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娇雀儿 庭叶半青黄(二)

《娇雀儿》庭叶半青黄(二)

作者:濯清 字数:4101 书籍:娇雀儿

  翌日清晨,岑黛从香闺软榻里将昏昏沉沉的宝瑜给捞了出来,取了狐裘将她裹了个严严实实。

  一番动作将怀里的小丫头从头到尾折腾了一个遍,她竟然依旧没能醒全。岑黛重重叹了一口气,牵着她出门去,瞧见荀钰和宪之早已收拾齐整,一大一小两个长得极像的人俱是衣衫整洁、脊背挺直。

  岑黛瞧着好笑,同荀钰一并领着二人出了院子。

  宪之表面规矩,暗地里伸了手指去戳妹妹肉乎乎的脸颊:“小鱼儿昨夜没睡好么?怎么还这么困?”

  宝瑜眼睛也不睁,软绵绵道:“既然看见我困,何必还要来闹我。”

  一句话将天聊死,宪之扯了扯嘴角,再不说话了。

  到正厅时,周芙兰同宝髻早已经在位置上坐好了。

  宝髻是荀家这一辈的长姐,如今十岁,穿着绣着喜鹊登梅的大红袖衫,仪态极佳,颇有大家闺秀的气度。

  宪之立刻睁大了眼,笑道:“大姐大……”

  宝髻一眼横过来,宪之连忙改口:“大姐姐。”

  岑黛见着一群孩子凑在一处,干脆也不再多管,兀自坐到一旁同周芙兰说笑。

  瞧着大人不再看这边,宝髻理了理衣衫,起身端了温热的虾仁粥递给宝瑜宪之:“先吃了饭暖肚子,待会儿到了马车上再睡也不迟。”

  宝瑜接过小瓷碗,睁不大开的眼睛里一片清明,边啜着粥,边小声问:“宥之呢?”

  宝髻同她坐在一边,面上表情规矩:“三儿去取东西了,马上就过来。”

  宪之弯了弯唇角,同母亲一般精致的眉眼笑起来看似分外亲和,只是眼底的暗色却与荀钰像了十分:“都打算好了今日的活动?”

  宝髻扬眉,忍着笑:“难道你没有准备好?”

  宪之眉眼弯弯:“今年也就这么一次机会,哪里能够懈怠?”

  另一边,周芙兰静悄悄地打量着一群萝卜头,拉住岑黛:“这群小祖宗怕是又在盘算着霍霍什么了。”

  岑黛捏了捏眉心:“由着他们罢,难得一群小孩儿高兴,咱们还能不让他们玩儿么?”

  周芙兰笑睨她一眼:“你管不住他们兄妹两个?”

  岑黛撇了撇嘴:“瑜儿还好,虽并不多话,但是个面冷心热的性子,懂事乖巧。宪之却得了他爹的真传,面上瞧着亲和听话,实则面热心冷,点子总多,我压不住他,只能想法子叫两人互相看顾。”

  周芙兰再也忍不住,抿着嘴笑:“要惨还是你惨。”

  岑黛咬了一口白玉糕,笑道:“不过有你家的宝儿在,这两个小祖宗也无须我多费心。”

  荀家的这一群小萝卜头很是听宝髻的话,便是再皮的宥之,只消宝髻扬声一句话,也能原地规矩下来。

  周芙兰眼底温和:“他们这些小辈,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相处习惯,咱们这些长辈啊,看不透的。”

  没过多久,荀钧领着宥之也到了厅里,众人吃过了东西垫了肚子,便一并乘车入宫。

  宝瑜一路上都在打瞌睡,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到了宫门前才堪堪清醒。宫城肃穆,张嬷嬷早已候在软轿不远处,朝着众人福身。

  多年的风霜在张嬷嬷的面颊上印下了一道又一道痕迹,连同那一头保养极好的乌发,如今也白了许多。远远看去,像是白色的雪。

  张嬷嬷面上依旧笑得和蔼,同岑黛提及豫安正在长宁殿候着两位外孙。

  岑黛抽了抽眼角,直觉自己再也不是娘亲的贴心小棉袄了,无奈只得将两小萝卜交给了张嬷嬷,自己则同荀家众人一同前去拜见越崇帝杨承君。

  宪之牵着宝瑜的小手,帮着她稍稍挡着风,看向张嬷嬷:“岑家的表妹来了么?”

