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了这些科研人员之后,他们准备返程。
在返程之前,省长杨培民告诉黄柯,民盟代表梁簌溟先生近来还在陕西,他先前提出请求说是想和黄柯见上一面,问他有没有时间去抽空见一见?
黄柯想了想之后道:“见吧,现在民盟批评当局尤其是我个人很是厉害,甚至还有的说我直接下台。天天思想被这样带,恐怕到最后被人利用。唉,这些个名人大师有时候就得捧着,虽说他们说的都有些理想主义,不过有时候人家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你看看有没有时间,我看下午就谈谈。”
民盟在几年前由张澜、梁簌溟等人筹划成立,主要是的意思是想监督政府,再参政议政,不过黄柯觉得现在还不是参政议政的时候,毕竟当前主要矛盾是对日战争,一人一个主意不利于抗战的进行。
下午的时候,从空军试验基地返回之后,黄柯在车上小睡了一会。接着,车队就直接前往西安的骊山,在这里约见民盟代表梁簌溟先生。
其实这并不是黄柯和梁漱溟的首次见面,在北伐前后他们就曾相互拜访过。这次见面的地点之所以约在骊山,主要是因为是回西安的毕竟之地,同时距离梁簌溟先生的住所也并不算远。
驱车数十分钟之后,车队抵达骊山脚下。此时的骊山还尚处于未开发的荒野之中,光秃秃的山上长着一些并不怎么鲜艳的树木,光秃秃的丝毫谈不上风景秀丽,不过好在骊山脚下修建了不少观赏类的庭院楼阁,在这里休息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午的时间约的是三点钟,不过路上耽搁了一些,所以黄柯晚到了半个小时后,抵达骊山的时候,梁先生已经到了。
梁漱溟穿着一件旧式的长袍,脸上挂着一幅眼镜,翘起腿坐在石凳上看着书,面前是刚泡好的一壶当地砖茶。
他见了黄柯后起身拱手道:“委员长,久违了。”
黄柯见他拱手,微微欠身道:“让先生久等了。”
“不碍事。”梁漱溟撩开长袍一屁股坐在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委员长如今官越来越大,这等的时间也就自然延长了嘛。”
“哈哈。”黄柯挥了挥手,示意十四仔和其他人都到外围去,接着他亲自端起面前的茶壶给她斟茶道:“没想到先生还是这么直率。好,我给先生赔个不是,下次再见的时候,我必等先生,也好还回去。”
梁漱溟见黄柯还是如此的低姿态,自然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寒暄几句之后,两人就开始进入正题;其实对于两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正题,所谈的不过是一些有关教育、文化之类的琐碎事务。
谈着谈着,两人就自然而然的谈到了当前的对日关系和当前的政局。黄柯当然不会谈及到一些涉密的话题,只好将中日历史作为谈话的对象。
梁先生呷了一口茶,慢悠悠的说道:“中日之间可以说是宿怨已久,但又同时也是有着不解之缘。远的且不说,当初支持中山先生的人中,就有不少的日本人。这些人中有的是官方的,有的就是民间的,从中的态度可见一斑。”
黄柯点点头道:“我赞同先生的观点。日本打明治维新后,就曾流行着所谓的‘泛亚洲主义’的思潮,主要观点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精神层面讲求的是东亚传统,因此鼓吹日中互相提携、促进亚洲进步的人颇为不少。可随着日本的变强,中国的不断赢弱,双方之间差距的拉大也就让不少日本人觉得不应该中日合作,应该由日本统治中国,这也就酿成了后来的甲午之战。”
“正是如此。”梁漱溟接过黄柯话道:“自甲午战争后,日人的‘泛亚主义思潮’逐渐式微。在中山先生革命之时,仍不乏有持此种思想日人,诸如宫崎滔天等等。然则日本越来越强,其思想被军国主义者曲解,也就作为侵略亚洲的一种思想基础了。”
听了这话,黄柯站起来道:“中日之间的差距原因在于制度,差距在于教育。其他不说,但是军队这一块,在我国防军组建之前,北洋各军中士兵的文盲约占十之九人,而日本人士兵几乎已经扫盲。这就给双方拉开了较大的差距。现在经过入伍扫盲和基础教育,局面大有改观,但相对于日本美国这些国家,民众的教育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仍旧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听闻先生此前在山东曾试点教育效果不错,为什么最近不搞了呢?”
