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皇帝 少年皇子 第五十六章 廷尉属官

《大汉皇帝》少年皇子 第五十六章 廷尉属官

作者:一木难支 字数:2647 书籍:大汉皇帝

  如此,刘荣平日除在宫中参与朝议,其余时间几乎尽皆都在廷尉署中处理刑案。不过半个月刘荣处理起此种事已然是轻车熟路。

  但整日忙于应付此等事,整日也无暇顾及其他,刘荣便有些厌烦,原想令那属官李执处理。

  不过经过数日观察,发现此人虽也是深明大汉刑律,但却竟然也是个见风驶舵之人,与廷尉署中其余官吏皆是格格不入。若是将事件都交于他,必然是要坏事。

  至此,刘荣终于知道,郅都为何将此人派给自己调用…………

  不过此时,刘荣又想起来,他在霸陵时,还举荐了一人到老师贾谊处。

  此刻用一人为廷尉属官,这种小打小闹之事,相信父亲应不会说什么,刘荣心道。

  如此,便决意到老师家中,去寻那主父偃,此时因老爹天子刘启已命其可出宫行事,虽不能与诸多权贵结交,但学生要见老师,应也是可以见的。

  这日一下早朝,刘荣先到宫中参拜母亲栗姬,之后便出宫,乘马车直奔郎中令府中而去。

  栗姬因栗宗之事,还是有些生刘荣的气,但刘荣每日都准时来向其问安。儿子与侄子,栗姬当然知道自己该选择哪儿个亲近,固此则渐渐原谅刘荣,也不再提及那事。

  待刘荣到了郎中令府门前下了马车,王声立即前去通禀,片刻过后,贾谊身边一身黑色长袍,满脸欢笑的从中走出。

  道:“殿下来此,为何不提前通知臣下”。

  刘荣也是行一礼道:“学生来见老师,位提前通禀,老师勿怪”。

  贾谊连忙上前扶起,刘荣道:“臣子怎能受殿下之礼”。

  两人相视一笑,便齐步走入堂中。

  行至府中,刘荣见一幼子,向贾谊跑来,后面还有几名奴婢跟随。那幼子边跑边叫道:“爹爹,爹爹”。

  贾谊伸手抱过那幼子,刘荣问道:“老师,这是……”。

  “哈哈哈,上次殿下到府中,此子还在襁褓之中,固此并未见过,此乃我二子,贾垣”。

  刘荣笑道:“原来是老师二子,此前还真未见过”。

  说着,从衣袖中拿出一玉佩,递给贾谊道:“此前学生不知,老师喜得二子,这便算是学生对老师的恭贺之礼”。

  贾谊连忙拒绝,刘荣虽已至汉朝十余年但还是难以理解汉时之人对玉的喜爱。自高皇帝刘邦起,汉朝历代王室下葬之时,都要穿戴金缕玉衣,固此民间对玉之喜爱更为甚之。

  有言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固此贾谊才会拒绝。

  刘荣笑道:“老师不必如此,此并非稀世美玉,只是平常之物。 《庄子-山木》有言,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今日学生身旁别无一物,固此还望老师能收下”。

  闻言,贾谊也只得收下,又言道:“那便谢过殿下”。

  之后,贾谊便命奴婢将贾垣带了下去。

  待两人相对而坐,刘荣问道:“学生至霸陵守陵一年,不知这一年中,老师一向可好?”。

  贾谊闻言,哈哈大笑:“此一年中,我依殿下那一言,向天子进言以夷制夷之策,不想竟有奇效,这才可以升任九卿之职”。

  刘荣闻言,也是疑惑,心道:什么?依我之言?

  问道:“老师,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老师所言之为何?”。

  贾谊大笑之,道:“殿下难道忘了,原在太子宫中之时,臣为殿下授课。殿下曾言道,在一古籍之上见到一句话,曰为:羌胡相攻,为国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此乃上兵之道。

  后来臣闻言,匈奴与月氏交战,甚觉殿下所言不错。于是,便以此向陛下进言,以夷制夷,策反乌孙,不想竟有奇效,匈奴因此而受重创”。

  至此,刘荣才彻底对自己的老师贾谊的才学有所认知。

  自己当年在太子宫读书之时,时常会说一些后世典籍中的话,不想贾谊竟能将其记下,充为己用。固此,刘荣看贾谊得眼神都有些变了…………

  遥想当年,贾谊刚刚在河南郡奉孝文皇帝诏书,入长安为博士,不久便向孝文皇帝上书《治安策》。

  此奏疏中,有三条谏言,一位“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二者,因匈奴连年侵犯汉境,固此贾谊提出,和亲虽能保一时之安,却无法长而用之。

