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道酬秦 第一卷 莫回头 第四章 卫鞅到来

《天道酬秦》第一卷 莫回头 第四章 卫鞅到来

作者:青癸 字数:4041 书籍:天道酬秦

  秦国都城栎阳,左庶长卫鞅官拜大良造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这个并不是很大的都城。对于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拍手称快,赞扬国君贤明,知人善用。称赞大良造卫鞅为姜公转世,再世管仲,大秦国用不了多久必定能大出于天下。

  变法初期,国人对于卫鞅颁布的法令不是很理解,更是遭到了众多贵族的联合抵制,但在卫鞅的铁血手腕以及国君的大力支持下,变法才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两三年之后,朴实的秦人才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变法的好处。

  秦人民风淳朴,敦厚老实,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庄稼能丰收,顿顿吃的上饱饭,甚至三五日能吃顿肉,他们就会非常的满足,心理就会念着国君的好,念着大良造的好。

  让每一个老秦人最为激动的则是军队关于军功的法令。秦人尚武,几乎每一个秦国的男子都需要上阵杀敌,军功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探囊取物,这让他们看到了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希望,心中也有了盼头。

  民众支持与军人的拥护,这才让卫鞅的变法能够在秦国彻底的实行开。这次改革的推行获利最多的则是底层的民众与兵卒,但是对于秦国贵族来说,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如今的卫鞅官拜大良造,总领全国军政,等同于第二个国君,各个贵族对于他的铁血手腕,其他贵族只能忍气吞声,丝毫不敢触犯他的威严。但在背地里依旧有一些暗潮在不断的涌动。

  国君府,秦国公嬴渠梁正与商鞅一边饮酒,一边商讨秦国下一步的变法策略。

  “君上,如今我大秦国经过变法已经国富民强,鞅打算开始第二轮的变法。即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修户籍,去除各个贵族的封地收归国有。”卫鞅放下酒杯正色说道。

  “其他的都好说,至于收回封地,你可曾想过其中的利害关系?”秦国公一脸忧色的询问。

  “回君上,鞅已经想好了对策,定会万无一失。”

  “好,你且放手去做,其他的事情我给你摆平。”

  听到秦国公的话,卫鞅感动至极,正是因为秦国公的大力支持,无条件信任,以及扫清了变法的阻碍,自己的变法才能够顺利的实行下去。

  又饮了一杯酒,秦国公似乎有些轻松,端起酒壶倒酒之时,笑着开口问道:“好啊,不知大良造从何地开始?”

  “雍城。”卫鞅平静的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秦国公倒酒的手停顿了一下,一道深埋在心底的倩影浮现在眼前,往事一幕幕犹如决堤的洪水,不断在脑海中闪现。

  “帮我看看那个孩子吧,两年了,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秦国公声音变得有些落寞。

  “君上何不亲自去看?”卫鞅反问。

  “唉,不去了,不去了,去了又能如何?始终是我对不住他们娘俩......”秦国公一口将杯中的酒水吞入口中,眼神呆滞的看着前方。

  看到秦国公此时落寞的神情,卫鞅也是心中一叹,自变法之初,君上披肝沥胆,为秦国富强日夜操劳,但是那件事情始终是他的一个心结。

  翌日,雍城城门,一位身穿白衣的男人,牵着一匹马,不紧不慢的进入了这座古老的都城。看到城中忙碌的景象,以及路上行人脸上淳朴的笑容,男子不住的点头。不时停下脚步,对着路人询问着什么。

  很快,白衣男子便来到国公府的门前,一个侍卫上前询问,当得知男子身份之后,急忙准备下跪行礼,但是白衣男子摆摆手,将手中的缰绳交给侍卫,便背着手朝着门内走去。

  走过萧蔷,白衣男子驻足在大政宫前,宫墙上斑驳的痕迹仿佛见证了大秦国百年的历史,透露着一股沧桑而又凄凉的气息。

  走过大政宫,就看到位于大政宫后侧的三间屋子,以及屋子前的一张小案几,还有案几后的秦川。

  现在已是秋冬交际的时节,午间的阳光没有夏日的炽热,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秦川就将竹简与案几从屋子里面搬出来,席地而坐,一边晒太阳,一边翻看竹简。

  似乎是感受到注视的目光,秦川抬起头,看到一身白衣的男子站在自己不远处,正一脸微笑的看着自己。

  秦川看着陌生的男子心中有些疑惑,于是从地上站起身来,对着男人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问道:“敢问先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进这国公府?”

