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罗夫斯太太和傅瑾从屋子里刚出来,就看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人跪倒在自己门前。
傅瑾和罗夫斯太太都十分惊讶,尽管她们在这以前也遇到过不少用这种最为原始方式表达谢意的,但这一次却带给她们更为惊讶,因为从男子身上被露水打湿的衣服上来看,显然他跪的有一段时间了。
“你这是?快起来……”傅瑾还没说完,就被苗阿满打断了。
“是你们救了我的孩子!我都听说了,是你们把小丫头救活的,我这辈子给你们当牛做马……”苗阿满痛哭流涕的表达着自己的谢意,脑袋磕在地上砰砰作响。
“上帝啊,你快起来吧。”罗夫斯太太和傅瑾伸手去拉,拉了好一会苗阿满才从地上站了起来。因为跪下的时间太长,他站起来的时候腿脚发麻险些栽倒。
傅瑾和罗夫斯太太扶着他坐在旁边,罗夫斯太太说:“你现在需要让血液重新回流,不然的话很危险。”
说完之后,她蹲下来用双手轻轻拍打着苗阿满的双腿。苗阿满自觉惭愧极了,没想到竟然在这个时候流下了眼泪。
“你们都是好人!你们都是好人!”苗阿满一直重复着自己的话,这个憨厚的中国农民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你还没吃饭吧?先去我们这里的食堂吃点东西。”傅瑾见苗阿满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建议道。
苗阿满摇摇头,片刻之后他才问道:“丫丫在哪?我想去看看她。”
罗夫斯太太虽然会说汉语,但苗阿满说话中方言较多,这一句她没有听明白。傅瑾倒是听懂了,她对罗夫斯太太说道:“他大概是想去看一看他的女儿了。”
“哦,我们怎么把这件事给忘记了。起来吧先生,你的女儿还在病房,不过现在她应该还在休息,你知道的,她昨天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罗夫斯太太道。
“我就看一眼,就看一眼就行。”苗阿满有些哀求道。
说完,傅瑾和罗夫斯太太领着苗阿满一起去了住院部。住院部都是砖头水泥盖的三层小楼,地上也都用水泥浆抹平,看起来干净极了。
上了楼梯到了二楼最里面的一个病房里,苗阿满跟着二人走到了女儿的病床前。女儿丫丫还在熟睡,白色的棉花被褥包裹着她,看起来干净又暖和。女儿的小手从被子的一角伸出来,上面插着一根细细的管子,想来这就是外国人说的输液了。
苗阿满蹲下来,轻轻的摸了摸丫丫的脑袋,嘴角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我们出去吧,让孩子休息一会。”傅瑾走过来悄声的对苗阿满说。
罗夫斯太太也点点头,示意赞同这种说法。
三人又静悄悄的走出了病房。走到病房外的时候,傅瑾对苗阿满说道:“孩子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在这里休息两个礼拜,应该就可以出院了。治疗上你不用担心,我们这里是免费的。”
苗阿满嘴角抽动了一下,他又抿了抿嘴后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傅先生和这位夫人,我有一个请求想请你们务必答应下来。”
傅瑾和罗夫斯太太对视一眼,不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请求。
苗阿满抽了抽鼻子道:“我想请你们帮我照顾好丫丫!”
“照顾好她?你的意思是?”傅瑾不太理解苗阿满的意思,她不知道苗阿满这样说,是指生病的这段时间还是指其他的?
苗阿满显然知道傅瑾的意思,他上前一步解释道:“我要去当兵上前线!丫丫在家没人照顾,我想拜托你们希望学校照顾,我知道我这样有些过分、不合规矩,可我只能拜托你们,如果我死在战场上,我希望你们能够把丫丫养大。这孩子不挑食,给口吃的就行……”
说这话的时候,苗阿满又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罗夫斯太太和傅瑾赶紧扶起。
傅瑾有些犹豫的说道:“你要知道,希望学校可以提供衣食住行,但孩子的父母却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等你们放假的时候,让她回到她奶奶那里。只不过她奶奶年纪大了,我怕我在外面,她奶奶哪天死了,她就真成孤儿了。”说着,苗阿满又哭了起来。
“好吧,我答应你。”傅瑾觉得虽然会对孩子不妥,但终究还是答应了。
罗夫斯太太也跟着说道:“我想,在假期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到我那里去。”
……
罗夫斯太太和傅瑾答应了苗阿满的要求。中午吃过饭,在门外偷偷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之后,苗阿满坚定的离开了医院。
医院外,少尉罗克辉已经开着一辆营部的黄河牌吉普车在等着他。看到苗阿满之后,罗克辉按了按喇叭。
苗阿满又回头看了女儿病房一眼,这才迈着步子朝着吉普车走去。
罗克辉看了他一眼,头一歪道:“你坐在后面,我现在就带你去招兵处报到!”
