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语文课,一下子又讲到了一部外国人的作品。
自然,课前李老师要求大家做好预习。
语文课的预习,虽然看似不是很重要,但是对于上课的效果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好了,大家预习了吗?”李老师笑着说。
自然,马上就是齐声的回答:“预习了。”
不过,随即李老师便抽起了王晟的书,显得生气的说:“能不能不要说谎?说谎鼻子会变长的,这自然段都没标,预习了什么?”
王晟自然觉得冤,于是马上说:“为什么?我明明预习了?”
李老师笑着说:“好,那我问你有几个自然段。”
听到这里,王晟自然沉默了。毕竟,自然段都没标,哪里知道总共有几段呢?
接下来李老师笑着说:“预习,自然要标好自然段,要不算什么预习。当然,内容通读也是很重要的。
自然,这么一来大家也算是明白了这预习的重要性。
接下来则进入了这堂课的正文。
李老师在黑板上遒劲有力的写道《最后一课》四个字。
接着,整个班级慢慢的被李老师带入一种比较奇怪的状态。似乎,这个‘小弗朗士’的角色一下子带入了所有人。
这么一来,一种‘国破山河在’的感觉就这么出现了。
似乎,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确实就是那么的无奈。
‘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似乎是相当悲怆的。毕竟,按照战胜国的要求就是——接下来的日子,这些孩子只能学习德语。
而母语课则只有这天的最后一课。
虽然,这战争是由拿破仑三世发动的,但是承担后果的则是整个法兰西。
自以为是的拿破仑三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阻止普鲁士的统一。但是,结果却是普鲁士国王威廉在铁血宰相的帮助下,在60多年前拿破仑加冕的地方加冕成为了德皇。
对于法国来说,兵败将亡,连国王都变成了阶下囚,敌国的国王在自己的皇宫完成了加冕。很明显,这么一来,国家的主权更加无法去谈。
而这堂乡村小学的景象自然就是战败国普通民众的一个缩影。
被迫学习敌国的文字和语言,活着看似毫无希望。
但是,也并不是毫无希望。
‘韩麦尔先生’说的确实非常有道理,似乎都德在接着‘韩麦尔先生’之口告诉所有人,千万要记住自己的母语。
虽然,由于失败暂时变成了敌占区,但是,只要还记得祖国的语言,那么终有一天,能再站起来。
不过,‘韩麦尔先生’看似轻描淡写的那句“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还是非常现实的。
李老师讲着讲着也留下了眼泪。
这段2000余字,相当于一章的文章显得非常沉重。
大概了解了背景,自然就开始了分角色朗读,听着李老师演绎的‘韩麦尔先生’,大家都显得非常动容。
自然,这么一来大家都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战争的残酷。
毕竟,国家不富强,战争就越发的残酷,而人们就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不过,课文中似乎也有些看不太懂的地方。
赵琪问吴真实:“课文中的‘法兰西万岁’为什么是两个字。”
自然,吴真实也没想明白。
不过,这似乎和全文的主线关系不大,于是吴真实想了想后说:“下课再问吧。”
最终,大家算是都明白了——作者借着‘韩麦尔先生’的口告诉大家,这样的民族绝不会灭亡,虽然一时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失败;但是没有忘记语言和文字的人们终有一天能重新站起来。
自然,下课之后吴真实和赵琪马上就围到了李老师身边问:“这个‘法兰西万岁’为什么是两个字啊。”
李老师有些无奈的说:“上面不是打了个括号说了吗?法文啊?你们两个怎么回事啊?”
自然,听到这话,两人马上落荒而逃。
由于这篇课文确实非常有内容,于是吴真实在接下来的信息技术课上打开了游览器,在搜索引擎中寻找相关内容。
这个过程中,吴真实找到了一篇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这篇文章讲述的则是抗战中,国立暨南大学搬离上海前最后一课的事情。
这是一篇更沉重的文章。
因为,这篇文章创作的时候,正是国家最为危难的时候;文章描述的时间点也是非常尖锐的一个时间点。
文章尖锐的痛斥汉奸对国家的伤害,并赞颂以实际行动救国救民的英雄。
随着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日本的进一步行动开始了。
1941年12月8日在租界中的国立暨南大学和往常一样上着课,不过为了学生和老师的安全,只要见到日本军旗就得马上下课。
老师们争分夺秒的讲述着,学生们也努力的记着笔记。
整个过程,和都德的《最后一课》使用的描述方式不一样。
因为,这用的是更加刻骨铭心的方式。
毕竟,都德的《最后一课》创作于战后法德之间相对和平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中,人们开始反思战争,所以是以‘小弗朗士’的口吻进行非常有艺术性的叙述,并告诉人们语言和文字的意义。
而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就是一把真正永恒的钥匙,可以让民族薪火相传的钥匙。
郑先生的《最后一课》则写在了最危难的时刻,国家危如累卵,呼吁大家积极加入抗战运动。
所以,都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使文章立意更加深远。
而郑先生的文章更多的则是在撕心裂肺的呼吁大家勇敢的站起来,因为在那个时候,时间真的不多了。
广袤的土地在敌国的军队的铁蹄下哭泣,无数的勇士用生命和鲜血扞卫国家的尊严。
郑先生不光在鼓励那些勇敢的人,叫醒那些沉睡的人,也在试图唤醒那些放弃的家伙。
虽然,郑先生没像都德一样的从军经历。
但是,这个时候,炎黄子孙面临的是比普法战争战败后的法国面临的更大更严重的危机。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