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纵横名人圈 第140章 昆山科技园初见郭台明

《纵横名人圈》第140章 昆山科技园初见郭台明

作者:最后一只蚂蚁 字数:1905 书籍:纵横名人圈

  江枫的电子公司落户到了江苏昆山科技园,他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当地的各方面优惠条件比其他地方好。

  就在江枫的公司紧锣密鼓地建设之际,昆山科技园又迎来了一家电子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企业的名字眼下还名不见经传叫富士康。

  富士康的老板叫郭台明,他从1988年来国内建设工厂发展,距离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此次在昆山科技园工厂是他在国内成立的第三个。

  其他人可能现在还不清楚这个企业,可是,对于江枫来说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全球五百强、代工之王、血汗工厂都是它的荣誉。

  郭台明的发家史江枫当然也是同样清楚的。

  1974年,他遇到了创业的机会。

  从朋友那里获得了一个消息,他认识的外商公司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想找公司承接生产。

  面对有现成的订单,顺势办一个厂肯定赚钱,他和和几个朋友凑足资本30万元,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15名招聘来的员工,还有租来的70平方米厂房,这就是他放飞梦想的地方。

  郭台明根本就没有想到公司刚一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料价格大幅上扬,加上缺乏经验,一年后,30万元资金很快亏得精光。

  1975年,合伙的朋友决定撤退,原有股东逐一退出,郭台明不想公司就此倒闭,又借了一笔钱,硬着头皮独自把工厂顶了下来。

  时值黑白电视机刚刚在湾岛兴起,新鸿海的第一单业务是制造电视机选台的旋钮,一年后开始赢利了。

  郭台明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时,他并未买房置地,而是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厂。

  1981年,郭台明决定进入电脑行业的相关领域。

  1983年,鸿海公司开发出了电脑用的连接器,正是这个小小的举动使公司开始与电脑厂建立了关系,也使鸿海进入了PC领域。

  这一年他的公司员工人数扩大到了300人,资本从1982年的1600万增加到1983年的4600万。

  利润微薄的鸿海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1988年5月下旬,郭台明的身影出现在了深圳,这是他第一次来国内进行商务考察。

  打开国门的深圳让郭台明看到了新的希望,这里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还有各种各样的招商优惠措施。

  1988年6月6日,郭台明决定将公司布局延伸至国内。

  富士康在深圳投资设厂的基地最初是深圳海洋厂,1992年又增加了深圳黄田厂,1993年再增加了江苏昆山科技园厂。

  深圳富士康海洋厂刚刚建立时,郭台明只是租了一个5100平方英尺的厂房,招揽了当地150人名员工,他在国内的生意就是这样起步的。

  江枫与郭台明见面,是在当地有关部门举行的宴会上的。

  出席此次活动的江枫,他的身份是宏图电子公司的副总经理,郭台明看见年轻的江枫,还以为他是公司老板家的少爷。

  等到他们闲聊了几句后,郭台明对江枫是态度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转变。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实在是不一般,谈吐、见识根本就不是同龄人一个具有的样子,特别是对富士康这种加工厂式的企业,更是有闻所未闻的独到见解。

  能够有今天的业绩,对郭台明来说那是他一步步拼出来的。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郭台明有个“三不原则”,即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不任意拍照。

  可是。今天他自己破例了,拉着江枫让别人给他们两个人拍了几张照片。

  “我是一个工作狂,做生意靠的是苦干、实干、拼命地干,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自创业以来就没有休过3天以上的假。”

  “我的脾气急躁,有时候遇到时间要求特别急的任务,我甚至直接冲到生产第一线,卷起袖子开始操作机器。”

  “我觉得咱们两个人就像是忘年交一样,有许多话能够与你谈到一起来,要是早几年认识你,我也不至于那样辛苦了。”

  郭台明对江枫说这些话的时候,言语之中充满了一种深深的遗憾。

  “我其实就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你可不要把我看成是什么特殊人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做生意就是要谋利的。”

  “不过,人这一辈子赚多少钱才是够呢?”

  “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因此,在钱财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赚钱是为了生活,可生活的全部内容不仅仅是赚钱,我认为所有人都追求的是努力奋斗过程中的那种快乐。”

  郭台明被江枫的一席话给感染了,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在美国开拓业务时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到美国去争取订单的经历,郭台明现在还无法忘记。

  那一次客户没有马上谈生意,他只好在公路旁的一家小旅馆里等。

  等待的时间总是那样难熬,他又舍不得花钱去找乐子,只好哪里都不去,每天只吃一顿饭,每顿饭就是两个汉堡。

  等了5天后他终于见到了客户,但是客户只给了他5分钟时间:这是一张产品的蓝图,你们先提交报价吧?

  1989年郭台明去美国拓展业务时,为了赶路他请了一位美国司机,两个人可以轮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

  通常是一早先去拜访当地一家公司,接着开车出发到下一个城市,然后下午就可以抵达,继续拜访第二家公司。

  在傍晚结束前上路,在晚上十点前到达下一个城市休息,隔天一早就开始再拜访当地的公司。

  就这样一天跑三个城市、拜访两家公司,两年下来,他常对朋友开玩笑说:我连高速公路旁的美国知名连锁餐厅的菜单都会背了。

  “饿的人,脑筋特别清楚。”郭台明悄悄地喃喃自语。

  郭台明自己开车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也正是如此他给富士康跑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未来。

  江枫对郭台明的成功没有什么惊喜,因为他的这种人海战术、低成本的经营方式是可以复制的。

  就在这个时候的深圳富士康工厂里,有一个名叫王莱春的打工妹,10年后离开富士康创立了一家同样模式的企业立讯公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