黄柯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询问梁漱溟为什么不搞教育想弄起政治来,民盟的成员之中有很多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在黄柯看来他们最近不搞本行业的研究也是一种浪费。
梁先生自然听出了黄柯的弦外之音,他脾气上来道:“民主参政议政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恕我直言,现在的政府与其说是民众的,倒不如说是你们西关派的。”
他说完之后,气嘟嘟的翘起腿,斜着眼睛看着黄柯。和他预想的不同,黄柯并没有生气或者是暴跳如雷,反倒是端起面前的茶水慢悠悠的说道:“先生的想法我已经了解了,但眼下是国家存亡之际,政体如果做大的变动话,小则影响对日大略方针,大则动摇国家基础。不过还请先生和你那些民盟的朋友们放心,我黄柯断然不会是独裁者。待到国家稳定之后,不仅仅要让民盟参政议政,将来还要全国人都参政议政。”
“好!”梁先生站起来高兴的说道:“你我就在此约定,待到抗战胜利之后期待委员长履行诺言。”
正在会谈的时候,秘书陈烈文匆匆走来,他上前几步凑到黄柯耳边轻声嘀咕了几句,黄柯听后仍旧面带微笑,低声的回了句“知道了”。
接着,黄柯站起来拱手道:“梁先生,今天咱们的想法都已相互倾诉,那边还有些事情,我看咱们就此别过吧。”
“好,委员长有事尽管去忙,咱们他日再见。”梁先生也站起来道。
“再见!”说完,黄柯转身直接向亭下走去。待到走出几十米远之后,他对陈烈文问道:“说,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
“东北战区刚刚发来的消息,说张学良将军率部实施反击,不料被日军粉碎之后实施反包围,现在关东军已经夺回四平多地,大有反攻的趋势。张将军亲笔手书求援,十万火急!”陈烈文也快步跟上。
“看来汉卿实在是不适合带兵。去帮我接东北前线,同时跟林祚大联系,让他汇报他那边的情况。”黄柯说道。
……
联系到张学良的时候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在电话中,张学良向黄柯对目前的情况做出了汇报,原来张学良为扩大战果,在近期集合麾下数个集团军近十万的兵力向沈阳也就是奉天发动进攻。
一开始的军事行动相对顺利,十万大军连陷数城,眼看就要打到沈阳脚下的时候,不料日军关东军大批部队集结,原来日军为诱敌深入故意使出计谋,关东军从营口迂回,将张学良部团团包围,这才出现了他在电话中向南京求援的情况。
黄柯并没有在电话中责备张学良,毕竟再度启用张学良是黄柯的意见。但张学良在那头却已经愧疚不已,因为他的冒进导致部队损失惨重,原先他在老东北军中的那点威望已经荡然无存了。
黄柯听后宽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汉卿不要着急,我这就电告林祚大,让他率部增援。不过经此一役之后,你若不想再带兵的话,就干脆到南京来,国防部副部长还有个空缺,军事委员会也是有些事物,可以回来继续任职嘛。”
电话那头的张学良发出了隔着电话线就能够体现出激动,“先生,学良实在愧疚于您!此战之后,学良定去南京亲自请罪。”
结束和张学良的通话之后,陈烈文走来说,锦州的林祚大已经联系上了,现在他正在电话机旁边守着。“你看要不要和他通话?”
“嗯,把电话接过来吧。”黄柯说完,电话就接进来了。
那边的情况他已经知晓了,他向黄柯做了一个简短汇报,同时提出了增援方案,“张司令的此番行动有些冒进,现在被关东军包围,我已经调遣一个集团军,准备随时增援。”
黄柯心里浮出一丝暖意,嘴上虽然不责骂汉卿的冒进,不过十万大军让关东军围住,任是谁也不能踏实。要是这十万部队被关东军吃掉的话,那么东北平衡兵力的局面就此打破,按照关东军那群莽夫的操性,不挥师直接攻打锦州才怪。
不过好在有林这样的猛将,他现在派出一个集团军去解围,想必突围出来不是大问题,怕是要再丢掉一些地方。
丢就丢吧,反正都是要拿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