  “在下卫鞅,见过秦川公子。”白衣男人躬身行礼。

  来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卫鞅,秦川心中一惊,随后赶紧向前走了两步,再次恭敬地朝着卫鞅行了一礼,“学生见过先生。”

  卫鞅不背着手站在原地,面带微笑的说:“我未曾教你,何时成你老师,你又何时成我学生。”

  “先生大义,在我大秦国危难之时不畏艰险,力主变法,遂使我大秦国国富而民安。为此,先生何以不能为我先生?”

  听到秦川的回答,卫鞅首先是感到非常的欣慰,一个孩童尚且可知变法的益处,更何况其他的大秦子民。但是转念一想,秦川长期在国公府内,又是如何知晓这些?难道是有人专门告知他自己要来的消息,特意让他这样说的。

  卫鞅心思急转,很快便恢复平静,走到秦川面前,拿起案几上的竹简翻看一下,是周礼中的春宫宗伯卷,于是便让秦川背诵上面的文字。

  秦川不敢怠慢,将竹简上记载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诵了出来。

  听秦川背诵完,卫鞅暗自点头,“不错,不错。”然后,示意秦川坐下说话。等秦川席地而坐,他也在秦川的对面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何以教我?”秦川问道。

  “哈哈,我不是你的老师,可没有什么能教你的,我只是代表国君过来看看你,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卫鞅看着秦川一脸轻松地说道。

  “先生大才,如何不能成为我的老师,这里安安静静的,一个人挺好。”秦川笑嘻嘻的对着卫鞅说道,没有丝毫的拘谨。

  卫鞅的眉头稍微皱了皱,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放弃了心中原本打算说的话,于是换了个话题对秦川问道:“不知你从何得秦国变法的?你刚才的话是谁教你的?”说完,便盯着秦川的眼睛。

  没有理会卫鞅的直视,耸耸肩,秦川有些无奈的说道:“如今先生的变法在我大秦国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我整日隔着围墙都能听到国民的讨论声,都在称赞先生为治世之能臣,秦国崛起的柱石。”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秦川几句恭维的话,确实让卫鞅非常的受用。

  “那你如何看这次变法的?”

  听到卫鞅的话,秦川撇撇嘴,脸上露出一丝的无奈,摊摊手对着卫鞅说道:“先生这是为难学生了,我一五岁孩童,焉能对国家大事发表评论。”

  听了秦川的话,卫鞅也是暗道一声糊涂,自己竟然会向一位孩童询问国之大计,这岂不是问路于盲。

  没等卫鞅继续说话,秦川稚嫩的声音则继续说道,“不过,前几日有一白衣老人托梦与我,与我讲了讲秦国现在的变法,对于秦国的变法赞誉有加,但...”秦川没有继续讲下去,抬头看了看卫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之色。

  “但说无妨。”卫鞅也被秦川的话引起了兴趣,开口催促道。

  听到卫鞅的话,秦川犹豫片刻,随后浮现一丝坚定的神色,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不再隐瞒,开口说道:“那位白衣老人说,现在的改革只是从表面上改变了秦国的一些旧疾,秦国此时的强大只是片面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让变法最终不至于功亏一篑。”

  秦川看了看卫鞅变得严肃的脸色,继续说道:“那位老先生还说,变法的根本在于废除井田制,将贵族的实力变成秦国的实力,这样才能保证,变法的最终成功。但是这样也会得罪所有的贵族,不管是新的贵族还是旧的贵族都将会把先生视为眼中钉,国君在世可保一世平安,但是若果国君逝世,恐怕会有五马分尸的下场。”

  “为了秦国,纵然身死又何妨?”卫鞅义正言辞的说道。

  看到卫鞅的表情,秦川眼神中闪过一丝的微笑,随后又很好的掩饰过去。一脸惋惜的看着卫鞅。

  看到秦川的表情,卫鞅脸上微露一丝怒色,任何对于变法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将是他的敌人。

  “老师,不要用那种悲壮的表情,那位老人又不是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法。”

  听到秦川的话,卫鞅眼神一挑,脸上浮现出一丝的微笑:“哦?难道那位梦里的老人连这个都教给你了?”

