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黄正忠和妈妈赵小宛一起回到了南京。这是他们母子俩自从南京保卫战开始之后,第一次回到南京。
虽说南京仍旧是断壁残垣,但现在人气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少人开始陆续返回,新的政府规划建设也在进行之中,只有不时响起的飞机轰鸣和防空警报才让大家意识到,现在还处于战争之中。
但多数人对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
黄正忠他们回来的之后,并没有去枫林路的公馆,而是被接送到了城郊的地下居住地。日本人的空袭仍旧在持续,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还不能去公馆住下。
黄柯知道他们母子要回来,当天处理完公务之后,就开始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一下。
上午的时候,他让陈烈文吩咐厨房加几个菜,尤其是儿子黄正忠爱吃的红烧猪蹄,还有妻子赵小婉喜欢吃的海鲜。
等到下午的时候,他准备回家的时候,参谋部副参谋长白崇禧走过来说道:“总长,山东那边的日军有动作了。”
“什么情况?”黄柯停止了手里的忙活。
白崇禧说道:“刚刚刘坚司令发来电报,说是山东的日军打破了平衡局面,从昨天夜里开始了反常的进攻,现在张自忠的部队已经在前线和日军多处交战,现在前线的多处阵地已经失去。”
“冈村宁次这一次调了多少兵力?”黄柯知道,山东的华北战场我军和日军的军力对比并不占据优势,先前他一直将重点放在了南京华东一线,所以在对其他战场上的兵力配属和补给就显得少了一些。
“华北方面军的第1军和第2军,直辖第5师团、第109师团、混成第11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部队,初步估计兵力在二十万以上。”白崇禧道。
黄柯皱了皱眉头:“战线是从哪里连贯的?”
“这次日军出动的兵力很集中,不光是山东战场的鲁东和鲁南地区,还有江苏北部徐州,苏中等地。”白崇禧道
黄柯站起来道:“看来日军这次的会战是要打通苏鲁浙地区的战线。江苏一线我倒是不怎么担心,华东方面军的兵力正在收缩,山东那边的情况怎么样?现在在最前线跟日军接触的是哪几支部队?”
白崇禧听后道:“现在处在最前线的张自忠三十三集团军和十七集团军两个集团军群。兵力上虽然占据优势,不过衡量综合的战斗力上,我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黄柯抿起嘴,思索了片刻之后道:“发电给刘坚,询问其后续兵力问题。在具体作战部署上,让他相机决断。如果在必要的时候,要以保全我军有生力量为主。”
白崇禧听后有些不同意见,他建议道:“山东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鲁南等地是连通南北的重要铁路线,一旦被日军占去的话,对我方十分不利。”
“这个我都知道,只是我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兵了。要是还能够再有一个第一集团军就好了。”
说到这里,黄柯轻声叹口气。
白崇禧自然知道,全国战斗力较强的部队都投入到了华东、华北和东北三大战场,虽然在华南和西南等地也留有不少的防御部队,但那些都是留着防备日军从南部和西南进攻的,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调动的。
“总长,是否可以扩大招兵的规模?”白崇禧道。
黄柯摆了摆手:“现在的兵源上不是问题,我们国家的青年储备还是很多的。可难就难在兵员的素质上。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太久,青年的文盲占的比例相当大。这样的新兵到部队你很难跟他讲清楚弹道、风向的问题,更别说是炮兵、坦克兵这一类的技术兵种了。招收兵员之后需要新老兵交替,如果单独成立部队的话,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总长观察入微,能够了解如此细致,值得我们学习。”白崇禧有些惊讶,没想到黄柯在这些方面竟然了解的如此细致,他便随口奉承了几句。
“算了,不说这个了。回复给刘坚吧,告诉保持这个原则就行了。必要的时候,询问一下东北方面的张学良和林祚大,现在东北的压力小不少了,他们有没有空余的兵力能不能派出支援一下?”
“是,我这就去办。”白崇禧刚出门,陈烈文又走了进来。看他拿着一个笔记本走了进来。
黄柯知道他应该是有事汇报,便直截了当的问道:“什么事情?”
