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权遗哲又正视着素和敬硕说道:“皇上,臣不是反对皇上南巡,也不是说陛下南巡就要住条件朴素的行宫。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只是应顺官员的行为臣觉得不妥,应顺是大州,因为南征的胜利商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在整个国家中数一数二,它自有实力为陛下您重修行宫,也有实力将行宫修的比皇宫还要豪华,可是如果今日应顺为了迎接南巡就修了行宫,还因此得到了陛下的夸奖,那其他的州县呢。“
“其他州县的官员一定会因此眼红,若皇上您再去他处巡视当地官员想必也会掏空心思来建点什么吧,若是一个贫困的州县呢。难道也要为了这样的面子工程而劳民伤财吗?“
权遗哲言毕曹仁君等老臣也为之动容,不停地点头赞同。见到有老臣的赞同权遗哲更有了些底气,继续说道:“陛下为百臣表率,万万不可为了一时的虚荣起了这个不良之风啊。“
原本素和敬硕还将权遗哲的话听进去了些许。也有些感觉应顺的行宫重修有些劳民伤财,但是又听到权遗哲的话,心里的这些思虑顿时烟消云散。
他走下交椅在殿中走了几步说道:“你是说朕贪图虚荣?嗯?还是想说朕要上梁不正下梁歪了?“
权遗哲此时也知道方才自己失言了,跪拜了下来:“臣不敢,臣只是,只是??“
一旁的陈留机慌忙出班跪倒在地说道:“皇上,权大人只是一时的心急口快,口不择言了。绝无指责陛下的意思!“
接着又几个重臣也跪拜了下来,谢素文在一旁恳切地说:“虽然权大人言语过激,但却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还请陛下见谅。“
“哼。赤子之心,哼!“见到有这么多大臣为权遗哲求情,素和敬硕有些为难起来,他知道若不是权遗哲说的在理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为他求情,并且罚不责众,一个权遗哲还能打个板子,这么些大臣难道都要一同陪着他挨板子吗。
想到这里素和敬硕在殿中连走了好几步,最后一甩手跨出了金銮殿。
房威纪赶忙一把扶起了权遗哲,此时的权遗哲也是一身冷汗,腿也吓得发软,好久才站起身来。
素和敬硕受了权遗哲和众朝臣的顶撞,觉得自己颜面尽无,丝毫没有君王的威严,心里一阵烦闷,回到御书房看到一桌子的奏章更是头大。
“皇上,要是今日不想看奏章的话就去哪个娘娘那里散散心吧。“良安在一旁打着扇说。
素和敬硕背着手走出了御书房。但也没有往后宫走,就在宫内随意的转着,走着走着发现自己不自觉间走到了弘文殿。
弘文殿里王傅马岩修今日正在当值,走近了以后素和敬硕才发现弘文殿里除了马岩修以外还有一个人。九皇子素和豪。
见到皇帝到了,殿内的两个人慌忙行礼,素和敬硕简单看了一下马岩修的政务以后问道:“怎幺小九在这里?“
“回父皇,儿臣刚入朝不久,对朝堂上的事务不是很清楚,犯了几次错误以后七哥让我趁着王傅空闲的时候多学习学习,所以儿臣趁着王傅当值就过来读书。“素和豪垂首回答道。
“哦,不错。很是上进。“素和敬硕点了点头夸赞道,眼光瞟过素和豪手中的书说,“《君王兴衰史》,嗯,是马王傅推荐的,就是不知你看的如何?朕来问问你,周朝始皇后人对他褒贬不一,你是怎么看的?“
素和豪欠了欠身,眼光瞟了一眼自己的王傅马岩修,素和敬硕松快的坐到一旁的交椅上说道:“不必担忧,朕只是随意问问,回答的不好也不会责怪你的。“
素和豪这才稳了稳心神说道:“这本书儿臣以往也读过。但是入朝以后王傅又让儿臣读了一遍,这前后带给儿臣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素和敬硕挑了挑眉说道:“怎么不同,说出来朕听听。“
“周始皇为周王时,就已经文韬武略过人,同时那个时候他谦逊待人,广纳人才,也会虚心听从自己门客的谏言,所以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可以不断地扩张自己的疆土。灭掉了周围的几个小国,统一了中原。“说完这些素和豪抬头看了看素和敬硕不再敢说下去。
素和敬硕看着跪在脚边畏畏缩缩的儿子,陷入沉思之中。这时马岩修说道:“皇上,九皇子入朝不久。这些观点也是他的片面看法而已,希望陛下不要生气,更不要因为白日的事情迁怒于他。“
素和敬硕若有所思的说:“没,方才他点评的很好。鉴古知今,很好,很好。“说完素和敬硕自顾自的离开了弘文殿,素和豪看着自己父亲远去的背影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带着哭腔说道:“王傅,我是不是说错话了啊。“
第二日早朝,素和敬硕下了一道圣旨,诏命五品以上的官员在五日内都上奏一道奏章,主要内容就是站在自己的观点上议论目前朝政的得失,并且建立了朝臣上疏评论朝政的制度,从今往后每半年上书一次。
