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万历三大征 第七十四回:万历帝平倭祭郊庙,沈一贯结党

《万历三大征》第七十四回:万历帝平倭祭郊庙,沈一贯结党

作者:石门公子 字数:4850 书籍:万历三大征

  万历帝平倭祭郊庙,沈一贯结党弄人心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明军凯旋回京。万历皇帝升座午门,召集京中文武百官,携皇长子举行献俘仪式,锦衣卫大汉将军身披金甲,头戴金盔,俱执金瓜,列侍两旁。总督邢玠敬报大捷,献上日军战俘六十一人正法。万历帝令将敌寇首级传送天下,接受百官朝贺。

  后万历帝祭告郊庙,以彰显盛世气象。教坊司大乐如常,文武百官身着祭服于庙外立俟,拜位迎神,祭告列祖列宗,祭祀阵亡将士,祭祀礼仪繁琐,君臣无不郑重,万历帝颁《平倭诏》昭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岐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怀其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骘,神降之罚,贼陨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靡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群臣山呼万岁。

  后万历帝与皇长子朱常洛回宫,沈一贯随后求见,万历帝召入说道:“沈阁老来的正好,朕本打算之后便召你进宫议事。倭乱已平,朝鲜光复,该是时候收拾播州的杨应龙了。朕对播州杨氏恩典从未间断,杨应龙的些许过错朕也屡次法外开恩,想不到这杨应龙竟是狼子野心,公然叛乱。之前朝廷精锐皆被牵制于朝鲜,耗费甚巨,不宜两线开战,朕才暂且搁置,现在朕要诛其九族,踏平播州,改土归流,阁老以为可否?”

  沈一贯谏言:“回皇上、皇长子,老臣以为此时尚不能征剿播州。杨应龙此前在播州是有骄横跋扈之事,但也在播州自治权力之内,并无反意。而黔蜀两省别有用心,频频相逼,杨应龙每每请罪悔过,皇上您也多有恩抚。但杨应龙之子杨可栋在渝为质期间竟意外身死,难保不与黔蜀两省官员有关,杨应龙这才发狂,出兵复仇,劫掠四方。既然已兵戎相见,杨应龙已决心谋反,又在飞练堡全歼贵州巡抚江东之所辖贵州兵三千,屠戮贵州军民两万,万难再恕其罪,只是现在征剿实在不利。”

  朱常洛问到有何不利?沈一贯答:“回禀皇长子,这其一,杨氏在播州自治已达七百年,根基深厚,世代繁衍,内处膏腴丰沃之地,外有易守难攻之险。诸苗之地匪夷所思,现东征刚刚结束,钱粮耗费甚巨,国库空虚,皇上虽已再度划拨内帑,但也不宜立即开战。请皇上再耐心等待些时日。

  其二,播州兵素来骁勇善战,当年蒙古大军所向无敌,对播州却倾全力而屡攻不下,不得已才施以招抚。自杨氏为大明臣子之后,凡有战事征调各地援兵,播州每每发兵皆战无不胜。此时我军刚刚班师回朝,将士疲惫,尚需休整,难以立刻南征,各省卫所驻军多不堪一战,再调精兵亦需时日,老臣之前也曾劝谏,皇上也准许大军班师回朝后先行休整,兵部正在筹备调兵之事,老臣以为若此时立即开战胜负难料,请皇上三思。”

  朱常洛说道:“阁老果然老成持重,思虑周全。启禀父皇,儿臣也认为现在不宜发兵播州,且大明十万天兵刚刚平定倭乱,远征海外,天下必将为之震动,想那杨应龙也不敢轻举妄动。此也为儿臣所思,还请父皇示下。”

  万历帝并不愿评论,但在臣子面前不便无视朱常洛,以免再生事端,万历帝说道:“你所言并无不妥,能想到这些倒也难得,但你不知道沈阁老的话还没说完。沈阁老,把眼下对播州的方法说与朕听。”

  沈一贯说道:“遵旨,圣明无过皇上,去年四川巡抚谭希思已在綦江、合江一带布防,新任贵州巡抚郭子章也已即将抵达贵州重整军务,郭子章多次请旨再由贵州出兵平叛。老臣以为应驳回郭子章所奏,以免重蹈江东之覆辙,皇上已任命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事。老臣以为可再明示李化龙,给予其便宜从事之权,令其相机而攻,以探播州虚实。等待大军集结。”

  万历帝应允:“准奏,此前江东之集兵不过三千,朕本期盼若能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到还好,还反复告诫他不可鲁莽,谁知竟有如此大败。望李化龙能深体朕意,务必慎重。另外现在京察方过,内阁中现在只有你一人,阁老还要多加费心。朕知阁老在此次京察中可谓尽心竭力选拔有用之才,十分辛苦。还需知会各部堂官,此次京察拾遗之时及以后京察除原定考核标准外,忠君明礼也十分重要。”

  沈一贯说道:“老臣明白,老臣相信百官们对皇上的忠诚绝无二心,只是部分官员在行为上有些不妥,老臣已在此次京察中定会与各部堂官在此方面多加留意。近年来天下多事,朝廷急需栋梁之才,臣必尽心竭力,请皇上、皇长子放心。”

