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战前
小半个月过去,西凉与西羌已成剑拔弩张的局势,沙洲城门口的人头竖起了一座矮墙,少说也有一二百颗,作为谍报头子的曹再东已然压不住手下斥候日渐鼎沸的怨气,已经有不少耐不住性子的哨骑出手杀进敌阵了。
作为军中主将的左赊屠也深知如此局面之下,此战势必要在近日打响,只不过左赊屠不是那些大头兵,他不能脑门一热领兵出击,必须得等待一个能够打开局面的战机,要知道贸然进攻那就等同于送死,生于寒苦之地的羌军也不是吃素的,又是依托城池险地,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司马祎兵的伏戈营已经去到了沙洲城后的一座孤山,骁骑营、枕戈营已经开始备战,对于左赊屠来说,他此时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
等到沙洲降下今年第一场雪。
羌军生于苦寒之地,比西凉人更耐得住寒冷不假,但他们也是人,左赊屠不相信这些羌兵在下雪之时也能安安稳稳的站在城头上不打哆嗦。
西凉军疾行之下则不会觉得太过寒冷,只要时机把握得当,一举攻下沙洲未尝不可。
算了算日子,明日就该是小雪了。
敦煌。
近日敦煌的东城口站着一位贵人,身着黑色襟裘,脚下一双鹿皮短靴,腰佩长剑,身边站着两个五大三粗的持刀侍卫。
说是贵人,其实也就是经过城门口的百姓这般觉得,就那一身看着就暖和的皮毛大氅,一般人家可是消遣不起。
在敦煌,有这般打扮的人家境便算得上殷实,多半就是将门出身,只不过听说西凉领兵将军早在半月前便已全数赶赴西线,实在想不出这人会是哪个军营的头头,再一看这人的年岁,看起来也不算大,腿脚也还齐全,应该不是退下来的军官。
这人已经站了两个多时辰了,一些出城又入城的百姓看着颇为羡慕,心说这衣服真暖和,这人站了这么久,也没给冻着。
这位贵人摩挲着衣服上的皮毛,低声说道:“朝廷这钦差大臣架子可够大的,生生让本王等了他两个时辰。”
此人正是凉王,莫通山。
旁边的一个侍卫听到王爷说话,咧嘴一笑:“王爷,要我说,这钦差大臣可能早就到了,只不过吓得有些腿软,不敢来见王爷喽。”
莫通山也不生气,笑骂道:“本王又不是什么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生的不算好看,总也谈不上凶神恶煞吧?”
那侍卫立即打趣道:“王爷,在这些平日只会之乎者也的酸儒心里,你可别那凶神恶煞还凶神恶煞!”
刚说完,那侍卫发现莫通山的脸上没了笑意,以为莫通山生气了,就要谢罪,莫通山摆了摆手,低声道:“莫要说话,来了。
这侍卫跟了莫通山有些年头,开些玩笑自是不打紧的,只是目光所及之处来了一辆马车,莫通山隐隐觉得那位大臣应该是到了。虽说莫通山不在乎这位“钦差大臣”的想法,但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做出来的,在背后调笑人,可登不得大雅之堂。
这架马车在莫通山面前缓缓挺住,车夫拉开门帘,老人从中走出。
此人青衣纁裳,绣七章纹,头戴鷩冕,冕有八旒,正是二品朝臣的官服,而除却远在京城的尚书左仆射章让,二品朝臣便唯有不久前升官的萧亭林了。
“钦差大人倒是不嫌冷。”莫通山调侃了一句,看着面前老人苍白的面色,勾了勾嘴角。
萧亭林置若罔闻,从怀中拿出圣旨,并未摊开,而是紧紧的握着,走到莫通山面前,咬着牙,一字一顿的说道:“奉圣上旨意,拿凉王回京问罪!”说罢,便死死的盯着莫通山。
眨了下眼睛,莫通山故作惊愕的问道:“你可知我是谁?”
萧亭林深呼一口气,悲愤道:“我家犬子,至今可还在踏上躺着呢!如此大仇,老夫便是挫骨扬灰都能认得,莫通山!”
点了点头,莫通山呢喃道:“原来还有些旧怨。”莫通山左右看了看,轻声笑道:“大人不会是只身一人来拿本王吧?”
此话一说完,萧亭林心中立时提起一丝火气,不屑的撇了撇嘴,冷声道:“凉王虎威甚广,随行军士可不敢入你西凉的地界,再塑方便和老夫分道扬镳了。”
莫通山接着问道:“那大人为何觉得孤身一人便能拿我进京?你觉得本王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吗?”刺啦一声,身后两位侍卫猛地将腰间长刀拔出。
萧亭林的面色更白了一分,嘴上却丝毫没有怯懦,朗声道:“就凭你是大吴的王爷!祖皇帝亲封的世袭罔替的爵位。”
这道声音有些高亢,周边百姓也听了个清楚,一听到“凉王”二字,不少百姓皆是一愣,连忙朝着莫通山的方向跪倒在地。
莫通山身后两个侍卫一齐上前一步,吓得萧亭林赶忙后退好几步,一直退到了马车处才定住了身形。
“莫通山,你要私杀朝廷命官不成?”萧亭林怒喝一声,只是语气有些漂浮,显然面对两柄随时会挥到他头上的长刀,他的底气可不太足。
莫通山伸手拦住两位侍卫,看着色厉内茬的萧亭林,突然一声狞笑,厉喝道:“老匹夫,见到本王,为何不跪?”
