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忆想着红云这些故人,突然又想起折御忠来;折御忠是被妖僧翁莲碌碡驱使毒蛤蟆释放出的三味真火活活烧死的。
折御忠死得有点冤枉,他从北地府州一路追赶叛逆李继迁来道松潘地面;没有逮住李继迁自己倒先上黄泉路。
折御忠的死亡对刘敏震撼很大,他曾经暗恋过她,可是……
刘敏为死去折御忠难过一阵,思绪便就转移到大相国寺这边来了。
大相国寺不光有勾栏瓦舍,还有一个梵乐团;焚乐团就是由僧侣组成的大型乐队,其规模并不逊于后世的中央乐团。
大相国寺作为北宋最大的皇家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梵乐之盛登峰造极。
每逢大型庆典,均邀请800人著名乐僧协同演奏;合奏规模宏大,演奏气势恢宏,堪称天下无双。
金秋时节,秋菊怒放,浑厚铿锵的相国霜钟和着抑扬顿挫的梵乐,声声入耳,扣人心弦,远播八方,成为当时盛事。
大相国寺焚乐团一般在六种情形下进行演奏。
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咏赞等声乐曲,逢初一、十五进香献乐,则比日常增加乐器以示隆重。二是佛教盛大节日如释迦牟尼佛圣诞生日、涅槃日等。寺院住持均向各个寺院发出邀请,数百名乐僧心怀虔诚集中在一起演奏梵乐,笙管齐鸣,钟鼓震天,从清晨到日暮绵延几日余音绕梁。三是为历代皇帝祝寿献乐。四是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普天同庆,梵乐欢快热烈。五是法会时的演奏。六是做水陆道场时演奏。
刘敏打算在施展《公孙大娘剑器舞》和《羽衣霓裳曲》之前再上大相国寺看看僧人焚乐团、桑家瓦子一些名气较大的勾栏场所,好决定自己的展示地点。
刘敏回到客栈后突然灵机一动对龚黄杏道:“娘你要不练一练小锣,让我爹练练鼗鼓;小女舞蹈时你们可以用鼗鼓和小锣来伴奏!”
龚黄杏畅笑不止道:“闺女要打折鸭子上架是不是,你娘杀猪是内行;敲锣擂鼓踩不到点子上去啊!”
王周讪讪而笑道:“浑家不要怯场,见过耍猴的没有?耍猴的小锣敲得当当响,猴子才上阵;就当我家闺女是只猴,你只管看着她的脚尖敲就行!”
刘敏扬声大笑,把手指向王周道:“爹爹真会编排闺女呀!不过也好,你俩就当闺女是只猴!”
刘敏说完这话看向沈婆婆道:“婆你准备个竹篮子,到时候只管在人伙里收钱即可!”
沈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两只手紧紧抓着刘敏的一只手道:“我孙女就是能!八字没见一撇就让你婆收钱!好,婆相信我家孙女能把钱挣回来!”
