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之计,只能是尽将附近村镇的粮食全部收来,用以支撑即将到来的大战。”
“城内粮仓尚满!”耶律休哥问起粮食,萧挞凛连忙应道:“撑五七个月,应该算不得什么大事!”
“不够!”耶律休哥摆了摆手,对萧挞凛说道:“这件事交给别人,我还不太放心,由你亲自去做。收罗粮草,粮仓堆满了,就搭棚子安置,我们要做好在南京死守一年的准备。”
“是!”萧挞凛应了一声,转身向城墙下去了。
站在城墙上,耶律休哥望着远处的夜色,眼神中无意的透露出几分担忧。
前往天柱庄镇守的宋军若不是西塞军,而是其他军队,他也不会如此担心。
与杨荣数次交锋,耶律休哥很清楚,西塞军不仅人数众多,官兵的素质也是要远远高于宋军的普遍素质。
这样的一支军队镇守着天柱庄,辽军即便最终从天柱庄渡河成功,所遭受的损失也必定是十分惨重。
很想派出一支军队袭击天柱庄,可耶律休哥却不会冲动到真的那么干。
南京城内的军队数量已是十分有限,无论是派哪支军队袭击杨荣,最后都可能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城池需要有军队镇守,耶律休哥也只能强行按下袭击杨荣的年头,期待着能把这南京城守的久些。
各方军队都在积极备战,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数在天柱庄驻扎的杨荣。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到了杨荣进驻天柱庄的第五天,西塞军的重步兵还是没有来到。
他心内不由的有些焦躁了起来,若不是先前鲁毅派回了他早先派去引路的骑兵向他禀明行进进程。宋枭112
最后一名骑兵是小半个时辰前来到的天柱庄,从骑兵那里,杨荣得知重步兵离天柱庄已经只有十里的路程。
在开阔的平原上,十里开外的军队是一眼就能看到。可天柱庄一带的地形相当的复杂,一些小小的土坡和并不算很紧密的树林挡住了视线,让杨荣无法看到重步兵的旗帜。
反正只剩下十里,即便只是重步兵,用不多久,应该就能到达这里。
深入辽国境内,如今的西塞军就是一支挺进到最前沿的孤军,他们没有增援,也没有后续的粮草,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依靠当下的准备。
“告诉军需官,让他最后一次确认粮草!”得到重步兵快要到达的消息,杨荣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些,站在温榆河边的杨荣对一个亲兵交代道:“告诉他,我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一定要保证全军在这里镇守时足够吃上三个月的口粮。”
亲兵应了一声,小跑着向军需官传达杨荣的命令去了。
在天柱庄镇守三个月,是杨荣早有了考量的。如果这里是一座城池,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渡口,他会命令军需官准备一年的全军口粮。
温榆河很长,辽军可以渡河的地方并不是只有天柱庄这一处地方,之所以选择这里镇守,是因为这里离南京最近。
无论辽军从哪里渡河,围攻南京的宋军都能及时准备好防御,唯独这里,只要被辽军攻破,辽军就能长驱直入,直接开向南京城。攻城宋军必定会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113章箭如飞蝗
进攻南京城的战斗终于开打了,李继隆的军队全线压上,把南京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天柱庄距离南京并不算是很远,白天只能远远的看到南京方向冒出滚滚浓烟,到了夜间,远处那通天的火光几乎要把半边天空都给映红,恰恰说明了战斗是多么的激烈。
杨荣错误的估算了辽军出现的时间,攻打南京的战斗已经开始了三天,他才看到河对岸出现了辽军的旗帜。
无数辽军从对岸的密林中出现,作为前锋的辽**队,在岸边的河滩上列开了阵型,隔着河岸,与西塞军对峙。
在河岸上,杨荣也让西塞军列起了防御阵型,最前面的自然是手持大盾和长矛的兵士。宋枭113
西塞军的长矛与寻常宋军的长矛还稍有不同,一般长矛的长度和重量决定了士兵只能双手持矛。
可西塞军的长矛却在尾端增加了一个黄铜的尖扣,步兵列好阵型,只需将长矛往地面上斜斜一扎,借助着地面的反作用力,用一只手掌握着长矛的方向,就能起到阻止敌军骑兵冲锋的作用。
对面河岸上的辽军越来越多,出现的辽军纷纷列起了大阵,并没有对河对岸的西塞军起进攻。
一手按着佩剑的剑柄,望着对岸的辽军,杨荣紧紧的拧着眉头。
