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79章 在艰难中前行(求订阅!)

《重生之科技洪流》第379章 在艰难中前行(求订阅!)

作者:奶味小布丁 字数:5669 书籍:重生之科技洪流

  重生之科技洪流

  由于实验型号的宇宙飞船和发射的火箭已经运往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在广州的众人不能够现场观摩这些大家伙,只能是对留在广州的科研团队进行慰问了。

  整个载人航天项目组里面,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和国家队的人数各占一半左右,而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这边的员工以前也基本上是来自国家队。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别看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很吊,其实它也是在国家太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果没有这些国家培养起来的人才支持,就是赵一拥有滔天的本领也是无济于事,如果从头开始培养,花费的时间至少是十年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其实还严重依赖于国家队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对于常规的太空探索计划,基本上不会对国家队保密。

  而且还主动邀请国家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这边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后续国家航空航天发展积累力量。

  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已经定制了一系列太空活动计划,即使一些人进来是从打杂开始做起,时间久了,经历的项目多了,也会慢慢的成长起来,成为未来的科研主力。

  其实我国在这方面积累的人才并不丰富,就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和国家队的人数加起来,也只是堪堪够用,并没有特别富裕的人才力量。

  就是连天宫宇宙空间站的研发,其实和这部分人有着严重的重叠,不仅仅只是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多的共通性,更主要的就是人才整体上还是不足造成的。

  如果从年龄结构上来说,情况增加严峻,一个科研人员容易出成绩的年龄一般在30岁到40岁之间,之后就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后期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那么快,除了资金随着国家经济的体量提高而相对充足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大批年龄在30岁左右的青年人才。

  这个年纪是人一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容易的时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处于巅峰时期,想要不出成果都难。

  这也是我国持续几十年的教育发展带来的结果,如果说恢复高考的前十年,主要是为国家培养行政人才,培养经济人才的话。

  那么在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科研人才培养慢慢的跟上来了,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研环境也会的了较大的改善。

  到了2010年以后,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才,也就成长起来了,已经可以承担国家科研发展的重任,成为国家科研发展的主要担负着。

  这一世,赵一手里虽然有许多好的技术,但是目前时间尚短,人才短时间内是很难供应得上,只能是依靠目前的人才队伍,做一些前期探索工作。

  意思也就是说,虽然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制定了非常多的宇宙探索计划,但是限于人才不足,很多计划也只是计划,只能是先使用目前的人才规模优先重点发展了。

  就拿目前进行的载人航天和宇宙空间站的建设计划,这计划就有可能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10年以后,宇宙空间站才有可能建设完成,并且能够在上面做科学实验。

  像眼前的这个研发团队,50多岁的科学家占据着将近一半的人,而那些30岁到40岁之间的科学家,人数占比只有20%左右,剩下的人才都是40岁到50岁之间。

  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科研实力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之外,十年动乱也是一个抹不去的坎。

  而新的航天人才培养也才是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改观,之前只有天问大学对于宇宙物理和天问方面的专业招收了很多的学生,其他大学还是按照老样子来进行。

  转折点还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异军突起后,彻底点燃了我国航天探测领域的热度,国人突然发现,原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

  就是连鹰酱都没有搞定的卫星导航系统,竟然被我国给悄然攻克了,并且还不是实验室成果,而是实实在在的运用到军事和商业当中了。

  这让国内各个大学对于航天探测领域的专业和学科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审视,就连教育部也对这些学科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并且也进行了必要的支持。

  之前国家穷,科研实力也不强,总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对于未来虽然充满信心,但是什么时候能够成为领先者,谁心里都没有底。

  结果突然跳出来一家私人企业,竟然实现了在卫星通信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以及火箭发射技术上面,超越了一直被作为领航者的鹰酱。

  虽然作者之前对此着墨不多,甚至章节还被屏蔽了,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远远比起表面泛起的涟漪要大得多。

  首先就是国际两大势力加强了航天领域的投资力度,刚刚实现了载人登月没多久的鹰酱,刚刚有所松懈,面对我国的异军突起,不得不有将相关项目捡起来。

  刚刚确定没多久的“星球”大战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卖力的表演,就受到了相关的影响,虽然也进行了表演式的宣传,但是力度就没有前世那么大了。

  因为更多的经费已经投入到了航天领域了,在经济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拿出来的科研经费其实就相对固定了,这部分多了,那部分肯定就少了。

