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后,全名节度留后。
这本是乱世之中节度使给继任者的职位。
节镇的节度使既是地方最高长官,也是军队的实际掌控者,在乱世时经常需要带兵出征。
战事一起就会有人死,死的有可能就是节度使。
为避免自己死后节镇陷入争夺权力的混乱,节度使会在出征前设立节度使留后,将继承人提前定下来。
等到五代依次更替, 许多乱世中延续下来的官位就产生了职权上的变化。
在眼下的周朝,节度留后并非节度使的继任者,而是为一些本官不够节度使级别,但实际行使节度使权力的官员准备的职位。
在实行使职差遣制度的当下,节度使是一个很特别的官阶。
它既是从一品的本官职位,也是拥有实权的实职差遣,还是地方一州的别称。
而某些特殊情况下,朝廷会启用一些本官未到节度使的官员来担任实际节度使。
这样的官员就会得到一个节度留后的差遣。
若是这位节度留后在任上表现不错,那他就有很大概率转正,也就是本官升任节度使,同时继续行使节度使权力。
说回沧州留后李彦頵,此人本是郭家招揽的商人。
当年郭威发迹后,需要一些帮手来协助他将权力变现,李彦頵这位山西商人就这样投到了郭家帐下。
待到周朝建立,李彦頵完成了华丽转身,以商人身份摇身成为封疆大吏。
他从刺史干起,如今已成了沧州横海军节度留后,离节度使的巅峰仅有一步之遥。
郭荣年轻时也跟着他当了一阵子商人,所以才会在继位后多方照拂他,即便他有过数次违法乱纪之举也都被郭荣给保了下来。
然而他的宦途终究是走到了尽头。
一听李延庆提及这李彦頵,吴廷祚顿时就反应了过来:“你是说让令伯父替代这李彦頵?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这年头若不是实在当不了官,谁会主动向朝廷请辞?
李彦頵经商的时候常年四海奔波,钱确实是赚得盆满钵满,可同时也攒下了一身的毛病。
现在人过五十, 靠着年轻身体强压下来的各种毛病就一齐钻了出来,将他折磨得不成人形。
哪怕宫中派了御医去沧州诊治也无济于事。
沧州横海军乃是周朝东北部边防重镇,便是到了历史上的北宋也是如此,水浒中的林冲就是被发配去的这个地方。
李延庆轻轻点头:“正是如此,韩令坤虽执掌河北边防,可他的驻地仍然只有新归附的幽云四州,沧州地处河北最东北,直接与契丹接壤,伯父若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伪造出来的紧急军情就足以瞒过范质。”
吴廷祚抚着乌黑浓密的长须略一思量,又发现了问题:“你这主意确实不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令伯父如今仍只是刺史,离节度留后可足有三阶的差距,一夕之间恐怕不好安排。”
“有枢相相助,我想这应该不是问题,况且我那伯父驻守深州已近七载,期间矜矜业业没出过半点差错,升任节度留后当能服众。”
李延庆说的那是句句属实。
按照规矩,李家老大李重兴,以及李家老三李重赞早就该升官了,可就是因为李重进在军中身居高位,使得他的两个兄弟在宦途上止步不前。
周朝建立的时候李重兴、李重赞就是刺史,现在皇帝都换两茬了,他俩仍是刺史。
现在李重进已从禁军卸职,他的两兄弟也该到升官的时候了。
“你说得确也在理,但这事我无法保证,只能尽力而为......”
吴廷祚面色有些纠结,他很快又问道:“而且你想过没有,可供范质征召的武将不光有令尊,还有赵匡胤甚至张永德,就算令伯父真当了沧州节度留后,也用伪造的紧急军情满过了范质,可又该如何确保这领军之位一定能落到令尊手上?若最后是赵匡胤领兵出城,而令尊留守开封,又当如何?”
别看吴廷祚表现得像个杠精,可这确实是构筑方案的策略之一。
提出一个方案,而后不断寻找其可能出现的漏洞,并完成对漏洞的填补,最终就能得到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兵变本身就是具有高风险的夺权方案,正在策划兵变的还不止李家一家,这更是极大拔高了这一方案的风险。
由于李延庆之前给范质进言献策,现在的周朝同时拥有李重进、赵匡胤、张永德三位经验丰富的武将可供调遣。
遇到突发战事,一人领兵出征,余下一人或两人守卫开封就成了必然选择。
李延庆右手食指下意识地轻巧扶手:“这个问题我有考虑过,也的确很棘手,而且直到选将之前都无法解决,但事在人为,到时候我们只需全力争取即可,更何况守城也不一定就会落后于人,赵匡胤此刻的想法定然与我们一样,也志在皇位,若是他领军出城,八成就会在半途上发动兵变,而家父便可名正言顺地接管开封,并携天子号令各方节镇勤王,这样说不定反而更容易成事。”
“咦,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吴廷祚的脸上先是讶异,而后竟泛起了笑意:“嘿,若是只有一人图谋兵变,那领兵出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现在盯着皇位的不仅是令尊一人,那完全可以让赵匡胤领兵出城,令尊在城内镇守。”
李延庆补充道:“这还是要看兵力的配比,目前城内有十万禁军,如果能带七万以上的兵马出城,那无疑是出城最佳,而若是只能带半数兵马出城,那守城就是更好的选择。”
“确实。”
吴廷祚微微颔首:“总之,还是要先将伪造军情的事情搞定,这几日我会在枢密院里探探口风,你也可先与王溥沟通一下,看他能否出一把力。”
李延庆目前仍在不间断地“贿赂”王溥,送进王府的各色古籍足有数千册。
王溥承了李延庆的情,在某些看起来不那么关键的决策上会倾向于李家。
譬如在这次的开封知县遴选中,就是王溥举荐了吕端,最终让这个肥差落到了年仅二十四岁的吕端头上。
况且王溥又不是愣头青,他哪能不清楚现今的局势?
他看似是因为古籍而倾向李家,实则是想为自己提前找座新靠山罢了。
这事情他爹王祚就干过,王溥不过是复刻罢了。
李延庆自然也能猜出王溥的心思,倒也乐得用古籍当借口。
王溥现在是三相,是官场上的体面人,张口靠山闭口造反的多不文明。
“这几日我就会往王府送一批古籍,我那叔父接替沧州节度留后足可服众,想来王溥应当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