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统计大明 第五百七十五章国家帝国主义

《统计大明》第五百七十五章国家帝国主义

作者:怕起重复 字数:1923 书籍:统计大明

  崇祯当场就震惊了:“一百年!”

  且不说他看不到,就是朱慈烺自己也看不到啊!这样的计划真的能实现么?

  朱慈烺淡定的说道:“是的,父皇,沙俄可能是大明最强大的敌人之一,我们的目标不是打败他,而是灭亡他。

  不是灭亡他的一个朝代,而是灭亡他存在的基础,以后地球上除了大明不能有人口超过千万,国土超过五百里的国家存在!”

  崇祯对于这一点倒是很认同,人口超过千万,国土超过五百里,虽然不一定有资格挑战大明。

  但是确足以威胁到地区安定,有了争霸的基础。

  方圆五百里大概有多大呢,就相当于南高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面积。

  不过这种雄心壮志,确实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不过朱慈烺提到大唐安西大都护府故地,又让崇祯想起大唐旧事。

  崇祯问道:“记得皇儿说过,大唐盛世终结正是因为三面作战耗光了国力,然后杨国忠等人为国疯狂敛财,导致民怨,最后内部空虚,被安禄山有机可乘。

  如今大明北面跟那个什么沙俄开战,南面参谋部又谋划南下计划,西面要是在光复大唐安西大都护府,以大明国力能吃得消么?”

  崇祯现在看朱慈烺怎么越看越像李林甫和杨国忠之流?大唐这两位善于搞钱,朱慈烺好像也善于搞钱。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大明的战略和大唐可不一样,情况也和大唐不同。

  大唐的根基是府兵制和以府兵制衍生的税收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一户百亩地,二十亩是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永业田传家,口分田要在死后上缴。

  大明税收也源自于口分田,只要口分田不减少大唐的税收就不会有问题。

  但是大唐从唐初的一千余万人口到玄宗时的五千余万人口,口分田自然越累越多的变成永业田。

  再加上地主豪强,贵族王宫土地兼并,大唐连年征战,奖赏也大多出自田地,地方上私瞒土地数量等等。

  到了玄宗时,又三面动荡,玄宗又喜欢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大唐府兵制崩溃改为募兵制。

  募兵制长安又不肯出钱,在地方任命节度使掌握军权,财权和监督权,使得节度使做大。

  李林甫手段高超,所以还能压制住这些地方上的土皇帝,杨国忠无真才实学,靠裙带关系上位。

  心比天高,想要收回地方节度使财权,这才引起安禄山不满起兵。

  所以大唐如果把衰落归结于一个女人是不公平的,这是制度上的崩坏,后续之人无力革新,只在原来的制度上修修补补,企图在跷跷板上玩穿花引线。

  但是大明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大明现在税收主要已经不是来自土地,目前土地税收只占大明总税收的八分之一左右而已。

  大明现在最大的税收是商税,商业活动产生的贸易税收才是大明的主要财源。

  第二份是工业生产税,各种物资生产收入,占到大明收入的第二。

  第三是盐税茶税酒税等合并的经营收入。

  最后才是粮税。

  要知道大明粮税想要增长潜力已经不大了,而且靠小农收税,得到的有限不说,很容易让小农破产。

  破产的百姓成为流民,其破坏力父皇也看到了。

  所以大明想要增加收入,一个是扩大贸易,二是扩大生产。

  扩大贸易除了扩大大明境内的贸易,还要往全世界卖东西,关税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

  而如果大明的商人遍及世界,那自然需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否则,谁还敢出国去做生意?

  想要保护他们自然需要强大的军队,征讨不臣。

  同样贸易增长又能推动生产增加,大明不断的扩张,自然需要更多的物资,而更多的物资生产又会产生更多的税收,如此往复,才会税收源源不绝。

  所以大唐打仗是在亏钱,没有实际利益。自然越打越弱。

  但是大明打仗确是在赚钱,有实际的好处,自然越打越强!”

  现在的大明正是完成资本主义改造的特殊时期,崇祯难免有点转不过弯来。

  而且朱慈烺现在走的路跟历史上欧洲等又不同,简单来说就是皇家主导的国家帝国主义。

  皇明商号通过经营和兼并,当然主要靠兼并,兼并来至于抄没的家产。

  通过这种手段,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把别人的田地也变成自己的。

  朱慈烺的皇明商号通过这种类似后世国有化改造的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

  现在的皇明商号已经完成了在重要国计民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时代变了,观念也需要更新,朱慈烺需要给崇祯好好讲讲这个新的治国理念。

  崇祯听完也明白了一点,现在想想大明确实跟大唐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现在的大明类似与大宋,以商业税为主,但是又跟大宋不一样,至少军事上,大明是完爆大宋的。

  而且很明显大明只能奋力向前,要是让崇祯再回到一年税收几百万两扣扣索索的过的日子,崇祯也不愿意。

  不过对于这种不消耗国力的论述他还是不太明白:“既然都是打仗,为何大明能越打越强,大唐确越打越弱?

  难道大唐的百姓就不努力种田?将士就不用命?大唐国土更是超越大明甚多,为何会如此?”

  朱慈烺挑眉说道:“记得儿臣以前跟父皇讨论过,这天下的财富,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天下财富来自于天下百姓生产,生产的东西越多这财富就积累的越多。

  首先百姓做事自然是为了利己,大唐百姓只要种好地,战时打好仗,就是生活的全部。

  大明百姓则不然,种地有忙有闲,大明百姓农忙种地,农闲做工,甚至有人不种田,专心一年四季在城里做工。

  这样的人一年所做之事是大唐一个百姓的一倍乃至数倍。

  加上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发展,例如纺纱机一项,以前纺纱一人只能纺一股,现在新式纺纱机一人能纺二十股。

  如此大明百姓一人抵得上大唐二十人之力。

  再例如炼钢,大明一座二十万斤炼铁炉仅仅需要工人三百人不到两天可成。

  而大唐想要练二十万斤铁需要几千人两天之力,大明之工人一人可以抵得上大唐十人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