刘敏和王周、龚黄杏、沈婆婆商定好行动方案,买了锣鼓一干物事在客栈练了一天;便就进入大相国寺选点表演。
大相国寺是汴梁城瓦子集中的地方,瓦子搁后世就是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娱乐在宋代那可是一种时尚,瓦子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
宋代以前,城内街道上一律不准开设店铺;晚上街面会实行宵禁。
变化始于唐朝末年,到了北宋,商家街头买卖既成事实,皇帝下诏,承认现状。
于是,大街上店铺栉比,熙熙攘攘;在大城市里一类固定的聚会玩闹场所也在热闹地点出现;这种固定的玩闹场所就叫瓦子。
之所以叫“瓦子”是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现成的名称,古人发现这类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瓦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瓦舍”、“瓦子”。
南宋末年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瓦子”里玩闹的项目很多,都有杂货零卖及酒食之处,还有相扑、影戏、杂剧、傀儡、唱赚、踢弄、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人们进去了,会有不少享乐,也要花费不少的钱两。
瓦子在汴京城内有50多家,到了南宋,临安城内外也有瓦舍24座,名字都叫某某瓦,其中以众安桥的北瓦最大。
瓦子的出现标示城市娱乐业的兴旺,意味普通市民阶层的壮大与城市生活、城市经济的活跃。
人住在城里不能死死板板的,不过,瓦子也有弊端,吴自牧说:瓦子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意思是不谙世事的“子弟”们,在瓦子里流连忘返,会破坏了自己的前程。
称为“瓦子”的娱乐场所,和酒楼、茶坊一起,通宵营业。
南宋的杭州全城拥有23处瓦子,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栏(上演百戏的场所)13座,分别演出史书、、音乐演奏、舞蹈、杂技、戏剧、相扑、傀儡戏、说唱、说浑话和学乡谈(类似相声、滑稽)、皮影戏等。昼夜不停地演出,上千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
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
其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瓦子如后世之剧场,为大众提供了观赏各种表演的场所。
《东京梦华录》记,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嘌唱、傀儡、般杂剧、、讲史、散乐、影戏、弄虫蚁、诸宫调、说诨话、商谜、叫果子等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史称当时是“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颇有今日争看“贺岁片”的架势。
瓦子给人们以视觉、听觉、心情愉悦等多重享受,加上其内“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服务项目,以致人们“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南宋绍兴年间,勾栏瓦舍又传至杭州;绍兴年间,由于杭州是驻跸之地,军士多是西北人,故专门在城外“创立瓦舍,召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
临安作为南宋都城后,瓦舍发展很快,城内瓦子发展17家之多,诸般伎艺更是名目繁多,举不胜举。
刘敏和王周、龚黄杏、沈婆婆看过大相国寺的勾栏瓦舍,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斗台。
何为斗台?就是两台戏面对面地搭台对唱,哪一家台前的观众多哪一家就是胜利者。
刘敏选定桑家瓦子来打擂台,桑家瓦子是大相国寺规模最大的一个;凑巧的是,这天是皇上赵光义43寿辰的日子;大相国寺的焚乐团和汴京城那些名角儿全都聚集在桑家瓦子这地方为皇上庆寿,宋太宗的三皇子赵德昌和随从张耆一帮人也混杂在人伙中看热闹。
赵德昌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与长兄楚王赵元佐是同母兄弟。
赵恒初名赵德昌,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喜爱赵恒,将他养在宫中。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恒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赵元休。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开封府政事纷繁,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没有不为众人称快的。所以开封的监狱多次空闲,太宗多次下诏褒奖他。
至道元年(995年)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仍兼开封府尹。
赵恒既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其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
按照惯例,作为皇太子赵恒在上殿时的位次在宰相之上;东宫僚属称臣,赵恒都推让不接受。
赵恒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一定先行拜礼,迎来送往都要到宫门外的台阶。
刘敏选定桑家瓦子门口的大街上作为表演的场所,着一身羽衣霓裳服;上面还粘贴了十几根鸟的羽毛,这似乎是一种创意;也是尽量还远杨贵妃当年的形象。
刘敏在五嶷山看到过杨贵妃舞动的《掩映霓裳舞》,那衣裳好像是丝绸做的但轻盈得仿佛羽毛;也可能是羽毛制作而成。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当中,关于羽衣的“羽”字只提到了两处;两处都是用来讲霓裳羽衣,讲这个舞蹈的名字的;其他地方就没有再提过“羽”字了,并且里边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提到了羽这个形象以及“羽”的质感。所以应该说白居易也没有看见过真正的羽衣。
其实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虽然只是在一个特定时期穿在一群特定的人身上,但是它却牵扯出来很长的历史以及很多的女人。
可以这样说,霓裳羽衣是古代女性一种心理愿望的体现;诠释了中国古代裙装的主流审美倾向。。
无论是安乐公主奢靡的百鸟裙,还是杨贵妃华丽的霓裳羽衣都与鸟类的羽毛息息相关。
即使霓裳羽衣并没有以羽毛为材料制作衣服,却依然要以“羽衣”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