  另一大势力也是在铆足了劲进行航天投资,本来他们的航天实力就比较强,一直处在被追赶的局面,特别是在载人登月项目上,他们是第一个完成的。

  现在被这么一搅和,他们更不得不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导致其他计划都受到很大影响,这些都是赵一当初没有想到的。

  其实航天领域是非常烧钱的,就是赵一都不敢同时上马非常多的项目,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目前的业务就是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

  而且由于这两者他们都处于领先地位,也没有像两大势力那样敝帚自珍,对于商业运作非常积极,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和他们非常不同的一个点,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投入,目的是要赶超所有人,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才是最强的。

  而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就相对务实一点,一开始就将目标瞄准了能够赚钱的火箭发射和卫星制造领域,因为这两者是航天领域商业化较为容易的领域。

  像其他宇宙空间站、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等等,其实是非常难商业化的了,最多就是在火箭上面打商业广告,这点钱相对于投入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为鸡贼的是,未来空间公司一开始就瞄准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这个项目不仅可以为公司带来非常好的商业利益,同时也能够对外表明,自己在卫星技术上面的领先优势。

  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每年可以给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带来十几亿元的收入,而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军方可是承担了一大半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随着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设备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收入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未来能够实现年入30亿元以上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也就是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收益,就基本上可以保证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基本运营,这在航天领域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而他们的卫星制造业务和火箭发射业务,现在也是处于全球顶尖地位,承担了全球商业卫星和商业火箭发射市场的80%左右。

  仅仅只是这一块业务,这几年来就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带来了100多亿元的利润,而且国家为了鼓励航天发展,对这个领域是实行免税政策的。

  这也是为什么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在没有赵一后续投入的时候,依然可以上马载人航天和宇宙空间站的项目了,他们的盈利能力就足够支撑这个项目的发展。

  未来宇宙空间站建成之后,也会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允许各个国家和势力有偿使用宇宙空间站来进行科学研究。

  作为私人企业,进行商业化运作绝对是没有任何毛病,而且还能够杜绝其他国家也建设类似的宇宙空间站项目。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赶在国际空间站发射之前建成,并且投入商业化应用,彻底断绝国际空间站的后路,让各个合作国家不想再继续投入资金。

  也就是说,最迟也要在1998之前,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就要全部完成自己的宇宙空间站的建设任务,并且对外进行商业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将自己的宇宙空间站建设项目定在10年以内,一是可以赶在国际空间站开建之前,就建设完成,断了他们的后路。

  二是这段时间里面,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可以通过已有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积累足够的资金,维持公司财务的平衡,不需要赵一在额外的大笔投入。

  在国内除了民族自豪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外,就是教育方面和学生心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改变。

  不说高校新设立的相关专业学科,就是原本就在这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校,更是加强了这方面的学科建设,力图从众多高校当中脱颖而出。

  再加上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对人才的渴求,造成这些专业的人才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这也为学生报考这些专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持。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其次考虑的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前者以目前航天领域在国内的热度,完全不用担心。

  那么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虽说航天领域直接产生的经济利益非常有限,但是间接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是不容估量的。

  因为应用到航天领域的技术都是处于技术链的顶端,很多成果是可以转化为民用领域的,为我国民用科技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撑。

  其实人才的困乏不仅仅存在航天领域,只是航天领域相对于一般的科研领域,更加高端,需要的人才层次更加高而已。

  像我国目前发展的如火如荼的软件产业,其实一直以来都是面临人才紧缺的状态,就是世界软件巨头繁星软件公司,国内的员工也只有十几万。

  别看十几万的数量很多,这个数据其实已经将全国的软件人才都搜罗过来了,除了正常大学毕业的员工之外,其实很大一部分比例还是高中毕业生。

  要不是他们建立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软件人才培养计划,想要达到十几万的软件人才规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能够有几万人才就相当了不起了。

  这还是软件行业,入行门槛并不算太高,像精密仪器制造、半导体、航空领域、材料领域等,需要的人才层次都比软件行业要高得多。

  当初赵一为什么要打包购买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就是因为如果不打包过来,凭借赵一自己培养人才,发展速度太慢了,绝对不会形成今天这种局面。

  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除了赵一偶尔会提供一些技术外,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已经站在了世界半导体行业的顶端。