  张嬷嬷回道:“佥都御史月前受了风寒,今年无法赴会,不过大长公主殿下今早便将岑樱小姐接进宫来,这会儿正在长宁殿。”

  宪之抿嘴笑了笑:“那感情好,我和妹妹待会儿就去寻她。”

  ——

  待一群大人叙旧完毕、宴席大开时,一群小萝卜头们就偷偷溜出了大殿。此前岑黛始终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嘱咐了一句“小心”便不再多说。

  宪之带着两个妹妹赶到东宫殿前的花园时,便见宝髻朝着他们招手。

  “玄青呢?”宝髻清点了人数,蹙眉。

  宪之一路小跑过来,微微喘着气:“在后头,我们出来的时候,他还在那边儿看顾小公主呢。”

  话音刚落,杨玄青的声音便从身后传过来:“来了来了!诸位久等!”

  身着明黄蟒袍的小少年急匆匆赶来,眼睛里笑意明显,流光溢彩的:“我将将才寻了借口脱身,幸好是及时赶过来了。”

  宝髻微微松了口气,又道:“人都来齐了,咱们就直接进去?”

  杨玄青应声:“我早前就递了消息,特地让宫人来了文华殿的门,一路上都不会有人拦着我们。”

  一群人竖起大拇指:“兄弟上道!”

  小萝卜头们左顾右盼,眼看着没在周遭发现神出鬼没的小德公公和张嬷嬷,便立刻提起裙摆、撩起袍角地钻进了一旁的长廊下。

  天上又开始纷纷扬扬地下雪了,岑樱眨了眨眼,小声问:“那文华殿中果真藏有秘密?”

  宪之一边捂着宝瑜的手,一边回道:“应当不会有错,我爹娘和陛下早年师出同门,曾在这文华殿中求学半载。我那天才听老师唤来了小德公公,提及殿中库房里有一只大木匣子,还问是否是陛下早年落下的东西。”

  杨玄青接了话茬,继续道:“彼时小德公公只道是父皇特地将那匣子留在文华殿库房中的,还说那东西本就该留在文华殿,强调不必太过上心。”

  宝髻笑道:“若是能够找到那只匣子……”

  此时的宝瑜早已经完全清醒了,平静接话:“说不定能看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行人已经踏进文华殿大门,入眼便瞧见了一片红梅林。

  墨枝红花白雪,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就像是一幅画。热烈的颜色给纷扬大雪带来了一抹生机,加上背后轩昂殿宇的衬托,更显空旷宽阔。

  “我以前曾想象过文华殿内是这般景象。”宝髻小小的个子站在栏杆前,仰着小脑袋望着庭院中冠幅极广的高大梅树。

  杨玄青抿着嘴笑:“好看吗?”

  宝髻点了点头:“明明只是一片梅林,景色却并不单调,甚至还叫人觉得心气开阔。”

  杨玄青道:“这片梅林少说也是历经了三朝,至于究竟存活了多久……却是未可知了。”

  宪之左右望了望:“这些晚点再说,我们出来得有些时候了,赶紧去库房罢。”

  杨玄青和宝髻一抚掌:“对,得先办正事儿。”

  宥之思及自己早前看过的史书,边走边沉吟道:“在十年前的那场乱局中,三位作用最关键的人物都出身于文华殿,也不晓得他们会在那匣子里存放什么东西。”

  宝髻猜测:“当年遗留下的各种关键证据和后手?”

