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在这样一个行军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不用说打仗,就是走上这一遭,也得死伤不少人。
赵允让特别怀念那四纵四横的高铁,要是有这个,朝发夕至,绝对让李元昊屁滚尿流。
这支队伍沿路驻扎起来,就是连绵数里的移动城镇。
当然这种事赵允让是不管的,或者说没到他这个级别。
反正他别的不说,就是要求后勤一定要保证!
这年头,打仗就是打后勤!
吃饱穿暖,兜里面还得装着几块银子——这就是标准。
赵允让命令发布下去,出征期间一律双饷。
所有家庭,在出征期间一律享受军属待遇。
甚至,还有好几个士兵,接到了家中父母妻儿的来信。
来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官府来人,给了粮食,银子还有衣服,免除了劳役和赋税等等。
完全没有别的什么话,让赵允让以为,自己这番心思算是白费了。
本来以为解除了士兵的后顾之忧,起码应该感谢一下自己的。
结果那天出去巡查,被人认出来了,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跪倒一片,山呼万岁!
把赵允让差点没吓死,这两个字是能随便喊的吗?
好在汉子们很懂事,吾皇万岁,总算是让赵允让的冷汗下去了。
没办法,施恩施惠这样的事情,只能让赵祯来做,就算是自己作了,那也是朝廷的名义。
现在自己手握八万大军,虽说反叛不一定成功,估计赵祯的心里也在敲鼓。
这不,出征半个月,来了三次慰问的旨意了。
没办法,只能是谢主隆恩啊!
好在有专业人士在,赵元俨挑出来的人,个顶个好用。
再加上赵允让恰到好处的点拨,这一路上的行军,居然没有出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路上也难免有几个在行军途中违法乱纪,出了问题的。
赵允让是毫不顾惜,当场斩首示众。
连带着一个都指挥使都挨了军棍,罪名是御下不严。
虽然是杀人,其实是救人。
不这样的话,恐怕有许多的人会被送上断头台。
杀上一两个,震慑其他人,这才是军队的规矩。
赵允让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该严打的时候就严打,非常时期,军事管制,这些个名词早就耳熟能详了。
果然,这一大张旗鼓的宣传此事件,直接导致军队虽然称不上秋毫无犯,起码也算得上是军纪严明了。
看看到了距离边境还有上百里的时候,往来传递的探马已经回复了消息。
前面,范仲淹和韩琦已经是大败归来。
消息传来,军营震动。
赵允让一点儿也不惊讶,本来嘛,历史上的这场大败就是注定的。
要知道被赵祯黜落的张元、吴昊二人虽是书生,却熟知中国历史和军事战略。
他们极力怂恿元昊进取关右之地,占领关中,向中原腹地挺进。
同时,与辽国联合,让辽人在河北进袭宋朝,最终使宋朝两面临敌,所谓“一身二疾,势难支矣”。
这些策略,皆是一剑封喉的毒招,无论哪一招成功,宋朝都会有亡国之忧。
不过大辽因为岁币的事件,已经和赵允让有了某种的默契。
这个时候,只要没有大辽的支持,或者说对大宋的落井下石,西夏不足为虑。
历史上西夏三次都胜利了,最终自己内乱而亡,就是这个原因。
大宋胜在生产力。
只要不是收到毁灭性的打击,最终胜利的一定是大宋。
除了有这两个汉奸智囊,河西广大地区为西夏占有后,李元昊对西夏军队也花费不少精力进行整治和重新编制。
首先,他以黄河为标界,在西夏国内把军队划为左、右两部厢军,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
由此,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
元昊立国之初,西夏总军力已达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打大仗时从各部落征民为兵的人数。
可以说,此时的西夏是全民皆兵,全力一搏,不次于大宋的军力。
其次,元昊开发了并固定了几个新兵种:铁鹞子、擒生军、卫戍军,泼喜军。
铁鹞子,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此种部队配以最良的战马,最精的盔甲,总人数三千人,分为十队。
大宋都没有这种军种,可以说是最早的特种兵了。
擒生军,是西夏为了在战争中俘掠对方百姓专门成立的部队。
此种部队为西夏“元创”,人数极多,有十万之众,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而卫戍军是西夏禁卫军,共五千人,皆为西夏贵族子弟充任。
泼喜军是“炮兵”,主要在攻城时用抛石机协助进攻,人数最少,才两百人。
而选择延州作为攻击目标,则是李元昊和张元刘昊等人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精心布置。
宋夏两国以横山为界,东起麟州,西到原州、渭州,绵延两千里。
选定延州为攻击目的地,看中的正是鄜州、延州一带通路畅阔,便于进攻。
不过赵允让依然有些惊讶于历史车轮的惯性,范仲淹自己也算是隐晦地提醒了,难道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见到了范仲淹,赵允让才明白,这事儿其实不怨人家。
这时候延州的最高长官,是时任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州的范雍。
李元昊展开军事行动后,又派使人送信给范雍,表示自己要与宋朝议和。
结果这范老夫子傻了吧唧的相信了。
李元昊借这个机会,猛攻延州外围的李士彬所率各部。
李士彬当时是宋朝的金明都巡检使,他本人就是党项族酋长,掌有十八寨近十万众的彪悍羌兵,驻扎于延州北面的金明寨。
其实这就是大宋在西夏这边的一颗钉子。
对于这个老敌手,元昊暗杀计、反间计、奇袭计等等全用个遍,一无所成。
最后,反倒是“骄兵计”成功了。
西夏军每逢李士彬交战,没打几下就“溃退”,还高声叫唤:“铁壁相公(李士彬的“外号”)来了,我们赶快逃命吧。”
如此一来,李士彬颇为自负。
同时,元昊还派遣一批又一批党项部落向李士彬“投降”。
面对汹涌而来的党项人,李士彬自己不好处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默克尔似的,对难民来者不拒。
其实难民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有,处理不好,绝对会出大乱子。
于是乎就上报“上级”,延州老夫子范雍,要求把这些党项降人迁居到远离西北边境的南方安置。
范雍没有军事计谋,反想“以夷制夷”。
于是厚赏这些西夏降人,并让李士彬把他们编入金明寨周围的各个军事据点。
李士彬不好违背上级命令,只得照办,等于宋朝的各个军事堡垒安置了为数众多的“定时炸弹”。
果然,安排停当后,一声炮响,元昊诸军突然发动攻击。
事先诈降的难民们纷纷而起,金明寨等十余个延州以外的宋朝军士据点皆被西夏人占领,李士彬父子也被擒杀。
李元昊大军就此直至延州城下。
范仲淹韩琦驰援,结果在三川口被西夏设下伏兵,杀得大败,死伤大将十几人。
而且,范仲淹着重提到,西夏有一个颇为缺德的军制。
李元昊特意挑选被俘汉人组成“撞令郎”军,以这些汉人为先头部队。
让他们冲在本族主力军队前面充当炮灰,最大限度减少西夏党项兵士的伤亡。
说完范仲淹仍然难掩羞愧之色,毕竟强调原因,也不能改变自己战败的事实。
其实,范仲淹这位军事天才所带领的队伍可是没有打败仗。
只不过在这一场战略性的战役当中,并不是说他一个人赢了,这就算赢了。
从战略的角度讲,西夏达到了战略的目的,而北宋当然就算是失败了。
赵允让目光闪动:“范大人,你是想着留这帮西夏人,平日里解解闷儿呢,还是想一鼓作气,打得他不敢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