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
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yè)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建安十一年(206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
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号令四方,您的形势将会大去。”
曹操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于是,继续出征。
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
张辽壮气奋发,力劝曹操接战,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斗心,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成阵形,于是将自己的麾旗授予张辽暂用,任命张辽为前锋出战,于是张辽引军突击,大破乌桓,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
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
此时张辽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借此惑乱他人而已。”
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这次平乱,事关重大,要不是张辽沉着冷静,处变不惊,险些闹出动乱。
…… ……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
当时梅成诈降于禁,于禁引军便还。
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潜山自守。
潜山(今为安徽省潜山县)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
张辽意欲登山进兵,他的手下将领都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
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
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
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
于是增张辽的食邑,假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末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也就是说,持假节者,有生杀大权)。
…… ……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馀人马屯守于合肥。
这个时候,张辽没有随军女人,他就暂时征用了合肥城里的昌倡馆(汉代相当于现在的妓院)的一个姑娘,陪着自己,这个姑娘后来怀孕,生了一个女孩儿,张辽征得姑娘的同意,把她们母子一同送回了洛阳自己家中,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个女孩儿名字。
…… ……
建安十八年(213年),与臧霸同为征濡须口的前锋,攻破孙权江西营,擒获孙权都督公孙阳。
孙权大将吕蒙奇袭攻下庐江的皖城,张辽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无奈被迫退军。
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
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
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
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
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
于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
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亲手斩杀了孙权军队的数十人和两名将领,并于阵中大呼自己的名字,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
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逃到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
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
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余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
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张辽。
早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曹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定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示叹服。
孙权攻打合肥十余日,始终攻不下来,于是还军退师,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几乎捉住孙权,江东名将陈武亦在此战中被击杀。
…… ……
曹操闻此,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
张辽大败孙权一事震惊孙吴,计《三国志•吴书》连裴注中,述及此事的列传有七篇。据《魏略》记载,此役之后,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这就是“张辽止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