  杨玄青迟疑:“父皇留下来的有关治国安邦的典籍?”

  岑樱抿唇:“当年发布过的圣旨?”

  宪之笑出了一口大白牙,激动地搓了搓手:“总不会是逆贼的人头?亦或者是一缸人彘?”

  众萝卜头静默了一瞬:……

  宝髻握住岑樱微微颤抖的手,一白眼过去:“小二正常一点,吓到樱樱了。”

  岑樱心说不我没有,其实我也觉得很兴奋啊。

  讨论到最后,是宝瑜掩嘴打了个哈欠:“或许并不会是那些东西。”

  一群人纷纷转过头来,看向眯着眼的小丫头:“快说说,你听到了什么风声?”

  宝瑜道:“我曾听娘亲提及过十年前的那场动乱,最后还做了一个总结。”

  宪之竖起了耳朵:“什么?”

  宝瑜看他一眼:“娘亲当时语气随意,同我说‘三个各有缺点的臭皮匠,四舍五入也相当于一个诸葛亮了,自然敌得过乱贼’。”

  关于后半段,她还特意模仿了岑黛当时的忍笑语气。

  宥之哽了哽:“三个臭皮匠留下来的东西……能是什么?”

  宪之耷拉下脑袋:“反正肯定不会是人头了。”

  一群人心下愈发好奇,忙快步行至库房,由个子最高的宪之和杨玄青开了大锁,而后一群人紧随其后、轻手轻脚地往里走。

  白日的光线充足,众人能够看清摆在库房中央的大木匣子。因库房中每隔一段时日都有宫人洒扫,因此房中并没有多少灰尘。

  宝髻的手都放在匣子上了,关键时刻却有些发怵,怂道:“噫,不会真的是血淋淋的人头罢?”

  宝瑜面无表情上前:“大姐姐别听他胡说,我陪你开。”

  匣子没上锁,两个小丫头微微一使劲,便将盖子掀开。

  六颗小脑袋顿时凑在了一起,六双眼睛下眨呀眨。

  “这些都是什么啊……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的。”

  宥之拣起一只放在最上的小荷包,顿了顿:“这绣工勉强像模像样,可真放在外头,铁定是拿不出手的。”

  宪之够着脑袋一瞥,连忙抚掌:“这绣工我眼熟,我爹有好多衣服上都是这种歪歪扭扭的刺绣,一定是我娘……”

  宝瑜连忙在他腰上一掐,低声:“给娘一点面子。”

  宪之悻悻,也低下来声音:“我不说了。”

  一群人该听的东西都听道了,也不欲戳破,转而去看其他的东西。

  “歪歪扭扭的花灯……瞧着似乎很有些年头了。”宝髻指着匣子角落出的两只丑花灯:“彩色灯笼纸都褪色了,骨架都枯黄枯黄的。”

  几人点点头,不敢拿手去碰,生怕这两只花灯一碰便烂了。

  杨玄青又拣起一张纸笺,轻轻展开。

  上头只写了一行字:“同流混清浊,高思入玄青”。

  念到最后两个字时,他很是顿了顿,而后补充道:“这是父皇早年的字迹。”

  小太子的名字出处破案了。

  一群人点点头,看向匣子里的最后一样东西……是一条画筒,在这堆东西中,或许是保存最好的一个了。

  宪之挽起了袖子:“莫不是我父亲的画作?”

  杨玄青也来了精神:“我只见过父皇书房中的那卷《燕京冬雪图》,不知这一副是荀首辅的哪张画作?”

  一群小孩儿小心翼翼地从画筒中取出画轴,三人一组捏住两头,缓缓地将画卷铺展开来。

  同样也是一幅燕京街景,只用了单调的墨色描绘。杨玄青定睛看去,发现并非是冬雪图。

  他又去寻画卷角落处的落款,第一眼瞧见的便是三个红彤彤的印章痕迹。

  “杨承君、荀钰、岑黛……”杨玄青抽了抽嘴角,

  盖章盖着玩儿呢这是?

