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唐立国以来,李渊就非常重视商业。
商业是财富聚集之地,商业是赋税之源,是富国强国的重要产业。
而商人,行走四方,见多识广,他们和众多的领邦接触,有时候可以获取普通人无法获知的重要情报。
每年的中元节,李渊都会召集大唐西市的大商人前往宫廷赴宴。
在宴席上,李渊曾与诸商人约定——行商路上,若有报效国家的机会,希望诸位能够鼎立支持,大唐不会亏待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
诸商人感念李渊对他们优惠的经商政策,一致表示,在自己的行商网络中,一定尽全力襄助李唐王朝的统一事业。
此时,随着四海渐渐平定,长安、洛阳等大城市也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
大唐西市中,富甲天下的大商人不乏其人。
因为大唐政通人和,海内渐成升平之象,因此西域胡商纷至沓来。
远至波斯、埃及、东罗马、东非的许多大商人,都在长安置办产业,以为长久的贸易据点。
……
这一日,李渊正在武德殿中批阅奏章,西市的大商人安西仁递上名刺,要求面圣。
此人和大唐开国功臣凉国公安兴贵是远房亲戚,粟特族,西域安国人。
安兴贵所在的安家是凉州望族,家族世代行商,财富巨万。
不仅如此,他的家族还是凉州的祆教首领——萨宝,萨宝之位在他的家族世代传承。
自北魏以来,这个家族就在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商路上行走了。
安兴贵和安西仁的远祖同为西域安国的王氏成员……
此际,安西仁和他管理下的千余人的商团常年行走于洛阳、长安、敦煌、可汗浮图城、碎叶城,甚至远到巴格达、亚历山大城,他对沿路的方物、地理、人情、风俗极为熟悉。
在行商网络之中,安西仁的商团以自己亲自驯养的游隼传信。因此,情报极为迅捷便利。
……
李渊见到安西仁递上的名刺,知道事情不小,于是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立即召见。
李渊见到他之后,连忙屏退左右。安西仁则急忙行了君臣之礼。
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陛下,敝臣有要事禀报,事关大唐国运。”
李渊很随和,说道:“不妨直言!”
“西突厥将败,薛延陀与东突厥将兴!”
“何以见得!”
“统叶护可汗的叔父贺莫咄把持西突厥财政大权,与统叶护可汗日渐离心,统叶护可汗自恃武功强盛,又用政苛猛,对叔父的意见往往强压解决。依汉人的话来说,这是同室操戈,衰败的征兆。”
李渊叹了一口气,又问道:“薛延陀自不必说,他们已与我大唐结盟,你何以预见东突厥将要再度兴起?”
“陛下可知春季的时候吐谷浑准备偷袭长安?”
“确有此事?”
“千真万确。敝臣为了劝阻吐谷浑可汗伏允,将我今年从西域经商的全部所得都给了他。并且劝他早日收兵,得罪了大唐,祸患甚至灭亡很快就会到来。因为大唐虽未一统江山,但蒸蒸日上,迟早会强大起来。他这才道出实情,说自己不想与大唐为敌,是颉利可汗以出兵支持为条件,约他一同偷袭长安。”
李渊虽面不改色,但心中着实一惊。彼时,武牢关之战用尽了大唐的精兵和物资,长安正是空虚之时。
颉利可汗之阴鸷,又让他再次领教了一番。
此时他还没有统一漠北草原的各方势力,如果让他得了势,必将是大唐的一大劲敌。
话,点到为止。
李渊挥手制止道:“爱卿不必说了,朕全明白了。爱卿公而忘私,你的财货损失将由国库拨付。再者,春季之事,为何现在才报?”
“敝臣当时认为,事情已经解决,就那样禀报,有邀功之嫌,这样做是敝臣深以为耻的。现在再报,是希望陛下对今后的事情有个防备之心。”
李渊不住地点头,然后说道:“你的族兄安兴贵如今是我大唐的凉国公,你如果有意在大唐做官,朕也可以给你安排。”
“敝臣是懒散之人,挑不起当官那样的重担,陛下的心意敝臣就心领了。”
“真是纯臣啊!你和你的族兄一样的明事理,当初他带领祆教教徒万余人在凉州保境安民,并且劝说割据凉州的李轨归附大唐。而如今你又舍财取义,帮助大唐免除了一场祸患。”
“敝臣也是读过《春秋》的,郑国商人弦高义举,令敝臣钦佩!家国之情,自在本心,岂因福祸趋避之?”
李渊哈哈大笑道:“爱卿高义,弦高恐怕不及!”
……
为了弥补安西仁的损失,更兼他还身负为大唐刺探情报的使命,李渊干脆将河西走廊的皮革、马匹、铁器、药材等的官方贸易,全部交由他来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