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夜里,林舟躺在沙发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看别人在台上表演,和自己上去那完全是两码事。
看着台下密密麻麻注视着自己的眼神,林舟顿时感觉到莫大的压力,生怕下一句词会唱错。
不过这次还好,虽然心中紧张,但终究是没有犯什么大毛病,看来这半个月的练习确实没白学。
林舟今天唱的歌名叫《京城一夜》,是前世一首有些年代感的歌。
戏剧这种艺术,要常人深入其中才能理会它的美,但现在许多人只凭第一印象判断一件事物,戏剧第一眼在他们看来甚至有些滑稽和可笑。
而这首歌却可以很好的掩盖这个缺点。
动感的摇滚风格在加上高潮部分京剧的唱腔,让人能在一瞬间体会到这种传统艺术所带来的震撼。
摇滚与中国风的结合,让人欲罢不能。
林舟对今天自己的表现还算是差强人意,他已经把这段表演拍了下来,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上传到网络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呀,尤其是戏剧这种几乎已经快消失的艺术,不再多加宣传,唱的再好也没用。
另一方面,真正的提高戏班子的实力,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林舟今天唱的《京城一夜》只能算是打了个擦边球,大众更喜欢的还是其中摇滚的风格,中间的唱腔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不过这也够了。
先混个脸熟,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真要吸引人来看甚至学习戏剧,那么戏班子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第一观感。
林舟走了时候给了他们二十万块钱,让他们顺便把明城大剧院里面小规模的翻修一下,尤其是台下的观众席,林舟甚至都能闻到一股霉味。
当然,明城大剧院肯定不是杨班主这个班子的,他们只是过来演出的,这剧院真正的拥有者是当地的一所公司。
林舟过去开了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的价格,就顺利了把这个剧院租了下来。
剧院原来的老板都笑开了花,明城大剧院地段好是没错,但真要拆迁的话那还不知道要等几年呢,他把这里要拆迁的消息传出去,只是为了哄抬明城大剧院的价格罢了。
想不到啊,还真有冤大头愿意接盘了,这人一看就知道是地主家的傻孩子。
林舟确定是地主家的孩子,但傻不傻那就不知道了。
怕林舟反悔,剧场老板给了林舟很大的权限,换句话说,只要不把这个剧院拆了,那就随便他造。
剧场门外,杨班主看着这一大笔钱属实有些不敢接,毕竟这个年轻人口中的父亲根本没看到。
但当他看到林舟那辆一百万多万的宝马时,心中顿时放心下来,心安理得的拿了这笔钱。
林舟躺了一会儿,这才睁开眼睛,刚刚洗澡都洗了不少时间。
不得不说,学唱戏这东西若不是因为喜欢,还真学不下去。
光是脸上画的那些浓妆,就让林舟很受不了,哪怕是已经卸妆这么久了,他依然觉得脸上有种油腻感。
“对了,还没看看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呢。”
林舟打开软件,点进去了任务详情。
“完成度百分之十二,还可以吧。”
这时林舟发现自己的声望点多了两千多,他赶紧打开个人信息一看,原来自己的歌者等级和演员等级都到了lv1,这两千点都是升级的奖励。
至于剩下的几百点,那是今天登台的奖励。
“想不到啊,今天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林舟又看了会自己的小说,小朱编辑还是很负责的,每天都准点更新,连下面的书友都纷纷留言,作者是不是被夺舍了。
他打了个哈欠,关上了手机,准备睡觉了,自从陈晚走了后,林舟也没有回到卧室里睡,而是依旧睡在沙发上。
“这里应该没我什么事了,明天买票准备去沪市吧。”
本来林舟明天就要去的,不过因为系统的任务,耽搁了一天,他也只能改签。
不过离开赛还要一个星期,时间上还来得及。
…………
而此时的常嘉怡却是睡不着。
她正在熬夜剪辑片子和写稿子,争取明天早上把这篇报道发出去。
本来剪辑视频这种事,是有专门的人处理的,不过现在都晚上了,人家都下班了。
而且他们手上的任务也不少,等常嘉怡把原视频传过去,得到成片最少也要三个工作日以上。
对于她们这些新闻工作者来说,时效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等别人都报道完了,你再去吃人家吃剩下的,不单单有抄袭的嫌疑,还得被观众骂炒冷饭。
常嘉怡可不敢保证今天那里只有自己一个记者,毕竟明城大剧院虽说现在不行了,但最后一场演出还是很有报道意义的。
配上什么《你可能不知道,这种传统文化的消亡!》《震撼人心!千年艺术的最后绝唱!》《戏剧究竟算不算民族文化糟粕?》这样的标题,说不定还真能成一个爆款。
而且常嘉怡可以确定,这段视频放到网上,就算不能形成爆款,那也至少可以引发音乐圈的风潮。
原因无他,台上那个俊美无双,雌雄莫辨的角儿唱的实在是太好了,那戏腔一出来,常嘉怡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段视频她都循环看了十几遍,依旧还有强烈的震撼感。
常嘉怡入职已经五年了,当初凭借的优异的成绩考进的燕京电视台,本以为凭着自己一流的学历,能够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可是现在给了她迎头一棒。
能进燕京电视台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常嘉怡引以为傲的学历在这里只能算是普通,工作能力也只能说是一般般,这水平已经是泯然众人了。
要是她是台里的王牌记者,也就不会被派去拍明城大剧院了,而是去访谈那些政商界的大佬了。
不过,今晚这一切都要发生改变了。
常嘉怡想到此,神情更为兴奋,顿时感觉干劲更足了。
常嘉怡为了当记者,当时读大学的时候,可是参加了不少大赛,也拿了一些奖,这参赛的片子都是她自己剪辑的。
终于,又奋战了两个小时,稿子和视频都做好了,一片崭新的报道横空出世。
“该取个什么名字呢?”
这时常嘉怡犯了难,忙活了这么久,要是不取个好标题,那就太可惜了。
“有了,就叫这个名字!”
常嘉怡想了许久,终于在电脑上打了一个标题。
《摇滚与中国风的结合!戏剧的复兴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