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职业经理人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蠢事了。
早在八十年代,乔布斯刚刚离开苹果,为了能让微软继续为Mac开发office软件,时任ceo就对微软做出过妥协,允许微软使用苹果的操作系统图形界面。
不得不说,从后世看来,这是个非常短视而愚蠢的决定。当时开发办公软件的不止微软一家,苹果入股的adobe同样也在开发办公套件。
但因为当时adobe的两名创始人和乔布斯走得很近,斯卡利公开宣布不再支持adobe,转而向微软靠拢。
如果苹果不向微软授权使用自己的图形界面,微软的windows根本就不会出现,可能到现在苹果仍旧能够一统个人电脑的天下。
到了九十年代,斯卡利下台后,继任者也没好多少,甚至更堕落。
迈克尔斯平德勒主政期间,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甚至开始对外授权MacOS可以安装在其他电脑上,虽然从短时间内收取了部分授权费用,让财务报表好看了一些,但同时,大量廉价MacOS兼容机的出现,进一步挤压了苹果本来就已经不大的市场。
阿梅里奥继任后,非但没有收拢这一政策,除了增加摩托罗拉为授权单位外,还准备向更多的公司开放MacOS授权。
这就是职业经理人主政的弊端了。
为了短时间的业绩,视公司长远利益于不顾,涸泽而渔,把一家个人电脑领域的霸主级公司硬生生的拖到即将倒闭的境地。
安迪鲁宾加盟Matrix后,第一项任务,就是要从苹果手中获得图形界面的专利使用权。
虽然第一代苹果图形界面刚刚过了专利保护期,但像苹果这种公司,每年都会申请大量专利,图形界面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想要做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是绕不开苹果和微软这两座大山的。
张晨最初只让安迪鲁宾研发内核,而不涉及图形界面,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在他看来,击败苹果后,通过收购苹果公司,就能够掌握苹果手中所有图形界面专利,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因此张晨现在对操作系统的布局,只是为了优化出性能更好的内核。
安迪鲁宾在苹果工作过,苹果现在的管理层很多都是他的老同事,由他出面去尝试获取苹果图形界面的使用许可,再合适不过了。
乔布斯要是知道了苹果的图形界面被授权给了自己,非气死不可,想想都觉得开心。
开心的张晨也一样闲不下来,除了原型机的开发工作,还要出席大年初七在思达康美国总部召开的董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这次思达康的董事会,是在路宏亮的提议下召开的,说是要讨论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和重大事项。
张晨没多想,去年思达康刚刚正式投产,现在又是年初,召开董事会也是应有之义,张晨也做了一份提案,准备在这次董事会上提出。
张晨认为,思达康目前在phs领域已经开始发力,目前已经和临安电信开始搞试点运营,月租费20,每分钟两毛。
而思达康第一批PHS移动设备所有零部件几乎都是从东瀛进口的,在国内进行拼装。
而用户手持的移动设备则被命名为“小灵通”,吴英为此专门跑了一趟著名科幻家叶永烈的老家,获得了“小灵通”这个名字的使用权。
短短一个月时间,在临安电信办理小灵通业务的,就超过了两千人。
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成绩了,要知道,现在每个月办理手机的用户,整个临安也就比这个数字略高。
而且,由于还不是正式运营,小灵通基本上没有什么宣传,都是靠电信局的营业员口头告知用户现在有这个业务,问他们办不办。
可想而知,如果正式开放PHS的运营,小灵通在国内得火成什么样。
路宏亮家就在美国,和张晨前后脚会到的加州,而吴英则是在京都过完年就直飞旧金山。
在开董事会之前的两天,张晨则开始和沈明洁一起选择广告公司,iCom的电视广告现在必须就要开始准备了。原型机研发出来后,最多一个月的时间,量产型的定型就会完成。
量产型定型后,张晨就要把iCom的发布会提上议事日程了。张晨希望在发布会当天,能够公布Matrix为iCom拍摄的广告片。
按照张晨的计划,发布会将在五月十一日召开,而iCom的首批发货,则会定在六月十日,中间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最晚四月中旬,iCom就一定要进入量产阶段。
得到五百万美元投资的英伟达,已经向intel租到了0.35微米的光刻机,从0.5到0.35微米的制作工艺的改变,让英伟达原本因为发热问题而导致的Bug彻底得到解决,剩下的就是继续优化驱动程序和配合iCom的发售制定量产方案了。
当然,还有质检。
使用刚推出的riva128显卡,毫无疑问是一次冒险,张晨不想自己的iCom刚刚推出,就因为显卡的质量问题而半路夭折。
鲍勃曼斯菲尔德为此制定了极为苛刻的质检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生产,黄人勋测算了一下,每枚芯片的制造成本将上涨7美金。
看上去虽然不多,但张晨第一年可是承诺了50万枚芯片的采购量,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多花出去多少,相应就要在客户身上赚回来多少,Matrix将为此至少多花350万美元。
黄人勋预计3月份NV3芯片的riva128将进入量产阶段,首月产量最多能达到两万枚,第二个月也不过能把产量放大到三万五千枚。
张晨经过计算,如果iCom发布能够获得成功,目前英伟达找的代工厂生产能力也仅仅只是勉强满足Matrix的需求。
张晨和黄人勋爆发了很激烈的争吵,黄人勋完全不同意张晨关于扩大NV3生产规模的要求。这在他看来,实在太冒险了,一旦NV3的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英伟达将会因此背上巨额负债,乃至破产。
张晨无奈,最后只好和黄人勋达成一致:如iCom能在发布后的20天预售期内获得两万台以上的订单,英伟达必须在次月将产能扩大到五万枚以上,如英伟达没能做到,将赔给张晨5%的英伟达股份。
而如果iCom在预售期没能获得两万台的订单,张晨将赔给黄人勋英伟达5%的股份。
这是一份简陋的对赌协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