苗阿满点点头,上了车。吉普车发动,排气孔里冒出一股青烟之后,开始朝着县城那边开去。
……
远征军开拔了。抵达缅甸的之前,黄柯对孙立人面授机宜。他说,“我远征军部队应为我方之军队,一切要以中国利益为重。如果违反原则,可不听从美英方面的指挥。”他还说,“曼德勒是滇缅公路重要的交通据点,如今英人已经弃守仰光,美方援助之物质需从曼德勒进入,因此,防守曼德拉为第一要务。”
孙立人自然明白了黄柯的意思,现在中美英三国在缅甸算是联合作战,可美国人承诺的武器没有给到手,英国人承诺的防守也没有完成,理所当然,中国方面也要依据自身的利益,来完成这样的部署。
不过孙立人还是担心,因为史迪威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但在缅甸战场上却是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这一点在中美英三方的联合会议上也进行了确认,所以对于黄柯和史迪威的命令如果出现冲突该怎么办?
与其到时候千里电报,倒不如现在来问个明白,孙立人直率的说道:“如果史迪威将军的命令和南京的原则出现冲突我方应该如何处置?”
黄柯没有停留果断的说道:“以我方利益为主,如果拿不定就请示,如果请示没有回复,你就根据战场形势相机决断。”
“是!”孙立人立正道。
黄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就不去给你们送行了,但你们凯旋之日我一定前去迎接!”
……
孙立人走了之后,站在一旁的幕僚朱先觉皱起了眉头。
朱先觉是旅居欧美的学识之士,曾在燕京大学任教,因为对欧美关系的研究深入读到,不久前被黄柯招为幕僚。
今天在这里,他听到黄柯对孙立人的话之后,觉得有些不敢认同,便说道:“委员长,你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否考虑过会因此导致中美英三国关系的恶化呢?”
黄柯笑了笑道:“朱先生,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如果是在完全依靠美援的日子里,我是断然不敢这样对孙立人下达命令的。之所以敢给孙立人下达态度如此坚决的命令,重要的原因在于自身实力的增强。”
接着,黄柯又将目前国内的一个大体状况对他述说了一遍。现在中国的军工体系在战前的经济建设之中已经初步完成,铁路交通里程也基本能够符合战争的运送需求。本国生产的钢铁、石油等重工业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前线作战部队的需求,不过也仅限于前线部队。
也正是因为这些物质上的发展,才能够取得现在战争的阶段性胜利。
目前,日军在华投入了超过130万部队,却仍旧只能占据中国的沿海地区,所以此时的中国有能力对美英的一些不合乎自身利益的要求说不。
“当然,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工业还很薄弱,军事工业在诸多的关键部门上始终是处于零,而面对日军在华不断投入的兵力需要,中国需要武装更多的部队,这样一来工业供应就显得捉衿见肘,这时候美国提供的援助自然是雪中送炭。”
“有了美式装备,他就能够武装起更多的美械师,就能够早一天的实现对日军的全面反击作战。所以,和美国的关系自然不能够是闹僵。”
朱先觉邹了皱眉头,黄柯这样说让他觉得有些矛盾了,一方面说中国工业能够基本自足,可以对美英一些利益上要求说不,但另外一方面却又说需要美国的援助,这样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听了朱先觉的话,黄柯认真的说道:“朱先生虽然学识见识之多,但不了解这政治外交的门门道道。这么说吧,美国给我们援助除了因为人道主义外,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对日作战的共同利益需求。再者说了,史迪威代表不了美国政府,孙立人的态度也代表不了中国政府,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朱先觉笑道:“原来委员长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