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书海阁全拼)找到回家的路!
昭王长赢十一年,二月初一。
料峭的春寒尚未过去,有钱的人家门窗紧闭,点着火盆取暖;没钱的人家瑟瑟缩缩,用稻草御寒。
天已大亮,辰时将至,却没人出门。
相反,庐龙城内外,乃至城郊,家家户户,全都聚集在正厅里,整整齐齐地站着,面朝北方,有人神色肃穆,有人面露不耐,也有人十分好奇。
早在大半个月前,里正就挨家挨户敲门,三令五申,说今天辰时正,朝廷将有大事宣布,所有人都必须留在家中,朝着王宫的方向,以聆听圣训。
一旦有违,不光自家,整个“闾”(一条巷子的一侧,共二十五户人家)全要连坐,发配去当囚犯。
假如举报有功,可以不受株连。
正因为如此,百姓们与其说是面朝北方,倒不如说目光一直在窗户上打转,一旦看见有人乱窜,就立刻冲出去将那人拿下。
事实证明,除了贫民窟发生几十起纠纷外,其他地方,暂时还没几个人有那么蠢。
辰时正。
沉闷的钟声,在庐龙城上空响起。
无论身在城内,还是远在城郊,钟声都清晰到犹如近在耳畔。
然后,便是文绉绉的祝词响起。
这令很多处在贫民窟,或者贩夫走卒聚集地的百姓两股战战,当场就跪了下去,认为神迹降临。
但也有些胆子大的,尤其是那些自战场上归来,看过“巫”种种神异之处的士兵们,与自家兄弟交头接耳:“说话这人谁啊?”
“嘘,这可是大官,左丞相呢!”
“他在说什么?”
“我也听得云里雾里,好像是歌颂大王武德昌盛,连克三国?说老天庇护咱们昭国,庇护大王,才有今天?”
“这种事情还要他说?谁不知道?”
大部分淳朴(且没上过学)的百姓,对引经据典,晦涩繁复的文章,别说看了,听都未必听得懂。
卫涣声情并茂地优美朗诵,在他们看来,简直就和催眠曲差不多。
当然,庐龙城中,也不乏文人墨客,听见卫涣逐一细数殷长赢即位之来的武功,便有人嗤笑道:“昭王果真好大喜功,竟用这等法子,彪炳他的功绩。”
话虽如此,但怎么听都觉得酸溜溜的。
全城之人,听卫涣之声,如同身侧耳闻,如此神迹,却被用来歌功颂德,真是……好生羡慕!
若他们写的文章能被这样传颂,大名必定响彻天下,从此富贵荣华,娇妻美妾,应有尽有。
待到卫涣念到最后,大部分人都还摸不清头脑,小部分人以为这是昭王炫耀功绩的新方式,琢磨着是不是投其所好,写点拍马屁的贺词。
直到最后那句,“有请国巫”,所有人才打了个激灵,提起精神。
对庐龙城的百姓来说,国巫大人是一个谜。
笼罩在这位大王亲妹身上的神秘光环,以及一应事迹,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有人说她秉性温柔,体恤百姓;有人说她野心勃勃,贪恋权力;有人说她性格傲慢,不尊长辈;也有人说她清高自许,看不上任何人。
好也罢,坏也罢,与“国巫”有关的流言,总和大王的野史一样,令人们津津乐道,反复品尝。
当然,大部分百姓都觉得,国巫大人性格如何,暂且不提。论对国家的贡献,那是没得说。
修桥铺路建水车,却不征徭役,这难道还不好?
正当百姓们又好奇,又期待,想知道国巫大人会说什么时,却在听见殷姮第一句话时,便齐刷刷地怔住。
【昭王九年,三月,卫国灭,拔十二城,昭国将士战死一万七千八百一十五人。】
【同年五月,梁国灭,拔三十七城,昭国将士战死七万两千六百七十一人。】
【昭王十年,九月,祝国灭,拔六十二城,昭国将士战死十七万九千三百二十六人。】
整座庐龙城,安静了下来。
【将士百战,马革裹尸,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负此生。君王赐爵位财帛,以酬战功,令将士妻儿安顿,后方无忧,此乃昭国百年之行。】
【然,刀剑无眼,归期难待。】
【有寡居之女,无力抚育雉儿者;有身体、面貌残缺,从而自戕者;有衣锦还乡,只见山间荒冢者。】
说到这里,殷姮停了一下。
庐龙城中,啜泣不绝于耳。
昭国的军功田宅爵位制度已经实行了近百年,谁家没有被征的男丁,没有一去战场就再也回不来的亲人?
运气好的,还有几封家书,以及朝廷恩赐的爵位,能证明这个人存在过。
运气不好的,一个首级没捞到,缺胳膊断腿回来,怕拖累家人,就直接自杀了。
还有不少男人,背着行囊去了战场,等三五年回家一看,父母已经没了,细君被人抢走了,孩子也全都饿死了。
靠军功发达的幸运儿比比皆是,也激励着人们奋进,但更多的,却是辉煌之下,数不清的血泪和悲剧。
【国家之兴,军功为要。】
【将士奋力在前线厮杀,家中妻儿,自当有所依靠。】
【自今之后,昭国征兵,毋须自带干粮、衣物、武器,皆由国家发放。】
【为供军中衣物之需,特在王都东郊,开办纺织工厂。招收女工,统一制衣。】
【制衣女工,每日工作四个时辰,免费发放两餐,并支付一枚五铢钱为工钱。若家中路远,或衣食无着,没有住处者,可提供住所。】
【其余工种,按相应规定,发放工钱。食宿比照女工,一应等同。】
【招工年限,十四至四十,家中有殁于王事者优先,识文断字者可放宽年限。】
【若有意愿者,明日辰时正可前往东郊报名,初次招工时间截至至三日后,酉时正。】
【报名结束,七天过后,公示录用结果。】
【以上,完毕。】
鉴于殷姮这番话实在太直白,负责仪式的三公九卿们决定挽回一下朝廷的颜面,奉常立刻接下来发言,用繁复优美的诗歌,拼命歌颂这一德政。
但百姓已经没心思听了。
“以后征兵,我们不用负担任何支出,全部国家出钱”和“国家招收女工,管吃管住还开这么高工钱”的消息,犹如****,搅乱了庐龙城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