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尚武,在还是孩提的时候,他们就会骑在羊背上,拿着小小的弓箭,练习射杀天空的小鸟和地上的田鼠。再长大一些,就可以射杀狐狸和兔子了。待到了成年之后,跨上骏马,就成了一名优秀的骑兵了。
他们不会建造房屋,住在毡帐里,以部落的形式逐水草而居,平时放牧,战时入伍,可谓是“全民皆兵”。
秦朝时候,匈奴人作战使用的武器以弓箭为主,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箭簇的材料大多为兽骨,少量为铁质或者青铜。除了弓箭,还有少量的铁质或者青铜的刀剑,重锤和短矛等等。和秦朝士兵的武器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盔甲方面,由于那时候匈奴几乎没有冶炼技术,所以只有极少数的首领才会身披盔甲,普通士兵们则多用骨甲和木甲来保护自己的身体。这一方面,和秦朝士兵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那为什么拥有更高级武器和盔甲的秦朝士兵,还是会在匈奴骑兵手里吃败仗呢?主要是战略和战术的问题了。
从战略方面看,匈奴和秦朝的战争是典型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冲突。秦朝军队需要稳固的后方来提供粮草、武器、援军等等后勤保障。战线越长,这些供给就会越乏力。一旦被断了后路,短时间内又无法恢复,军队就会很快地失去战斗力。
而作为“马背上的民族”的匈奴人,带上一大块风干牛肉和水袋,就可以不用考虑后勤保障了。即使带的水和食物消耗尽了,只要开弓射杀一只鸟,或者一只兔子就可以了。退一步说,即使战败了,最多也就是赶着自己的牲畜去下一个有水草的地方罢了。
匈奴的战术更是简单而粗暴,他们充分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侧翼袭扰,多面包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就是这样和你耗着,绝对不会有决战。弄得秦朝军队想打都找不到对手,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又追不上,眼睁睁低看着敌人逃走。
经过漫长又艰难的跋涉,蒙恬的军队终于到达了秦朝北方的边境地区。他并没有暴露自己的实力,而是把大军隐藏了起来。只是派出很多探子去打探匈奴的动静。同时,他还下令当地的军民继续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叫匈奴掠夺不到什么东西。
时间一长,秦朝的士兵们都在抱怨无仗可打,中层军官也来说如果一直不打仗,会严重消弱士气的。但是,蒙恬和孟星渊依旧没有盲目开战,依旧在像一只狼那样耐心地等待着捕捉猎物的最佳时机。
阿凤数次提出她可以在某一个夜里,去匈奴的营寨,轻轻巧巧地杀了对方的首领。擒贼擒王,瓦解敌人。
孟星渊一直没有同意,他说:“别说是你杀了一个匈奴的军官,就是你杀了一个单于,也还会有另外一个单于站出来,继续和我们为敌。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秦朝的将士怎么样和匈奴打仗,怎么样对匈奴打胜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终于,一天上午,数个探子回来禀告,有一股约三千人的匈奴骑兵脱离了大部队,正在慢慢靠近,看样子应该是出来掠夺物资的。蒙恬大喜,立刻派出几十名士兵,化妆成放牧的牧者,赶着上百头牛和羊出了营寨,迎着匈奴的骑兵而去。
匈奴的队伍真的已经好多天没有抢到食物和物资了,所以才不得已派出了队伍,出来寻找吃的。当他们突然看到前面肥猪肥羊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还没等首领下令,他们就兴奋地催马飞驰,那些猪和羊在他们的眼里,早就变成了大块大块的烤肉了。
那些牧者也在拼命赶着自己的牲畜逃离,眼看匈奴的骑兵逼近,直接放弃了羊和猪,用力鞭打自己胯下的马匹,一溜烟地逃命去了。
匈奴人兴高采烈地捉住了猎物,心想今天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
收拾好了战利品,他们发现在自己的前面,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排排毡房大小的“手推车”,上面还竖着一根一根的硬刺,就像一只巨大的刺猬。
今天带兵出来的是一个匈奴的千夫长,他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条件反射似地下令放箭。匈奴的骑兵们立刻搭弓射箭,一阵箭雨落在了对面奇怪的物体上面。
可是,车厢是密封的,推车的士兵也全部躲在了车厢下面,这一波箭雨没有对秦军造成任何伤害。
那千夫长大怒,命令一个百夫长带着一小队骑兵去“试探”一下。这小队的骑兵,一边射箭一边冲了过来,待到了距离几十步的时候,突然从“刺猬”里也射出了一波箭雨,一下子就被射倒了大半。
十几个幸运的匈奴士兵终于越过了自己战友的尸体,冲到了“刺猬”面前,还未来得及看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就被刚刚还躲在车厢下面的士兵用长矛击杀了。原来,战车的把手内侧固定着几根长矛,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取出来。
一百个骑兵就这样连人带马地被消灭了,这叫匈奴的千夫长脸色大变,他大喊:“撤退,快撤退!”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立刻调转马头,沿着来时的道路撤退,虽慌不乱。
可是,还没有等座下的马匹跑多远,就不得不停住了,因为来时的道路和左右俩翼,不知时候被铺了一层金属的东西,根根泛着寒光的铁钉直至天空,延伸上百步。这是蒙恬趁刚刚匈奴人不注意,派出快马铺撒的绊马钉。
千夫长眉头紧皱,心说:“这又是什么东西?怎么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时,秦朝的步兵压上来了,并开始放箭了,遮天蔽日的箭簇射进拥挤成一团的匈奴骑兵队伍里。一时间,匈奴士兵的惨叫声响成了一片,他们吃了大亏了。
“冲,给我冲过去!”千夫长咬牙切齿地下了命令。一直都是自己放箭射别人,今天却轮到了别人来射自己,被箭雨吓破了胆子的匈奴士兵赶紧催动战马,冲进了密密麻麻的绊马钉。
可是,还没有跑几步,战马就被扎穿了马掌,惨叫着跌倒。马上的骑士不是被战马压死,就是被尖利的钉子刺穿了身体。
“冲回去,从正面突围。”这个千夫长还是有一些军事指挥能力的。他看出来了,如果一味地硬着头皮硬闯,还没有闯过这片“铁蒺藜”,他的士兵和马匹就会全部牺牲的。他快速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秦朝士兵的阵地。虽然阵地战是匈奴骑兵们最不愿意,也最不擅长的战争方式,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剽悍的匈奴骑兵们再次调转马头,迎着秦军密集的箭雨,踏上了冲锋的道路。他们没有射箭还击,只是放低身子,把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地藏在马头后面,不断地催打着胯下的战马。
这些骑兵手里握住的,不再是曾经引以为傲的弓箭,而是自己短小的刀或者矛。他们不擅长使用近战兵器,可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不冲出去就是死路一条,冲出去也许还会有一线生机。
秦朝军队则是停止了进攻,反而边射箭边后撤,不久就全部撤退到了战车后面去了。
匈奴士兵不断地有人中箭,不断地有人从马背上跌落,不断地有惨叫从身边传来……悍不畏死的骑兵们依旧在咬着牙冲锋。他们知道,只有冲过了秦朝军队的阵地,才会有机会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