然生活的也很艰难。
“老人家,我问一下,这里是7弄4号吗?”张奎上前问道。
老太太听到有人问话,太起了头看到三人都看着她,有些怪异的答道:“好像是吧,我在这住的时间不长。”
“老人家,那请问一下,这里是不是住了一个姑娘叫莫岚?”杨立民出声问道,既然沐兰说对外以后就叫莫岚,那沐兰这名字想必不一定有人知道的。
“莫岚?没有啊。”老太太想了一下摇摇头就继续低头洗菜了。
杨立民奇怪了,按说沐兰不会骗自己故意告诉自己一个假地址的,难道自己找错了。于是继续问道:“老人家,俺这院子除了你们一家之外还有其他人住吗?”
“没了,这院里也是我们刚住进来的,没其他人了,你们是不是找错地方了。”老太太也有些奇怪起来。
杨立民见此也是满脸的怪异,旁边王大山问道:“立民,你是不是记错了?”
杨立民摇摇头:“没有,信还在我身上呢,绝对不会错的。要么就是我们找错老地方,要不就是那地址是假的。”
三人道旁边问了几个人,显然这地址是没错的,就是7弄4号,只是怎么没有沐兰这个人那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了。三人无奈,只好转身回头。
就在三人拐过一道弯走出十多米后,前面忽然传来一声:“杨经理!”
杨立民抬头看去,不是沐兰是谁,顿时奇怪起来,不禁问道:“沐兰?你给我的地址有问题吗,怎么在门口碰到一个老太太她说没有你这个人?”杨立民还是问了出来。
杨立民刚说出口,就觉得有些不妥,不过“沐兰”和“莫岚” 本就挺像的,是以旁边两人也没听出来,都在大量面前这个一身村姑模样的姑娘。
沐兰显然愣了一下,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杨立民看的出来,现在的她比当初见到她要快乐了好多。
“杨经理,不好意思啊,走吧,先到家里坐下说吧!”沐兰也没回答,带着三人直接往回走,依然是刚才他们来过的额那个小院子,老太太已经洗碗了菜回到了院里。
“兰兰,你回来了啊,咦,你怎么吧他们带回来了?他们不是要找一个叫……哦,嗐,看我这记性,你还跟我说过的,我给忘记了,对不住啊,我这记性不太好,莫岚就是我这闺女,老叫小名,大名都记不住。”老太太开始还有些迷糊,不过忽然反应过来,连忙向三人道歉,她也是想起来了,这两天会有人来找她的,但是名字是叫莫岚,她总记着女儿是叫沐兰,莫岚这名字记不住。
杨立民也笑了,连忙说:“没事,没事!”
沐兰也是不好意思的笑笑带三人道了其中一件屋里,显然是她自己住的房间,虽然破旧简陋,倒是收拾的整整齐齐,也很干净。
沐兰给三人到了水说:“不好意思啊,我这没茶叶,只能让你们喝白开水了。”
沐兰虽然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杨立民旁边的两个人,也不时在大量,但是他相信杨立民的为人,所以知道现在才问道:“杨经理,这两位是?”
杨立民起身指着王大山对沐兰介绍说:“这是王大山王叔,是店面的销售主管,以后店面的事情就由他来处理,今后店里的很多事情你也基本上大多和他接触的。”
“王主管,你好!”沐兰很有礼貌的伸出了手跟王大山轻轻握了一下。
杨立民点点头又指着张奎说:“张奎张哥,是劳务公司的保卫组长,也是我的司机,以后我很多事情如果亲自来不了的话,也会让他来找你,你们也认识一下。”
然后才把沐兰介绍给二人:“这位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莫岚,以后门店员工的培训就全权交给她来做。”
相互认识之后,杨立民马上就问道:“莫岚,我要的那个培训材料你弄出来了吗?”
沐兰点点头说:“嗯,弄好了,我拿给你。不过你说的是让我自己来做,所以,可能达不到你的要求,你觉得哪里不对直接告诉我,我再改!”
杨立民点点头,算是同意。当初他没有直接告诉沐兰要怎么做培训,他主要就是想看看当前的人心里对于培训的认识是怎么样的,毕竟销售和生产是不一样的,沐兰也算是一位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具有代表性,所以他要看看她心中对培训的理解。
很快,沐兰就拿来了几张纸,杨立民接过来细细看了起来。
这几张纸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培训的目的和各项培训手段、要求还有具体的内容,杨立民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让沐兰的脸色也是随之不停的变化着。
大约五六分钟后,杨立民看完了,说道:“莫岚,整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之所以让你自己写,我就是要了解一下你对培训的理解,希望找到人们对销售的理解中的误区。当然,有很多地方我是不同意的,我就给你讲一下,然后你再去做一份,到时候你再把两份一去对比一下就知道具体的区别了。”
“首先,我跟你说说我所要求的销售的目的和意义,绝对和你的理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