  应与匈奴互市,令其嗜汉财物,又有一策奖赏外族来投,以高官厚禄许之。文帝以为这确实是一妙计。

  便采纳之,命人于上郡云中,北地数郡中开设边市贸易。匈奴贵族,整日只能穿那些皮革衣物,用一些平常铜铁器物。

  哪里见过这些精美的漆器、丝绸、珠宝、铜器,顿时便被这些汉民族所产之物吸引,导致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不过数年,匈奴贵族之间穿丝绸,用汉物,奢靡之风盛行。这简直就是最早的文化入侵,经济侵略……

  而奖励降汉之策,也有大用之,不过数年,便有数名匈奴小王,与其他部族,如义渠之流投降汉朝。

  如此双管齐下,不过数代,匈奴必然要变成大汉之附属品,为其同化,怎还能与之交锋。

  可惜天不佑汉,出了一些意外。中行说陪同公主远嫁匈奴,他身在宫中非常了解汉朝之决策,其向单于进言,扼杀匈奴用汉物穿汉服之风,匈奴才得以保存…………

  三者,便是那董仲舒也向刘彘进言的改正朔,易服色,强调大汉之合法行。

  由此可见这一奏疏之影响深远,从孝文皇帝到刘彘数十年,这一策略还不为之过时…………

  想到此处,刘荣只想说,与这种人做对手,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心中更为感慨:还好当年向祖父进言,高皇帝托梦,将这等大才留了下来。

  贾谊见刘荣愣神,便问道:“殿下,不知在想何事?”。

  刘荣这才回过神来,道:“无事,老师,那在霸陵之时,曾遇一人。与之交谈后,便修书一封令其至长安来投老师,不知那人在否”。

  贾谊闻言,道:“我说殿下为何今日到臣家中,不错,那主父偃如今还在郎中令府中。那人也算有些才学,我将他任命为侍郎年俸比四百石”。

  “那就要谢过老师,学生举荐之人,老师竟然用之。只是,学生近日决意用此人为廷尉属官,不知老师愿否? ”,刘荣笑道。

  “哈哈,那原本便是殿下之人,只是一侍郎无妨”,言毕,便命奴婢去寻主父偃来。

  主父偃闻郎中令大人寻他,立即放下手头之事,随着奴婢到了正堂之中。

  一进门便立即行礼,“小人主父偃,见过大人”。

  贾谊道:“你且抬头,看你面前为谁?”。

  主父偃这才抬头,正看到刘荣在面前端坐,立即跪地道:“小人主父偃,拜见殿下”。

  刘荣笑道:“主父先生请起,一向可好?”。

  而那人却还跪地言道:“那日殿下写下书信,举荐小人至,小人手持信件到贾大人。这才知道那日所见之贵人原是刘荣殿下,只怪小人有眼无珠,望殿下勿怪”。

  刘荣起身扶起主父偃,道:“主父先生不必如此,那日与先生相谈甚欢,我才会向老师举荐于你”。

  又道:“今日至老师府中,我便是来寻你,若令你至廷尉署为一属官,你可愿?”。

  主父偃闻言大喜,道:“殿下在廷尉署中报案,执法不避权贵。如今长安城中百姓人尽皆知,小人能随殿下做事,此是小人之幸也”。

  皇子殿下要用他,他怎会不愿,主父偃此时已年过三十,因其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改学儒。

  令其在老家齐地为儒士所排斥,齐鲁之地儒学繁盛,像主父偃这种后来还学儒学之人,怎会不受人白眼。

  固此才会三十余岁一事无成,到长安碰碰运气,竟得以遇见皇子之举荐,便已经十分欣喜。如今又遇皇子重用,且这皇子还是受当今天子宠信之人,他当然是一百个愿意。

  见此,贾谊道:“既然如此,主父偃,明日你便可从此地离去”。

  主父偃连忙对贾谊行礼道:“谢大人,大人提携之恩,小人绝不会忘之”。

  就这样,翌日主父偃收拾好行囊后,便朝着廷尉署而去。

  刘荣早早便命王声在廷尉署门前等候,见到一人赶着马车而来,便上前问道,“你可是齐地主父偃?”。

  “在下正是”。

  王声令人,为其牵引马车后,道:“既然如此,你便随我去见殿下”。

  进入堂中,见到刘荣,主父偃连忙行礼道:“见过殿下”。

  刘荣起身道:“自今日起,你便在这廷尉长安署为属官,平日我不在之时,便由你处置刑案,你可知晓”。

  “臣下遵命”。

  而此时那原来的属官李执,已经不知道被郅都调到何处去了。

  昨日自回宫,刘荣也想去见父亲,禀报近日之事,却不想王仡入殿通禀后,只是带来了父亲口谕。

  只见王仡说道:天下之事,天子也不能事事尽知,固此你之事不必询问于朕,自处之。

  刘荣哪里还不明白,近日他做的事,他老爹定然是都已知晓,如此说就是要他放手去做,不必事事请命。

  刘荣这才于殿外谢恩后,转身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