  朱常洛连连称赞:“有劳阁老费心,无论是京中还是地方,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造福百姓,勤于职守,能断大事,为君分忧。此为社稷之幸,当秉持公正。父皇若需儿臣有何效劳之处,儿臣也必竭尽全力。”

  万历帝不悦,转而对朱常洛说道:“这京中百官十几年来都屡次上疏清册东宫,你可知朕至今都还未册立你为太子的原因么?”朱常洛答万历是为磨砺之意。万历笑道:“正是如此,那你认为你现在磨砺的如何?”朱常洛答道:“儿臣自知才疏学浅,还需多加刻苦。儿臣也听闻朝中百官请册东宫的理由,百官所言虽合礼法,但百官不知父皇对儿臣实为磨砺锤炼,用心良苦,还请父皇不必在意,也请父皇对儿臣多加教诲。”万历帝听完之后也不想多言,旋即示意,朱常洛及沈一贯告退离去。

  后沈一贯邀请亲信右中允陈之龙、户科都给事中姚文蔚、工科给事中钟兆斗、吏部员外郎贺灿然等在京浙藉官员八人,还有蜀人刑科给事中钱梦皋、御史张似渠、齐人御史康丕扬以郊外出游,以诗会友为名集会议事。

  钟兆斗说道:“阁老邀我等前来集会,是阁老心念牵挂,但还请阁老小心锦衣卫及东厂的密探,阁老位高权重,以免惹来非议啊。”沈一贯笑道:“不必担心,锦衣卫李如桢与老夫已成至交,至于东厂密探,现在是陈公公主事,陈公公素来是慈悲为怀,驭下有方,东厂对朝中重臣的监视活动大为削减,此次出游老夫也极为谨慎,请各位勿忧。”

  姚文蔚说道:“自上次妖书案后人心惶惶,也担心再生牵连,被锦衣卫及东厂找上门来下狱问罪。但大家不知现今的锦衣卫主官王之祯尚称循规蹈矩,东厂提督陈公公也是堪称正直之人,只是厂卫恶名已久,朝中不免生嫌。张阁老去职,赵阁老病重,内阁中现惟有沈阁老您一人理事,还请阁老多保重身体才是。”

  陈之龙说道:“沈阁老如今独掌内阁也是可喜可贺啊,足见皇上信任,有阁老主持,我等浙籍同乡也能全心为皇上为社稷效劳。”沈一贯说道:“右中允这是说哪里话?皇上信任不假,但老夫怎能独掌内阁,只是首辅病重,老夫暂时代为辛劳。来日皇上还会增补阁臣。另外右中允只言浙藉官员也似有不妥,像钱科员、张御史都是川中人氏,康御史也是山东籍贯,大家都在大明社稷鞠躬尽瘁。”陈之龙笑称失言。

  钱梦皋说道:“朝中官员皆有为国为民之心,但太多同僚往往因风言风事而屡遭攻讦,朝中有此风气如何能使人对大明江山尽心竭力?因此不少官员只能与同乡同籍相互慰藉,共撑难关。此次京察之中,多亏阁老从中斡旋能与各部堂官公正考核,我等方能保全。”

  御史张伺渠问道:“还不知沈阁老邀我等前来究竟所为何事?”沈一贯说道:“老夫也是为乙亥京察之事,此前我曾进宫面圣,圣意除嘱咐我以后需在京察之中秉公督导之外也深虑国本。当时皇长子在侧,言行举止颇为得体,圣上亦多有赞许。我观皇长子已具贤君之资,确实为册立太子的不二人选,而皇上举行册立大典也是迟早之事,却总有言官为博直名,屡屡犯上,反而会影响皇长子的册立日期。其次皇上准备对播州的杨应龙用兵,绝此叛逆,播州险恶,民风彪悍且身经百战,数百年来未尝一败。此次用兵必又将耗费钱粮无数,皇上意欲一鼓作气,速战速决,我已奉劝皇上暂缓用兵以待钱粮周转,休整大军。此前无论是平定宁夏叛乱还是东征倭贼,朝中纷争,处处掣肘,以致战事拖延,耗费粮饷而使贼寇得以顽抗。为此两点,此次京察拾遗必须尽除朝中大奸似忠之辈,之后京察必须公正无私,在朝中去除此等耽误国事,只知空谈的宵小之徒。以使册立大典能按期举行,使播州平叛能旗开得胜,多为社稷留下栋梁之才振兴国事,替皇上分忧。”

  御史康丕扬随声附和:“阁老此言公忠体国,我等钦佩之至。确如阁老所言,朝中宵小之徒众多,空谈误国,但其中也不乏颇具才干之人,还需详加分辨,阁老既有整肃朝廷歪风之志,我愿助阁老一臂之力。”沈一贯答道:“士遇学贯古今,有实干之才,声明远播,可为朝中楷模。不枉皇上将你调入京城任职,有你相助老夫不胜感激。”

