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县宾馆,五十六岁的刘明山坐在单人沙发上,指间的烟燃着袅袅青烟,一节半寸的雪白烟灰在烟头上耷拉着,将坠未坠。
头靠在沙发的高靠背上,颈部的酸胀得以缓解了些许。
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只是在礼堂的硬木椅子上坐了一上午,就觉得后腰和头颈都不属于自己的了。
就是那种酸胀无力的感觉。
刚才的那一首歌,就唱到了他的心里去了。
三个月,九十高龄的老母亲溘然长逝,作为母亲最小的儿子,自小就在母亲的百般宠爱之下长大。
幼年时候,母亲在床边哼唱着儿歌,哄自己入睡: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肚塘,
放的鲤鱼八尺长,
长的拿来炒酒吃,
短的拿来给姑娘,
给姑娘,矮咄咄(dut),
晨早起来打屎窟(屁股),
打得屁股绵咯咯,
鸡公鸡嫲食矣咯咯咯……”
那轻柔的声音伴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跌跌撞撞地在地上奔跑,嬉戏。
再后来,捉着自己的小手,教他学会了写下自己的名字。
上学了,书包里总是装着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饭。
父亲大哥总是要出海打鱼,常常是十天半月才能回来,所以,放学回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母亲倚门盼儿归的场景。
这时候,母亲就从自己肩头取下书包,垂下头,温婉地笑看着自己:
“今日在学堂里么惹先生骂吧?”
就似乎没看见过母亲生气,再是自己在外面惹事了,母亲都只是先忙着给别人家道歉,回家后,就坐着先沉默一阵。
待自己怯怯走前去,她才摸着自己的小脑袋说:
“山儿啊,咱家不容易,你爸和你哥都日日风里来浪里去,挣些钱养活这个家,现在就你一个人读书,要读出头来啊,万万不敢胡来,荒废了学业。”
等自己终于读出头来,父亲和大哥却在一次出海后,再没有回来。
母亲的脸上,笑容似乎也随着那一场台风永远地消失了。
自己奋发努力,想着的就是能在事业上出头,让笑容重新出现母亲的脸上。
只是,都没能如愿。
只有在照顾着大哥留下的女儿的时候,母亲还记得唱那多少年都没有变过的儿歌: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
现在,侄女都已经大学毕业,成了自己在公司的得力助手了。
可这些年变得精神越发恍惚的母亲,终于支撑不住了。
三个月前的那天,母亲忽然清醒了过来,拉着在床前的侄女对刘明山说:
“山儿啊,现在你的事业也算是成功了,秋儿跟着你,你一定要和对琅儿、佩儿一样。她爸不在了,娘也改嫁了,就你这一个叔叔了。”
刘明山用力点头,拉过一边紧紧抿着嘴,泣不成声的侄女刘知秋,还有自己的一双儿女:
“娘您放心,儿子一定把秋儿当亲女儿,绝不会亏待她半点。”
母亲才放心地点头,半靠在床头,又低声唱了起来: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
看着窗外那棵高大的柳树,叶子已经凋零大半,一只空空的鸟巢在风中瑟瑟抖动。
后天就是霜降了啊,这秋,哪怕是南方,也悄然而至了。
“嗒嗒嗒!”敲门声响了起来。
刘明山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是知秋在敲门,声音跟她人一样,都是那么轻柔。
“小叔,他们来了。”一身干练的职业装的刘知秋打开门进来了。
刘明山这才站起来,等县两步接待办的郭主任带着一个年轻俊秀的少年进来,走前伸出手:
“是苏小友吧?冒昧相邀,请务必担待。”
苏小明赶紧握住刘明山的手:
“刘先生好!说不上冒昧,刘先生远道而来,小子上门拜访理所应当。”
两人客气了一阵,那边郭主任给双方介绍了一声,很识趣地轻轻关上门出去了。
刘知秋给苏小明倒了一杯水,也在一边坐下。干练的短发下,一双细长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苏小明。
“苏小友请坐!喝水,对了,抽烟吗?”刘明山拿起桌上的烟盒颠出来一支。
“刘先生客气了,”苏小明摇摇手,笑着说,“烟就免了,没那口福。”
“苏小友,今日相邀,是因为上午听了贵校的那一首歌,”刘明山也不勉强,放下烟盒,“三月前家慈仙去,料理后事后,想着到大陆捐建些校舍。”
刘明山就慢慢开始述说自己这次大陆之行的来意,捐建校舍固然是主要的事,但也有来大陆走走,看看母亲生前一直想回的故土。
只是早年没有条件,等后来条件允许了,老母的身体却难以成行了。
这次来,一者是捐建校舍,为老母祈福;二来是代母偿愿;这第三,未尝没有排遣自己郁郁之情的意思。
正好到了明扬的时候,县里提起正在举行一次文艺汇演,想着邀请刘先生观看这次演出。
刘明山老于江湖,自然明了这邀请背后的意思,就爽快地说,这一次演出自己出赞助,给每一个获奖节目一笔奖金。
并且提出如果节目效果好,今后每年都办一次,把这项赛事固定下来,甚至可推广到全市,为家乡少年的成长助力。
这绝壁是一大惊喜啊!所以,才有了县里重量级人物作陪,在台下观看演出的事。
当七龙镇的节目一出场,作为一家大型演艺公司的老板,刘明山立刻就看出来,这个节目的小演员的着装气质就比其它队伍明显超出一个层次。
等一曲《天之大》一出,如闻仙乐,登时就牢牢抓住了刘明山的心。
委婉而带着淡淡忧伤的曲调,深情而悠远的歌词,无不令人泪目。
特别是领唱的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演绎得声情并茂。
一颦一笑,一个转身,一次回首,都把刘明山的情绪牵动得百转千回。
待听郭主任打听后,知道这首歌竟然是一个乡村教师创作的,就起了认识苏小明的心思。
这才发出了这次邀请,想着能不能取得这首歌的版权,将它出版,以此来纪念自己的母亲。
得知了事情的原委,苏小明爽快地答应下来:
“没问题,刘先生一片孝心,小子怎敢不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