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1395章 世界第五大民用航空制造商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1395章 世界第五大民用航空制造商

作者:安溪柚 字数:1868 书籍: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李斯特听了石军的话,不禁微微一笑:“我当然知道你了解中国腾飞,不然我也不会聘请你为我的高级顾问了……”

  说着,李斯特将头上的毛巾拿下来,随意的丢在一旁的托盘上:“我早年对庄建业这个人还是很了解的,毕竟当年我和腾飞集团合作的那几年没少接触,可时过境迁,这么多年下来,我从航空创业公司转到了金融投资领域,而他则一步步将腾飞集团发展到了中国腾飞……

  都是商业精英,所以我很清楚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这些人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不然就会被淘汰,这么多年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所以我早年了解的情况不等于现在庄建业处事的方式,因此我找到了你,就是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说着李斯特抬眼看向了一旁的石军,那双亦如当年蔚蓝,锐利却已经布满些许沧桑的双眼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盼。

  但实际上,李斯特心里对面前这个背叛了自己祖国,极力讨好美国主流社会的人渣鄙视的不行。

  可即便心里不屑于石军的为人,却又不得不以年薪100万美元聘请石军担任收购中国腾飞核心业务的高级顾问。

  因为正如李斯特所说的那样,美国国内上上下下对中国腾飞了解的,并当成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就石军这么一个,其他人要么是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要么就是拿着公开资料七拼八凑的骗子,唯有石军是真的了解中国腾飞,也是真心不想让中国腾飞好过。

  正因为如此,李斯特的合伙人和投资人对石军十分信任,那些跟华尔街挣钱资源的实体资本同样对石军抱有好感。

  几番角力下,石军便成为这次华尔街完成对中国腾飞核心业务收购的最佳人选。

  没办法,虽然这些年美国的金融资本占据了主动权,但产业资本同样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不把他们安抚好,反弹起来也会让金融资本很受伤。

  正因为如此,在处置中国腾飞的问题上,双方便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究竟收购那种中国腾飞的核心业务时,双方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华尔街资本更倾向于收购无人机业务,原因很简单,这个领域够新,够前卫,够炫酷,有着无限的前景和炒作的话题。

  旁的不说,好莱坞的那些顶级的导演和摄影师就特别热衷于用“鬼精灵”系列无人机拍摄鸟瞰和广角长镜头,尽管使用量不多,也并非所有导演和剧组都用得起,但架不住好莱坞的名望高,传播力强,等于是不花钱的广告。

  金融玩儿的就是题材和话题,没这些东西金融怎么让股票创新高,没有股票的新高,又如何在期货领域搅风搅雨,然后延伸到债市上大炒题材?

  更何况,中国腾飞从“鬼精灵pro”四旋翼无人机开始,将苹果公司的iBOOK笔记本电脑整合到控制终端,一下子打通了航空器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屏障,完整的统合在一起。

  这让前些年在硅谷投入大量资金,后因互联网泡沫破裂损失惨重的华尔街精英们看到了绝地翻盘的机会,那就是让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捆绑如日中天的“鬼精灵”系列无人机炒作,提升自己的股价。

  如此种种都促使金融资本对无人机可谓趋之若鹜,恨不得立刻就拿过来疯狂套利。

  然而金融资本的想法却遭到产业资本的反对,他们认为最应该收购的不是无人机,那东西在产业资本哪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他们稍微下点功夫随时都能拿出不亚于“鬼精灵”的同类产品。

  他们在乎的是中国腾飞的民用航空制造业,要知道尽管中国腾飞至今除了出口几个小国外,几乎没有大规模民用航空飞行器的出口案例,但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不靠欧美市场,却能够活得即为滋润的民用航空制造实体。

  如果说中国腾飞靠着巴西航空工业集团的ERJ—140145这套马甲活下来还情有可原的话,可随着巴西航空工业集团被麦道,之后随着波音兼并麦道最终成为波音马仔之后,逐步终止了与中国腾飞的合作,按理说中国腾飞的民用航空飞行器就算活不下来也应该苟延残喘才是。

  结果呢?

  无论是TRJ—500还是TRJ—700每年都以150架左右的总数在持续生产着。

  这点儿数量对于波音这类的巨头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抛开空客、波音这样巨头,再去掉庞巴迪这样的二等小强外,中国腾飞绝对能在第三等里拔得头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中国腾飞以每年交付150到180架TRJ—500700支线客机,成为世界第五大民用航空制造商。

  仅次于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加拿大的庞巴迪和巴西的巴西航空工业集团。

  之所以有如此,主要是中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极为迅速,除了几家全国性的大型航空公司外,各地方也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而这些航空公司对于民航平台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

  中国腾飞刚好就赶上这股风潮,推出了TRJ—500700支线客机,赢得了国内航司的青睐,进而逐步站稳脚跟。

  用自己的市场稳定住自己的产品线,进而继续投入向技术难度更大,但利润也更高的大型民航平台进军。

  这剧本儿美国的产业资本太熟悉不过了。

  想当年麦道和波音就是这么玩儿,利用美国国内庞大的市场优势,把经验刷足,技术练成熟,再进入国际市场那就是横扫。

  欧洲的空客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当初欧共体不惜代价的采购空客的飞机,用全欧洲的航空市场给空客输血,空客连一个月都熬不下去。

  当年美国的产业资本就是小看了欧洲的市场潜力,这才早就了空客这个如今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样的错误怎么能在范?

  所以产业资本的诉求很简单,要收购就把民用航空制造商这块弄过来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