陈烈文摊开本子道:“刚刚获悉的消息,日军第55、33两个师团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发动进攻,缅甸方面防守的英军不能有效抵抗,现在已经向北部开始溃退。另外,美英国元首已经通过其使领馆向我方照会,希望能够就缅甸方面的战局情况进行一个会谈。”
汇报了之后,他又补充一句说道:“没想到日本人竟然在这个时候进攻缅甸,看来他们不甘心在南京的失利。”
“缅甸有中缅运输线,这就是一条输血管,日本人占了东南亚,进攻缅甸是迟早的事情。照会回复美英两国的元首,告诉他们我可以同他们就缅甸问题进行磋商,时间和形式上他们来定好了。”
……
处理完这些事务之后,已经过了晚饭时间,黄柯就跟陈烈文说,通知家里不要再等他吃饭了。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黄柯乘车回到了位于郊外的地下掩体的家中。妻子赵小婉和儿子黄正忠都还在客厅等着,见到黄柯进来,妻儿都起身站了起来。
赵小婉上前将黄柯身上的呢子大衣接过来。
“吃了吗?厨房里还留着饭菜,现在去给你热一下?”
“不用了,我在食堂已经吃过了。你们吃了吗?”黄柯解开脖子的领带,脱掉皮鞋换上了棉拖鞋。
“吃过了。”赵小婉将这些东西都接了过来。
“父亲,您回来了?”黄正忠也走了过来对他向父亲请安。
“嗯,你吃过饭了吗?”黄柯问道。
“吃过了,我和妈妈一起吃的。”黄正忠道。
“好,等会跟我说一下你最近的学习情况,做好准备了吗?”黄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严格,学业和生活上要听取汇报,以便从这些话语之中判断出儿子最近在干什么、学到了什么东西。
赵小婉没有多说,收拾好东西之后去泡了点茶就走开了。
在这期间,黄正忠向父亲对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了一个汇报。他说的言简意赅,但重点并没有遗漏。其中,还穿插了一些自己的见闻,包括昆明地区的物价飞涨,以及学生游行等等见闻。
黄柯听后并不加以评论,只是简单的点头。
十几分钟的时间,黄正忠几乎没有停过。汇报结束的时候,黄柯点点头问道:“最近有在读什么书吗?”
“最近在看一些国外的典籍,从苏联的到欧美都会有所涉猎,这段时间在读的就是海明威的《For Whom the Bell Tolls》。”黄正忠说的是实话,他最近的确是在读英文小说。
“海明威的书可以涉猎,但国内的典籍也要看一看。你在国外的学习比较久,国内的文化也可以多了解一些。你们学校的闻一多、朱自清都是一些文学大家,珍惜和他们学习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去理解。”和对黄正的教育态度不同,他对黄正忠希望是引导他。
“是,父亲的话我记下了。”黄正忠依旧站立道。
黄柯又随便说了几句后道:“好了,没有什么事情。这些天在南京,能够出去帮忙就帮帮忙,不想出去就在家读读书。好了,没什么事情你就先去休息吧。”
说完,黄柯起身准备回卧室睡觉。
“父亲,我还有一件事想跟你汇报下。”黄正忠问道。
黄柯止住了脚步,这倒是有点稀奇,他就转身问道:“说吧。”
“是有关学生参军的事情。”黄正忠把穆旦学长的这些思想情况告诉了他,并且将朱景行等一类学生参军的顾虑提了出来。
“学生中的参军热情还算高,但一部分只是口头上说说。让他们去游行闹事还行,真让战场恐怕不行。不过还是有不少学生报国热情还是很高涨的,但也有人担心从军之后不能继续读书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能不能让参军之后的学生在战后可以继续读书呢?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助等手段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呢?”黄正忠说道。
黄柯想了想,他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笑了笑说道:“你能够思考一些实际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方案,这很好,好了,早点去睡觉吧,明天早起之后,我让陈烈文和十四仔安排一下,你去看下他们一天的工作,相信会对你今天提出的想法有所帮助,在那之后,你再提出你具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