最前面的辽军并不是与西塞军争锋过数次的铁林军和皮室军,而是普通的京州军。
看来这一次辽军是有打算用京州军探路,然后再把精锐的铁林军和皮室军调上来,对西塞军起致命一击。
自从与辽军作战,杨荣很少看到辽国步兵,可这一次他看到了。
那些穿戴着皮甲的辽国步兵,与西塞军的重步兵相比,简直就像是一群占山抢劫的强寇,而不像是真正的军队。
看着这样的一支军队,杨荣的心中却没生起半点鄙夷的念头。
虽说辽军看起来不是十分精锐,可他们的战斗力却绝对要比早先在代州一带被击溃的部族军要强,而且他们还人数众多,即便西塞军再如何强大,在数量庞大的辽军面前,恐怕也只有被压着打的份。
终于,辽军的前阵不再动了,正中间的一队辽军纷纷向两侧让开,在中间让出了一条宽敞的通道。
一个身穿黄巾铠甲,头顶狻猊盔的辽国将军从通道中走出。
杨荣本以为这将军就是指挥辽军的主帅,可在那辽将走出来之后,他却向一旁让了让,神情很是恭谨的双手抱拳,好像迎接着什么人。
一顶杏黄的华盖出现在杨荣的视野中,华盖下,一位身披大红战袍,骑在一匹枣红骏马上的中年贵妇出现在杨荣的视野中。
在贵妇左右两侧陪同的,竟然是辽国的大丞相韩德让和南院大王耶律斜轸。
虽说隔了些距离,看不清那贵妇的容貌,可杨荣却还是猜出了她的身份。她一定就是辽国太后萧绰!除了她,整个辽国再没有哪个女人会有这样的威仪和派头。
从辽军阵列中走出,萧太后勒住马,立在河对岸默默的望着河岸这边的西塞军。
花青从背后取下长弓,搭上弓弦,瞄准了萧太后的心房。
杨荣朝花青摆了摆手,缓缓的摇了摇头。宋枭113
本想一箭把萧太后射死,见杨荣摇头,花青有些疑惑的放下已经张开的长弓,茫然不解的望着他。
“现在还不是杀萧太后的时候!”杨荣的眉头微微皱着,对花青说道:“宋辽两国之间能不能结束征战走向和平,这个女人还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而且你看到她身边的那些卫士没有?只要你射出这一箭,那些卫士一定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挡在她的面前,不仅不能射杀了她,反倒还会彻底的激怒了辽军。”
将长弓背在身后,花青拧着眉头看向对岸。
杨荣说的没错,在萧太后的身旁,有着两队身穿铁甲的骑兵正紧张的注视着河岸这边。刚才若他那一箭射过去,护卫萧太后的卫士一定会奋不顾身的扑到前面。
辽军一旦被激怒不顾后果的起攻击,河岸上事先准备好的防御设施都将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就连河中央那些埋设好的木排,恐怕也不可能起到太大的用处。
双方对峙了许久,终于杨荣看到萧太后带着韩德让和耶律斜轸掉过头朝辽军后阵去了,而早先出来的金甲辽将,则高举起手中的长枪,向辽军高声喊道:“弓箭手,准备!”
河岸对面,一队队步行着的辽军弓箭手列起了阵势,挡在辽军的最前面,朝着河岸边踏进了两步。
看到辽军弓箭手向前踏进,杨荣也举起那只持着佩剑的手,朝西塞军的弓箭手喊道:“弓箭手,立于盾阵之后,准备反击!”
所有西塞军弓箭手在他一声令下之后,全都将手中长弓拉开,列成方阵,朝前踏进了两步,立于早摆列好阵型的重步兵身后。
“放箭!”对面的辽将终于将持着长枪的手往下一按,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对辽军施放的箭矢,杨荣并没有太多的放在心上。
在河岸边上放箭,他在这几天里已经让弓箭手试过好些次,如今风向是逆着朝辽军刮的,从眼下辽军弓箭手所在的位置射箭矢,根本不可能到达西塞军盾阵,而宋军只要放箭,箭矢在风的推动下,完全可能到达辽军所在的位置。
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杨荣仰头看着从河岸飞过来的箭矢。
箭矢如同一场暴雨般朝着西塞军扑了过来,可在飞到河岸边上的时候,就完全没了劲头,纷纷掉落在距离西塞军盾阵还有十多步的地方。
“放箭!”杨荣身旁的花青这时也把手一挥,向西塞军的弓箭手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早已将箭矢扣在弦上的西塞军弓箭手听到命令,连忙松开弓弦。
西塞军放箭,与辽军稍有不同。辽军放箭是一次性所有人全都把箭矢射出,而西塞军却是按照队列,分列射箭。
每三排为一组,前三排弓箭手射出箭矢,后面的三排才会接着将箭矢射出。
直到最后三排弓箭手射完毕,最初放箭的弓箭手又已将箭矢扣上了弓弦,如此往复,箭矢竟是源源不绝的朝着辽军飞去。
在风的推动下,西塞军射的箭矢很容易就飞到了辽军弓箭手的阵列中,许多辽军弓箭手中箭,撂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