一时之间朝臣们不知道自己的这位陛下所谓何意,五天后,素和敬硕亲自将呈上来的奏章一份份翻看了半天,最后却面对着一堆奏章哑然失笑。
他让朝臣评论朝政的得失,想看看百官是怎么看待自己这位皇帝的,但是面前的这些奏章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的,全是吹嘘他把控朝政以来的政绩的。能够说些真话的估计也就是那几位平日里就容易顶撞自己的老臣了吧,素和敬硕想到。
忽然他被一份奏章吸引住了目光,这份奏章一上来就切中要害,从他执政五年后开始说起,评论了这几十年间他的政绩得失,将这些年他在朝堂中作出的大动作都作出了点评。并且每句点评都直击痛点,点出了这样做的后患,同时还根据这些缺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虽然提出的有些建议太过理想化。看的出此人涉政年限尚浅,但仍然能够看出书写奏章之人的用心,除此之外,还小谈了历朝兴亡之事,字字珠玑,让素和敬硕看的很是痛快。
一封奏折看下来素和敬硕很是想和此人当面聊聊,可是翻到最后却发现署名是自己的七皇子程连津。自己的这个儿子敢写这样的奏折吗,并且他想到程连津已经入朝几年了。如果要提出建议的话应该会提出些更加成熟的建议才是。
素和敬硕立马召了程连津到了御书房,问道:“这份奏章是谁写的?你会有这个胆子直接这样评论朕吗?“
程连津回道:“是儿臣的门客吴用写的,本来儿臣也写了一份,最后看到这份后觉得自己的那份太过畏缩和奉承。就把这份递了上来。“
素和敬硕忙问:“这位门客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可还在府中?能否即刻进宫?“
程连津有些诧异,在他看来这份奏章过于直白,或许全朝堂中只有曹仁君大人的奏章敢如此露骨了,原以为父皇会训斥两句或者置之不理,没想到还对书写奏章的人有了兴趣。于是回道:“此人是儿臣路过沅州时发现的,当时他是宾县围衙的带头人,后来在宾县呆不下去了就投奔儿臣府下做了门客。“
“哦?!还有此等事。那朕更要见见了。“说完素和敬硕就命令程连津即可回府将吴用带来宫中面圣。
可是程连津回到府中却不见吴用,连他的住处也没有,询问黄宇能后才得知今日吴用去了南央城周边村镇去了。最后程连津在东城门口等了许久才等到吴用归来,将他接到了宫中。
吴用行过礼后,素和敬硕问道:“你为何会跑到周边村镇去?“
吴用回道:“草民是读书人,以往就是在沅州的宾县做教书先生。在草民看来,世间的道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书本上的,是历代圣贤总结流传下来的事理,另外一种不是书上的了,是从百姓疾苦中体会到的事理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深入到百姓之间才能看到国家的现状,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听说你还是宾县围衙的带头人,那朕想问问你,为何会出现宾县围衙的事情,一个贪官冯与传真的就这么让百姓愤怒吗?“素和敬硕饶有兴致地问道。
吴用从容的回道:“其实此事归根结底是因为朝廷的法度失去了威严,而不是冯与传一个贪官造成的。虽然我国开国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朝廷律令,这些年也在完善这些律令,但是在草民看来,完善律令很重要,但是恪守这些律令更重要。可是这些年朝廷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说完吴用抬起头看了看素和敬硕,似乎在等待皇上的批准,素和敬硕扬了扬下巴说道:“继续说,朕听着呢。“
得到批准后吴用继续说到:“这几年朝廷经历了南北两战,因为多年未征战,在战时平日里的储备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朝廷已经连续提前征了两次租了,通过这两次加征朝廷获得了南北之战胜利的基石,但是却失去了朝廷法度的威严,有些地方官员更是有恃无恐,甚至拿此大做文章,宾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长久以往百姓怎么负担的了,怎么不会心生抱怨呢?“
素和敬硕听闻沉默良久,程连津都在一旁为吴用捏了一把汗,半晌素和敬硕说道:“没错,是朕开了这道先例,是朕下旨提前征租的,当时只考虑到战时所需,没有考虑到后续带来的影响,看来宾县围衙的根本源头是在朕啊。“
一起看书网 『』,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