按照大吴律例,藩王可是与朝堂三公平齐,又是显贵爵位,萧亭林于理于礼,都该跪拜才是。
萧亭林显然是不想跪的,却突然又听到一声脆响,莫通山从腰间缓缓抽出了长剑。
萧亭林立马跪倒在地,极不情愿的说了一声:“参加王爷。”
莫通山缓缓踱步上前,步子很小却踏的很重,每走出一步,萧亭林的腰杆就越低一分,等莫通山走到近前,萧亭林已经面朝黄土,就快叩首了。
萧亭林此时已汗如雨下,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王……王爷。”
莫通山将手中长剑顺着萧亭林的冠冕插在了地上,缓缓低下身子,来到萧亭林耳旁,语气听不出喜怒,低声说道:“大人莫慌,既然是奉旨前来,本王便与你走一遭如何?”
萧亭林以为自己听错了,兀得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看着莫通山,声音更加颤抖了:“当……当真?”
手指轻敲剑穗,莫通山低声道:“本王从不开玩笑。”
将瘫软的萧亭林扶起,莫通山说道:“择日不如撞日,这就起行,如何?”
转过头,莫通山向两个侍卫说道:“你们两个,就不必跟着了,正好给莫白报个信儿。”
那两个侍卫正要说什么,莫通山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
随即,萧亭林耳畔仿若惊雷炸响。
“放心,当年他爹都没把本王留下来,他儿子更不行!”
等二人马车起行,萧亭林都没有缓过心神,呆滞的看着前面,嘴里不知在碎碎念些什么,莫通山也听不清,大抵是子曰圣人训之类的话。
突然,萧亭林才发现,自己刚从生死间走了一遭,冷汗直流,看着似笑非笑的莫通山,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大人何必如此惊慌,说到底你我二人也算是同朝为官,不看僧面看佛面,便是看在周启的面子上,本王也不会杀你的。”莫通山拍了拍萧亭林的肩膀,抚慰道。
张了张嘴,萧亭林很想斥责莫通山直呼圣上名讳的大不敬之罪,但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口。
“也不知道那小子现在啥样了,当年可被本王揍得哭季尿嚎,还去找太后告状,哎呀,一眨呀,十几年了,老了老了呀。”靠坐在马车上,萧亭林颇为随意的低声说着,面容上流露出怀念旧事的神情。
萧亭林此时只希望这段路程能快些,只是他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
从敦煌到长安,少说也要十天。
次日夜,今年的第一场大雪终于来了。
左赊屠走到阵前,身旁跟着莫白,身后是军中各位将领。
十万大军骑着战马,尽皆一言不发,偶尔只有战马不安的嘶鸣声,夹杂着风雪的呼啸之声,令人观之悚然。
没有军令,左赊屠只是轻挥了一下马鞭,身后大军随之前行。
目标沙洲。
江南,鄱阳郡。
虽然江南并无寒冬,可毕竟已入腊月,江水的阴寒还是让人发颤,有位老人,坐在一苇小船上,从江里吃力的捞出一面渔网。
渔网很是破烂,数不清的大洞小洞,不少鱼儿在捞起的时候跑回了江里,但老人依旧很满意,少打些鱼没关系,反正自己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老人划船靠在岸边,提着鱼篓,盘算着银钱。
自从自己那孙儿中了皇榜,每月都有人来送些银钱,说是官府给学子的体己钱,可老人却一分都不想花,心想着多攒一些,用做路上盘缠,等来年开春,到京城看看自己孙儿。
听那送银子的说,自己那孙儿虽然高中,可在京城里还是个小官,没有根底,得打磨几年资历。
虽然一辈子都是个渔夫,可老人也懂的,这官啊,少不了送礼人情,自己那孙儿肯定也吃紧的很,自己那孙儿也肯定不会拿昧良心的钱,说不定啊,在那啥都贵的京城里,过的都比不上自己。
每月那人送来一吊钱,明年五月就差不多能攒下七八吊,这些自己一分都不想留,到了京城,都给孙儿,怎么说也都当官了,可不能还为了一斗两斗米斤斤计较。
现在打渔的营生也好过多了,听说换了官员,不像当初那般清苦,每月差不多能攒下半吊钱。
多干一些,争取凑个整,给孙儿拿十吊钱。
老人佝偻着身子,心里琢磨着要不要换张渔网,想了想还是算了,一张新网怎么也要二三百文。
老人哼着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小曲儿,哼几句就含含糊糊的嘟囔几声,那曲子也是之前上集市听那路边儿人唱的,只听了两句,闲来无事就翻过来调过去的哼哼。
“离了家园别念家,公子须伴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