  而且这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行业,也逐渐适应了人才市场化机制,对于我国具有优势的技术行业,这些高等院校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培养人才。

  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质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特别是赵一为天问大学编写的大学本科教程,也已经逐渐被各大高等院校所引进。

  使用这一套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都会较为扎实,虽然还无法实现自我创新,无法接触到高端科学领域,但是进入各个行业的门槛还是达到了。

  而赵一自己的高科技企业,在这些年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也逐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如果不是要求最低大学本科学历,估计人才匮乏的程度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而他们之所以这几年在人才匮乏的困境中,依然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主要还是赵一当初提供的技术支持,目前这些技术带来的余荫犹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当赵一提供的技术优势逐渐不再的时候,国内的人才到时候就不会如当前那么紧缺了,特别是赵一和国家全面合作的教育改革之后,未来人才短缺的问题就会被逐步解决了。

  在见面会上,科学发展部部长说道:“在建国初期,我国是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国内环境,国家为了完成基础工业化,使用了非常多的手段来实现这目标。

  经过30年的努力,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终于让我国建设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工业基础,虽然还不够先进,距离世界水平还很远,但是我们毕竟有了这方面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中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上面,国家资源投入的大头就是围绕着经济发展来进行的。

  由于资金有限,在航天领域投入的并不多,你们基本上出身国家航天单位,这段艰难的时间里面,你们默默的付出,对于目前我国航天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可以说我国的航天事业处在一个非常好的阶段,这其中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让我国在航天技术部分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部分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感谢你们这些一直奋斗在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的航天事业当中来。

  同时也要感谢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提供了这么一个非常好的舞台,让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业者,有一个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舞台。

  最后也要感谢赵总,如果不是赵总毅然决然的投资这个不赚钱的领域,也就不会有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更不会有我国航天事业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府不仅实现了基本福利全覆盖,让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同时政府也有更多的余钱来支持国内科学事业的发展,去年国家正式实施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开始我们是一穷二白,中间我们是艰难发展,现在我们终于取得了部分优势,今后我相信我国的科学事业会创造更多的辉煌,不仅成为世界工业化大国,也会成为全球科学大国。

  而这个过程当中,你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头到尾参与其中,默默贡献自己的青年时光、中年时光和老年时光,可以说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伟大征程中来。

  这里我们要感谢你们的伟大贡献,是你们将国家科学基础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了今天,你们的贡献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让我们更加欣慰的是,团队当中青年科学家数量占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你们代表着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未来。

  希望你们能够在未来的征程中,不仅能够实现自我发展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领我国科学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感谢大家!!!”

  部长讲完之后,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他们跟着部长的话语,回顾一路走过来的足迹,眼角不自觉的湿润了起来。

  他们最能体会部长话中的含义,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可以说全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为大家都知道,想要国家富强就必须实现工业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许多海外学子放弃了自己在国外优厚的条件,提着简单的行囊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加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来。

  从之前的锦衣玉食到回国后的萝卜咸菜,甚至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利用珠算和冒着自己身体被辐射的危险,研发出来了我国的原子弹。

  赵一听完部长的话,也是感同身受,这种牺牲精神不仅仅只是在科研人员身上体现了出来,其实建国至今,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自己。

  就如参加抗美援朝的军人,彻底奠定了我国的立国之基,犹如最不起眼的农民,默默的忍受经济剪刀差,将更多的粮食上缴给国家。

  在人们普遍吃不饱的情况下,出口粮食,就是为了换取一点外汇,购买一点工业设备,一点一点的攒下了工业化的家底,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其中的故事绘制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里面的英雄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不可磨灭的。

  幸运的是,赵一也继承了这些思想,在自己一开始有钱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想着偷偷发大财,或者上直接移民到国外,而是大笔资金投资国内经济科技的发展当中来。

  虽然在外人看来,自己足够富有,但是他知道,光是他自己富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有带领整个国家的百姓都富有,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最后赵一也被邀请讲话,他就简单的讲了几句。

  他说道:“其实该讲的部长已经讲了,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次的实验飞船发射,可以算是我国航天事业新的开端,是我们脚步踏进宇宙的起点。

  以前的艰难铸就了我们的意志,现在的成就锻炼了我们的自信,未来的辉煌就是我们永不停歇的追求。

  今后的日子里,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