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突厥人那里知道李玄霸这个杀神的存在。
“我是......”
后面他还有一堆突厥的希望,你们大隋的好朋友之类的外交辞令还没有嘣出来,李玄霸已经一锤击到,这厮策马欲逃。
但他的胯下马又如何及得李玄霸胯下的万里云。
李玄霸的马虽然黄瘦黄瘦的,但是却是匹神驹,数步之内,已经追了个马头衔马尾,纵然突厥人俱各骑术精良。
李玄霸一锤如影随形,蓬的一声,击中他的背心。
那突厥噗的喷出一大口鲜血。
胯下马登时失去控驭,登时慢了,李玄霸赶上,又复一锤,砸得如同肉饼也似,然后提了过来,掏出随身小刀,割下头来。
策马得得回到城内。
城头上,裴矩瞧见,不由得愕然,望着李世民。
“令弟,真乃天神也!”
李世民微微一笑,已杀了这个突厥,别的事儿,他就不管了,接下来的事儿,只需要写一封信给颉利可汗,然后其余的事儿老奸巨猾、最懂隋炀帝的裴矩不用教都会自己做!
他笑了笑:“此人一死,突厥失其智也,失其心也,必惊惧无地,惶恐求哀!”
裴矩这时点了点头,按照史书所载,失去智囊是很可怕的事情,按照汉书记载,当年韩信逃跑,萧何也跟着跑了去追韩信。
结果刘邦那一天什么都做不了,如丧肝胆,如失左右手!
这是正儿八经的史册。
至于寇徇降服高平第一城,斩杀了皇甫文,结果城中失去智囊,直接投降,就更是史册上的煌煌之文了。
项羽失去了范增,其后一撅不振。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世民这个决策自然都是对的!
他笑了笑,对李世民举了举大拇指:“二郎远见!”
世民摇了摇手:“裴伯父,千万别,这事儿,全是伯父自己的远见,我兄弟俩不过是与伯父的意见一致罢了!伯父将来若要表功,千万别说与我有干系,家父不许我胡乱说话!”
裴矩允诺!
.........
颉利营帐。
此时的颉利可汗其实还不算是可汗,突厥的真正可汗是他的兄长始毕可汗,不过始毕可汗对大隋并不感冒,但却又不肯得罪。
这支已经羽翼丰满的突厥,本身是隋朝饲养壮大的。
颉利的父亲启民可汗,在隋文帝杨坚时代,在突厥的内耗加上大隋的离间计之下,一度剩下数十百骑而已,投奔杨坚。
杨坚随即扶持他反攻突厥,逐渐壮大。
杨坚在台上的时候,对启民可汗还算是礼敬,到了隋炀帝时代,隋炀帝为了向整个世界、向国人夸示自己有多牛逼,有多强。
曾多次侮辱启民可汗。
有一次,炀帝巡视今内蒙境内,邀请启民可汗前来拜谒,启民可汗这时重返突厥,已然壮大,原以为隋炀帝对自己会客气一丢丢。
木有料到,隋炀帝令人递给他一把镰刀,让他和帐外的士兵一样,修建御帐周围的杂草。
这要换在今天,咱们能令外国领导人在中国境内干修建杂草之类的事儿,那些爱国者们民族自豪感不知道如何澎湃。
隋炀帝做到了。
但此举被突厥视为奇耻大辱,此后,启民可汗及其数子对大隋痛恨有加。
这次,难得有报仇的机会,颉利于是领雄兵而来,毕竟有人写信做内应,说道隋炀帝这厮好大喜功,肯定会来雁门。
始毕可汗自己还不太相信,于是谴了颉利前来。
这一招也可谓妙计,如果到时候出了什么事,出师不利,可以推到颉利身上。
如果大获全胜云云,能羞辱甚至杀了隋炀帝,自然是报得父仇,何乐而不为?
颉利这时已经侵略到距离雁门不过三百里地,他的本意不过是趁便夺下雁门,雁门毕竟是雄关。况且如今中原多故。
但是,现在,他的主意改变了。
中原王朝又有人给他写信,这个写信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身份,但是据他看来,这个人至少应该是山西一代的前线决策者。
至少,这个人已经将隋炀帝来太原、裴矩到雁门的消息都透漏给了他。
而且,这些消息,都是准确无比的,现在他又接到了这个人的来信。
这封信告诉他,突厥的所谓智囊已经被干掉,这个所谓的智囊,其实颉利对他并不是特别信任,倒是他的大哥始毕可汗对此人颇任心腹。
对于此人之死,颉利完全不当一回事,甚至感觉死的好,关我屁事。
正好,还可以做出兵的由头,不过来信之中劝他暂忍,劝他写一封信给裴矩,信中要充满惶恐之意,对大隋顶礼膜拜!
说到惟其如此,才能骗得隋炀帝上当云云!
不就一封信的事儿,颉利决定照做。
..........
雁门。
裴矩很快就收到了颉利的亲笔信。
说到父子兄弟并蒙大隋再造之恩,这次使臣无状,突厥悚愧无地,可汗特遣弟弟颉利前来,负荆请罪云云!
裴矩收到信,不由得惊喜万状。
当下立即写了一封奏疏给隋炀帝:“陛下,又有装逼机会了!”
他在信中极力渲染陛下天威高远,陛下一临山西,突厥便惶恐求哀云云,然后说道突厥智囊前来,小有不恭,自己已勒兵斩之!
如今突厥惶恐,欲负荆请罪云云。
在这封信里,老奸巨猾的裴矩完全把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归功于隋炀帝的天威,也没有明确邀请隋炀帝到雁门。
但裴矩是知道的,隋炀帝这么好大喜功,一定会亲自前来雁门,接受突厥的负荆请罪。
........
果不其然,隋炀帝拿到这封信后,第一时间是得意,持信遍示群臣。
大言道:“朕才履迹山西,突厥便惶怖求哀,负荆待罪,朕甚欣慰!朕欲去雁门,再使始毕为朕割草,诸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都惶恐了。
因为隋炀帝实在是个地理白痴,从前也从未到过雁门,完全不知雁门凶险,也不知道雁门距离突厥有多近,仓促之际,若有突发事件,不免蹉跌。
纳言苏威道:“轻骑乃彼之所长,陛下万乘之主,岂宜轻动!“
民部尚书樊子盖曰:“陛下乘危徼幸,一朝狼狈,悔之何及!”——《通鉴一八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