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坑王 第九百三十八章 远嫁

《大唐坑王》第九百三十八章 远嫁

作者:吉日 字数:2665 书籍:大唐坑王

  “对,你要不提,朕还忘了,你是个乐迷,就命今天来的这一队作好准备,跟随你入蕃。你看如何?”

  李奴奴一听连忙道:“谢陛下恩准,可以以此队为基础,有不愿去吐蕃,或家里自身有困难不能离家前往的,可留下,另换愿往的他人。”

  “好!就按奴奴的意思安排。”

  李奴奴起身道:“陛下,奴奴已经心满意足了。”

  李显也起身道:“外帐文武大臣都在为你作诗送别,就一齐去听听吧!”

  几人来到外帐,大臣们还在动脑运思。

  群臣中先有宗楚客、阎朝隐、张说、苏梃等人首批完成即席赋诗。他们写完后,专心品茗酒茶,静等中宗召读,内心都希望诗作能列头筹。

  李显对众臣道:“金城公主此次远嫁吐蕃,是造福于民,有利于边疆的安宁,避免或减少战争流血。朕特地为公主写一制书,本拟向大家宣读。但考虑时间之故,已由门下写出多份,放在大堂上,让大家一观,大家对朕写的制书有什么意见?”

  宗楚客拍马屁的功夫一流,他首先道:“陛下制书写得有理有法,掷地有声;有文有情,催人泪下。诚为少见的一篇制书典范。”

  大臣苏梃说:“陛下所写制书,表明我大唐对与吐蕃联姻的重视,从此唐蕃人民可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争之苦。”

  太平公主也不甘落后:“建议让翻译将文意,译给吐蕃大臣和使团知悉,不知陛下意见如何?”

  李显一听,怕耽误时间太久,便道:“今天是来不及了。此事可以由内侍去办。内侍先将写出的那一份,送给吐蕃使团让通译翻译一下,给他们听一听。下面,还是读诸位大臣的大作吧!”

  大臣们一个个把所写之诗都摆在面前,以便宣读。考虑到皇上有《制书》在前,一个个都恭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适吐蕃应制”。

  李显对众臣道:“今天诗文优劣,朕有意让金城公主作评判,众卿是否同意?”

  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就请公主当评判吧!

  李奴奴知道这是李显器重自己,可实际也给自己出了难题,这些写诗之人都是年高德懋的长辈,文笔上又是一些大家,自己哪有这么高水平去评头论足呢。可又不好推辞,便心生一计:还得请上官婉儿帮助,她的诗功底好,长幼人们都是佩服的。

  于是李奴奴建议道:“圣上命奴奴评,我的水平哪够呢? 我有一个请求,请让上官昭容作我的帮手,不知圣上可否批准?”

  李显一想,的确如此,没有上官婉儿帮助,大臣们可能不服,上官婉儿的诗品很高,大家都知道。由她作助手最好。于是命到后帐请上官婉儿到前帐来,作金城公主的评诗高参。

  上官婉儿心中对李奴奴有愧,若是没有她的旁敲侧击,李奴奴肯定不会作出远嫁吐蕃的决定,此刻让她与李奴奴见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可陛下有命,却不得不出来。

  上官婉儿见了李奴奴,李奴奴笑着道:“上官昭容,您快来解救我吧,我哪有这样高的水平评诗论赋呢?”

  上官婉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上官婉儿有经验,认为评高还好,评低了可是会弄得大家都不愉快的。于是低声和李奴奴嘀咕了一会,向李显奏道:“臣妾研究后,认为一个个的评说,太费时间,建议读完后,由臣妾分类,分上中下三等。将上等诗作,书写一分送给金城带走,以作留念。其余都留下,一律由文史部门保管入档。不知是否妥当?”

  李显听了赞许道:“如此处理甚好,一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真正起到为公主送行的作用。”

  卢小闲在一旁听的分明,上官婉儿的用意很明显,有些不入品的诗作,暗地里就淘汰下去了。

  稍停,李显又问上官婉儿:“那就开始吧,你看先读谁的?”

  还没有等上官回答,李显见宗楚客在身旁,指着他道:“就从你开始,往下轮吧!”

  宗楚客也不推辞,将自己的诗递上去,上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皇上交给内侍,说:“就让内侍读吧!”

  内侍大声诵读:“甥舅重亲地,君臣重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毡王。卤薄山川阔,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这边吐蕃使团中的尺带珠丹和乞力徐听完第一首诗,也很感兴趣,要求唐朝内的翻译官帮助,把一首一首诗文抄下来,翻译给其他同来的吐蕃使臣听。

  李显点头道:“那就让几名通司翻译官来给你们慢慢翻译吧!”