  宪之抽开身,也绕过来瞧,继续往下念:“师门同游灯市,戊申荀钰笔。”

  宝瑜淡道:“戊申年……是乱局平定之后的第二年,二哥是那一年出生的。”

  杨玄青突然笑弯了眼:“想必……父辈的那些人,年轻时候的情谊一定很深罢?”

  他曾听杨承君提及自己幼时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出宫去看一看燕京城的上元灯市。

  后来他问父皇如愿了吗?

  那时候杨承君抑制不住地笑,说在某一年,终于有人带他去看了。

  ——

  大殿之中。

  因时间过去了许久,荀钧心下不大放心,已经同小德子去寻孩子们了。荀钰始终在位置上坐得端正,无言地瞧着一群女眷都围在皇后那边瞧小公主。

  杨承君行至近前来,道:“小德子却才同我说,子钰将那些文书送过来了?”

  荀钰颔首:“你想收了那云州十六城?”

  杨承君笑了笑,周身气势已经成熟稳妥了许多:“那块地富饶,我当然想要。”

  荀钰扬眉。

  虽说意见不同,可他已经不会率先否定杨承君了。

  他相信杨承君同样知晓云州十六城易守难攻的特殊地势,故而在等待他的解释。

  杨承君同他对视一眼,笑着又道:“只不过……我不想用南国人的方式拿下这快地。”

  他毫不在意地在荀钰身旁坐下,懒得在意君臣礼数,仿佛二人依旧是当年在文华殿求学的师兄弟:“云州十六城再往南走几座城池,有一片高耸的山地。高山不仅是天然的壁垒屏障,更可以构建成为居高临下的城墙关口,易守难攻。”

  荀钰已经听懂了他的意思,眼里带了笑意:“承君好生贪心。”

  杨承君笑道:“有时候,脚踏实地的贪心是可取的。如今大越国内平定,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为何不能扩张领土?”

  他眼中稍稍闪过冷光:“更不必说,那南国作妖了许多年,若是朕这一回轻易饶过了他们,怕是不仅讨不到好名声,反而还要被那群外族人当做软弱可欺。”

  荀钰道:“的确。”

  他细细思索过后,又道:“陛下此次所做的决断极佳,微臣佩服。”

  杨承君睨他一眼:“子钰夸了十年了,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荀钰心下好笑:“可也没见你听腻了。”

  他说:“我以后得坚持不懈地夸你,叫你心下满足之后,以后再也听不进奸臣的吹捧谗言。”

  杨承君笑着摇了摇头:“我是那种人么?”

  两人安静了片刻,荀钰又道:“话说回来,如今宪之虽为太子伴读,可心性仍旧不够稳妥,未来十多年或许都当不得大用。”

  杨承君看向他:“不够稳妥在其次,你最忧心的,其实是荀家的将来罢?”

  荀钰眼底平静:“盛极必衰,终有一日,荀家必定会没落。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的荀家太过耀眼,风头太盛,或许需要一段时间的沉寂休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不必说不是每一辈荀家子弟都能够脚踏实地。再往后,荀家说不定就会像当年的庄家一样,府中子弟都不出彩、目光短浅。故而在那之前,我需要稳住荀家的根基,为后辈留下更多的荫蔽。”

  杨承君默了默:“子钰思虑长远。”

  荀钰闭了闭眼:“纵然目光长远,可人生却短暂。我能够做的,只有竭尽全力延长荀家的寿命,这是每任荀家家主所必须肩负的责任。”

  杨承君轻轻叹了一口气:“家如此,国亦然。”

  他笑说:“之前在我们这一辈,你我问心无愧。”

  表情寡淡的荀首辅极其难得地笑了:“是,问心无愧。”

  ——

  (全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