  吏部员外郎贺灿然提议:“吏部素来在京察之中肩负重任,吏部新任堂官李戴此次主持京察之中难得与阁老步调一致,李戴初来乍到,首次主持京察难免会有小人前往拉拢蛊惑,据我所知这几日来已有不少官员登门拜访或往来书信,阁老可对大司徒晓以大义,请他协助。下官深信以阁老之志,大司徒定会欣然相助。”沈一贯应允。

  沈一贯后于内阁邀李戴前来议事,李戴说道:“初任吏部堂官,又值主持京察,正在百忙之中还未来及正式拜会阁老,请勿见怪。”沈一贯先是对李戴一番称赞:“对泉你不必客气,老夫可对你知之甚多。隆庆二年的进士,初任兴化知县,政绩突出升为户科给事中,后历任礼科给事中、陕西右参政、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山东巡抚,所到之处皆受百姓歌颂,同僚称赞。尤其巡抚山东期间,适逢大旱,对泉力请免除租税、赈济饥民,上疏十二次终获圣上准许,对泉所施惠政,山东百姓至今仍感恩戴德。老夫还记得对泉在登泰山祈雨所作诗句:忧民无计意悬悬,为叩山灵陆岳巅。风送雷声摇栋宇,云蒸雨色满山川。纷纷万壑垂飞练,隐隐千峰锁翠烟。安得甘霖褊九有,农家到处庆丰年。从对泉的诗句中足见对泉祈盼国泰民安之情。”

  李戴惭愧:“想不到阁老记得如此清楚,阁老谬赞,我深感惭愧。阁老有何事相商不妨直言。”沈一贯问道:“对泉身为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肩负吏治核查,对泉对朝中百官如何看待?”李戴答朝中皆为忠直之士。

  沈一贯见李戴似有防备,便再言道:“阁部之争由来已久,不过误会而已,对泉对老夫心存防备大可不必。天下官员,无论京中及地方,贪官污吏,空谈误国、自命不凡者不在少数。年年整肃年年不绝,此次京察皇上也十分关切,望能从中明辨是非,多为朝廷留下有用之才,以备大事,这也是皇上对你的期望。”

  李戴说道:“阁老如此说确是实情,身为吏部堂官也有整肃吏治之念,但不知阁老所说皇上为备何种大事?与京察又有何关联?”沈一贯答道:“这其一便是国本,是百官们最关切的事,也是对泉你很关心的事。皇长子仁厚贤德为我亲眼所见,皇上亦对皇长子大有改观,这册立日期皇上也曾多次提及,只是迟早之事。”

  李戴问道:“阁老此话当真?若果真如此,实为社稷之大幸。但既然皇上已有此意却为何还迟迟拖延册立?”沈一贯答道:“是为磨砺,此乃皇长子与皇上的约定。大明皇位继承为长房继承制,宗法森严,皇上虽一时有偏爱幼子之心又怎敢违背太祖皇帝所立宗法?皇上曾几次公布册立日期,但总有一些官员不明圣意,妄加揣测,肆意抨击,甚至聚众公然发难,致圣名受污。这些人表面是为了江山社稷实则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利博取直名。皇上一忍再忍,忍无可忍,这才有几次对立,拖延至今,是君父痛心臣子的绝望之情。这些官员如不安分守己,这册立大典还不知到何日才能举行,对泉也想早日看到册立大典如期举行吧。”

  李戴说道:“若果真如此,心中真是百感交集,皇上竟是为此将册立一事拖延至今。不过朝中确实有一些人貌似忠直,实则心中奸险,京察拾遗之时还需细细察辨。国本能尽早定立那真是天下盛事。阁老所说这为其一,那其二是何事?”

  沈一贯说道:“这其二便是播州用兵,杨应龙叛乱,朝廷正在准备发兵平乱,将播州一地改土归流。而此前朝廷每逢用兵之时,也总有人只顾纸上谈兵,不明前线战事却擅自评判,一有风闻便弹劾将帅,随后便有众多官员跟风上奏,对兵马钱粮无不掣肘。臣子上疏皇上怎能置之不理?而各人是不获准奏绝无停歇,皇上宅心仁厚,平添痛苦,以致战事拖延,粮饷不继。此次皇上希望能一举平定播州,速战速决,故希望用兵之时,少有聒噪,多用栋梁之才谋划国事。空谈误国之臣倒不如外放历练为好。”

  李戴心忧:“军国大事事关社稷安危,自当谨言慎行。宁夏之乱及朝鲜倭乱,幸有皇上圣明独断,前线将士用命,不然胜败未知。而这京察考核,我只担心但凡一时不慎,极易引发党争,反而于国不利。”

  沈一贯说道:“但凭公心又怎会引发党争?对泉切勿忘记你在地方为官时黎民百姓对你的期望,也切勿辜负皇上对你的期望。既然身为吏部尚书便自当主持整肃吏治,为江山社稷留用治国之才,明辨是非之辈。如此天下百姓谁人不念对泉之德,朝中同僚谁人不感对泉之贤,皇上更会对你信赖有加。此后青史留名,后世称颂不就是我等平生之愿么。这以后的京察大计就拜托对泉了。”李戴因此深受触动,愿与沈一贯共督京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