  翻译官奉旨,就开始一首一首地记下来,翻译成吐蕃语。第一首说:“甥舅看重的是亲戚之地,君臣都看重的义礼之乡。再将贵为公主的金城,又嫁给了耨毡王后代。车驾行于山川辽阔的大地上,琵琶弹奏于远行欲去的道路上,回头瞻望那父母之国,日头正从东方升起来。”

  第二首诗的作者是张说:“青海和亲日,湟星出降时。戎王子婿礼,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风楼思。

  内侍读完不久,翻译官就译出,道:“穿过青海和亲日子,皇族爱女出嫁之时。戎王执行了子婿之礼,汉国舅舅体现了家父般慈爱。春天野外摆开了送别的离宴,白云兰天下起笔写出了‘别词’。空阔旷野里弹奏起了马上曲,怎么能减少风楼的思念情怀。”

  ……

  翻译官给吐蕃使团开始尽力详细地翻译,译了几首,听得吐蕃使官们也是个个头昏脑涨,一头雾水,接受不了。

  这次的饯别席上,群臣各自抒发情怀,显露文才,一首首地宣读下去。大家对佳作,点头赞赏者有之,咬文嚼字者有之,赞不绝口者有之。

  李奴奴一边听,一边在流泪,在哭泣,已成了泪人儿似的,就连李持盈、江小桐几人也泣不成声。

  李显想到李奴奴让即将离去,平日与奴奴在御花园散步的乐事,再也不会有了,竟然嚎声恸哭起来,弄得群臣不知所措。

  上官婉儿出面相劝,却连自己的泪珠也不断地往下掉……。

  在大家的一再相劝下,李显才停住悲痛。

  李显面向在座的吐蕃迎亲使臣道:“朕割舍奴奴远嫁吐蕃,希望你等能体察孤家的用心,使唐蕃永世友好,造福百姓。”

  尺带珠丹与乞力徐见李显如此舍不得爱女,如此悲伤,也为他们骨肉亲情所感动。

  尺带珠丹对李显道:“请陛下放心,吐蕃在松赞干布以后,赞普一代接一代地都一再向唐朝请婚,只有今番才得下嫁金城公主。吐蕃上下无不欢乐相庆;公主入吐蕃后,我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一定会服侍好公主。让她在高原上生活得幸福美满,吉祥如意。”

  ……

  仪式结束之后,金城公主一行从始平开始起程。

  李奴奴的陪嫁之物甚多,车载的,马驮的,人挑的,浩浩荡荡的组织成一大长队。随臣、仆从、护卫也多,连同公主刚刚请来的的乐队,也都一起动身入蕃,李显带领群臣百官在大道上亲自相送。

  李奴奴上前对李显含泪一拜再拜道:“奴奴对于陛下的养育之恩,永远不忘。请陛下速回吧!”

  但是李显还一直坚持目送,眼看着金城一行越走越远,一直等到望不到了,才命令打道折返长安。

  李显在途中心潮起伏,难以平静,盘算着还能为奴奴做些什么,一想好便在车辇中大叫:“中书省,为朕起草敕令。为了纪念金城公主出嫁,敕令改始平县为金城县,改乡名为凤池乡,地名改为怅别里。”

  “再下一敕令:免去始平县百姓赋税一年,特赦全县的所有死囚犯人,以作送别金城公主的纪念,同时也为了给公主‘积德修福’。”

  ……

  “海叔,秋风堂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吗?”卢小闲懒懒地问道。

  自从李奴奴远嫁吐蕃之后,已经半个多月了,卢小闲连门也没出过,就连上早朝他都告了假。

  卢小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若不是因为自己,李奴奴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这一辈子注定要欠李奴奴的情,永远无法弥补和偿还的情。

  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太平公主和宗楚客,他们敢在后面算计自己,卢小闲当然不会放过他们。

  海叔点头道:“姑爷,都搞清楚了,秋风堂成立在十年前,听命于太平公主,秋风堂总共有一名堂主,两名副堂主,下面分设金堂、武堂、战堂、刑堂、暗堂、外堂,大约有三百多名帮众,许多人都是太平公主重金网罗来的江湖高手。”

  “秋风堂的老窝在哪里?”

  “长安城郊,太平公主的一个皇庄内!”

  卢小闲点点头。

  海叔询问道:“姑爷,你莫不是要向太平公主出手了?”

  “出手当然要出手,但不是现在,若现在出手了岂不是让韦皇后占便宜了,先让她们狗咬狗去!”卢小闲眯着眼道,“倒是宗楚客,不给他一点教训,我实在是难以咽下这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