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侒很满意的点点头,又道:“为了和朝廷争夺人心,也为了打赢了这场舆论战,我决定在登州、琉球新建多所小学堂,就叫华夏书院。
除了让镇戎军的士卒和百姓的子弟在书院读书外,我还准备在济州,郓州,甚至京东河北之地其他地方,免费招收六到十岁的小孩前来就读,学习儒家经典和其他实用学科……”
宋朝果然是文风鼎盛的朝代,哪怕在会的大多都没怎么读过书的大老粗,但骨子里还是对文化人充满了尊重,一听这话都来了兴趣。
“好啊,读书明理好啊!”
“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谁不说我们镇戎军好,特别是那些想上学却上不起学的赤贫人家,还不一辈子感激我们镇戎军?”
“还有一点就是,等这些童子学成之后,也可为我镇戎军所用,这其实也是在为我们镇戎军培养人才。”
“不过我们一下扩建四所小学堂,恐怕教书的教授怕是不好找啊?”
李应皱着眉头头,他听了曹侒计划,四所小学堂每所要至少能容纳四百学生,加一起就是一千六百学生。
算上之前办理的学堂加一起总共新增加的学生就有两千一百人,就算按三十个学生配一个教授,也要七十个私塾先生才行啊,短时间内哪里去找这么多教授啊?
这让李应这个大总管伤透了脑筋!
不过曹侒却认为这算不得甚么问题。
“没有私塾先生那就去请啊,这年头只要有钱,请几个给童子启蒙的私塾先生有甚么难的?”
“大王不知,话可不是这么说,可能不知道这些读书人的脾气。
因为大宋文教大兴,读书人广泛受到尊重,到处被人高看一眼,因此。很多读书人都有点自命不凡,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曹侒可能不知道,很多人宁愿给当官的或者大地主做门馆先生,甚至是单纯靠亲戚、同乡、朋友接济,也不愿意去做教穷人孩子的私塾先生,因为这样没前途。
所以要招到足够的私塾先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曹侒笑了笑,其实李应说的这种情况曹侒怎么不晓得?
“假如我们镇戎军军出了一件文坛盛事,轰动整个整个大宋读书人的圈子呢?”
李应顿时眼前一亮,异口同声道:“甚么文坛盛事?”
曹侒当即示意站在身后的汤隆,汤隆立刻会意,从随身携带一只小木匣子里取出三本书来。
这三本书都是线装书,这在外面虽然还挺新奇的(宋朝的书大多还是册页,就像奏折那样样子,线装书道明朝才盛行),不过在镇戎军大家却都见怪不怪了。
倒是蓝色封面上几个大字让两人一下瞪大眼睛,满是疑惑。
“三字经?”
“弟子规?”
两人再次异口同声问道:“这是甚么书啊?”
“都是启蒙书,给我们镇戎军书院的学生启蒙用的。”
两人有些狐疑,一人拿起一本书,翻开,一面看一面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只读了几句,两人都有些不淡定了,要知道这时候孩童的启蒙读物,还只有两本,一个就是最早的《千字文》还有宋初时的《百家姓》。
不过这两本书却主要是以教导认字为主,没甚么意义,而现在军主哥哥拿出的这两本《三字经》和《弟子规》不但朗朗上口,而且还包含太多的做人道理,圣贤教诲在其中。
这简直是足可以与《千字文》,《百家姓》媲美,甚至还有超过的启蒙读物啊!
两人再次惊叹起来,兴奋得身体都微微发抖了,只见两人的眼睛一下放出光来,如获至宝一般看着曹侒,道:“大王,这三本书,莫不是大王所编?”
曹侒淡淡的点头。
倒不是他太无耻,剽窃古人心血,而是曹侒需要足够的名声才能和老赵家争夺天下。
古代的人造反,可都是要弄点什么天命所归的东西,比如陈胜吴广这两个没读过书的都知道在鱼肚子里弄一个“陈胜王”绢帛,晚上狐狸大叫“大楚兴,陈胜王”;
比如谁谁得了天下后,就派人宣传他出生时的各种异象,天降祥云,霞光万丈,金光满室,香气满村等等,反正就是就是说朕一生下就不平凡,就是应该做皇帝的。
曹侒虽然不需要搞这些名堂,不过出两本书给自己刷点名声也是需要的。
等这两本启蒙书籍流传出去后,大家见到这么好的三本蒙书竟然出自镇戎军军造反的反贼头子曹侒之手,怎么会不惊叹,不好奇,不对自己多一番了解?
然后他们就会打听,打听这个曹侒是怎么回事,为甚么要造反?然后自己再派人一宣传自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抵御胡虏,一致对外的主张,总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而这其中肯定也会包括一些读书人,镇戎军现在最缺可就读书人了。
再者说,这也是为镇戎军加分的事情。
要知道,宋朝可是一个文教大兴的朝代,中华文化的最高峰就是在宋朝。
在这个连三岁小孩也知诗书礼仪的朝代,人们对有有文化有学问大学者大诗人的尊敬和崇拜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
就像后世的追星一样,在宋朝写的一手好词的词人就是最受追捧最受尊敬超级明星!