  “那个,那个,其实我做了两个梦。”秦川脸上略显尴尬的,挠挠头说道。

  “有何好的方法,快快道来。”卫鞅声音中有些急切。原本对于秦川的话他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秦川之后的话确实是即将实行的法令,这些只有国君和自己知道,因此对于秦川的话也正视了起来。

  “那个,老师,那位白衣老人说了,如果老师觉得方法可行,需要答应三个条件。”吕牧低着头不敢看卫鞅。

  “你先说方法,只要对秦国有用,那么就允你三个条件又如何。”卫鞅大手一挥,一脸豪气的说道。

  “秦国经年积弱,虽民风尚武,但陋习旧制以深入人心,变法之出用严吏酷刑,正是对症下药之举,然用军功换取耕田与旧制何异?此举纵然会提高军人奋勇杀敌之心,凝聚国力,但战能久乎?秦国一旦统一天下,没有战事,那些新贵族与当下的旧贵族又有何区别?”

  秦川的声音传入卫鞅的耳中简直是震耳发聩,此时他心中也是幡然醒悟,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战争是不会一直进行下去的,总有一天会没有战争,随后脸色变得有些严肃。

  “我也曾问那位白衣老人应当如何?那位老人摇摇头,只是告诉学生,秦国的变法不可只为一世变法,应该为万世太平而变。”秦川的话稚嫩但是却包含一丝丝的郑重。

  “先生,何以教我?”卫鞅此时正襟危坐,一脸正色的对着秦川虚心求教。

  “咳咳,先生,不是我教你,是那位白衣老人。”秦川一脸的无奈。但是看到卫鞅郑重的神色,于是对着卫鞅一字一句的说道:“那位老人说,变法兹事体大,需要仔细斟酌,但是对于眼前的变法,老人却说让先生多看看大禹治水的典故。”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卫鞅不断低声说道,眼神却越发的明亮。

  大禹治水是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而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通河道,将天下化为九州,引洪水进入大海。

  祸水东引,分而治之。卫鞅猛然站起,躬身就要对着秦川行礼。

  “先生不可,学生可当不起如此大礼。”看到卫鞅的动作,秦川赶紧的跑到一边。

  但是卫鞅还是躬身行了一礼,这才对秦川说道:“告诉那位白衣老人,他的三个要求我允了。就是不知道那三个要求是什么?不知是否告知秦川公子。”

  “先生,请原谅学生失礼,其实学生做了三个梦,而非两个。”秦川不好意思的说道。

  哈哈哈,卫鞅大笑起来。

  秦川赶紧从案几上抽出一卷竹卷,恭敬地递给卫鞅。

  看到早已准备好的竹简,卫鞅心道一声果然,也不拆穿,便展开竹简。

  竹简上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简单的三条。二百金,一块地,收秦川为学生。

  看完竹简上的内容,卫鞅皱眉头,前两条还好说,但是第三条,涉及到国君的公子,以及学派的传承,他不敢随意答应,还得询问国君的意见。思索片刻,心中便有了定计。

  “前两条我可以现在就答应你,至于第三条,需要国君的允许。”卫鞅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秦川躬身感谢。不久之后,在秦川的恭送下,卫鞅大步朝着府外走了出去。临走告知秦川,两百金几日之间就能送来。

  看到卫鞅策马离开,秦川松了口气,浑身的精神仿佛都被抽空了一样,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今天说的话是秦川早就准备好的,就是吃不准卫鞅是否会来,否则还需要麻烦车英帮忙。至于为何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引起卫鞅的注意,原因在于卫鞅已经是秦国的大良造,掌管秦国的军政大权,自己以后干点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卫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意志非常坚定的人,寻常人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改变他心中对于变法的认知,甚至还会引来他的斥责。

  而秦川则不同,首先他仅仅是一个五岁的孩童,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而对于做梦梦到的说法,秦川自然之道卫鞅根本不会相信,自然就能想到有高人指点秦川,这些话其实是高人借秦川的口转述给自己。

  而且卫鞅的师傅是一个世外高人,因此对于这个虚构出来的高人,卫鞅是不会有丝毫的怀疑的。而最后的那三个要求则是真正打消卫鞅疑虑的最后一道保险。

  前两个条件证明站在秦川背后的是一个有需求的人,这让卫鞅更加不会怀疑到秦川头上,而最后一条让卫鞅做老师,其实是秦川灵机一闪加上去的,因为只要顶着卫鞅学生的名头,以后做一些事情会更加的方便一些。但是让秦川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无心的一条,便卫鞅下定了收秦川做弟子的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