而若是有人一下编著出两本这么高水平的神级启蒙书籍,那就立刻跻身一代文宗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尊敬,哪怕这个人现在是一名“反贼”。
因为这三本书实在太厉害了,《三字经》就不不必说,自一问世就成为古代学生启蒙必读之书;而《弟子规》则是教导圣人弟子修身养德,列述弟子的各种行为规范。
自然的,作为启蒙书的作者——曹侒也将在读书人当中,甚至所有宋朝百姓当中变得无人不知了。
这时候朝廷要是再想污蔑曹侒,污蔑镇戎军军,很多人也不会不会信了。
这曹侒可是一代文宗,大学问家,大诗人,你说他麾下的镇戎军是一群只会杀人放火的恶魔,怎么可能嘛?
...........
珍宝岛科技制造局。
负责镇戎军内政事务的李应,还有军师朱武两人也特意抽出时间亲临试验场。
两人其实对曹侒的计划还是有些担心的,觉得太过冒险了,不过曹侒却信心满满。
因此两人也十分好奇,倒想看看曹侒所说的秘密武器到底有多厉害。
“两位大人,一切准备完毕,是否可以开始?”
在宛子城外围半山腰一处凹陷的坡谷内,凌振跑过来向两人请示道。
“开始吧。”
凌振看着三十步外一个个披着铁甲的木人桩,点头命令着。
“还请两位大人到围墙后边去。”
朱武微愣住道:“这么远还有危险吗?”
朱武却也知道大宋禁军中有一种杀敌利器叫做“霹雳火球”。
《武经总要》就有记载,说这种霹雳火球用粗约一寸半的竹管,外面以三到四斤的火药和碎瓷片、碎铁片等包裹起来,最外面“以纸五重裹衣,以麻缚定,更别熔松脂傅之”,制成一个球形。
在球的两头各留出约一寸长的管头,以便用一头作手持把柄,另一头装引火药和药捻。
使用时只需点燃药捻,用力扔出去,便可像霹雳一样炸响,射出火药里混合的碎瓷片和碎铁片杀伤敌人。
不过虽然如此,朱武却也听人说过,这种霹雳火球只是声音很响罢了,有效杀敌距离不过两丈左右而已,再远就纯粹靠响声和火光惊吓敌人了。
现在自己等人距离木人桩足有三十步,可以说已经是很安全的距离了,竟然还要躲到围墙后面去。
凌振点头道:“大人不知,我们用的是新式火药,威力比大宋禁军所用火药提高了二三十倍都不止。
况且我们的火药还经过特殊的处理,又密封在铁皮之内。因此虽然装药量比大宋禁军所用霹雳火球少了许多,威力却大了十倍都不止。
根据曹侒的估计,还有我们之前的霹雳弹试验的数据,这种新式手雷有效杀敌距离应该是五步左右,破片伤敌距离可达五十步。
所以两位大人现在所站的位置也是不安全的。”
两人一下都有些听呆了,凌振所说实在有些太超出他们的想象,让他们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可是他们又不敢不相信,因为曹侒给他们带来的神奇和不可思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于是两人很配合的跟着李铭来到远处的围墙后面,从垛口位置向外望去,就见这时凌振正让周围所有人都躲进了壕沟掩体。
这时就见凌州右手握着一个差不多一人手掌长的木柄手雷,用左手的火折子点燃了,在手上停留了一小会,随即用力投向远处的木人桩,然后他自己也快步跳入身后的壕沟之内。
没等多久,就听轰的一声,有如晴天霹雳也似的巨响传来,就见一阵白烟升起,随着白烟一起升上天空的还有大量的沙石,破碎的甲片。
还有整个穿着大宋禁军制式铁甲木人桩,腿肚子粗的木桩竟然被连根炸断,飞到了半空中差不多有一人多高。
更加让人恐惧的是,竟然还有一片碎铁片飞过了四十多步的距离,打在众人面前十五步的丝网上,然后直接扎在了上面。
朱武一下愣住了,饶是早有心理准备,这时他的也不自觉的向后退了两步,只觉得两耳嗡嗡直响,一颗心噗通直跳,嘴巴张开,下巴快要砸到了脚面上。
而李应同样一颗心狂跳起来,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飞上半空的木人桩,还有硝烟散尽后地上的浅坑,以及前方不远处丝网上的碎铁片。
这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还好自己几个从善如流,若是执意要站在三十步外,这碎片飞若是到自己的脸上,不死也要破相啊。
这时凌振等人已经从壕沟掩体里爬了出来,来到试验现场,朱武等人也连忙下了围墙来跑了过去。
只见爆炸的中心这时已形成一个直径七八尺,深大约一尺的浅坑,距离浅坑最近的木人桩被连根炸断,木人桩的甲胄也被炸的破碎不堪;
距离浅坑稍远的一些的木人桩有一根被炸得歪在一边,木人桩上面穿的宋军制式半身铁甲也有多次损伤,被炸了几个破洞,甲胄里面内衬的皮革被爆炸的火焰炙烤,发出一股难闻的焦臭味。
朱武等人一下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这次炸的是木人,若是换做活人,肯定会被炸得四分五裂,死的不能再死吧?
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火药啊,大宋禁军那种个头巨大,中看不中用的霹雳火球在这种新式手雷面前就是个笑话啊!
朱武用力的咽下一口唾沫,激动的道:“没想到这新式霹雳弹的威力竟恐怖如斯!凌振兄弟,这种……嗯,新式手雷我们可以大量生产吗?”
“可以的,这种手雷其实构造相当简单,很容易生产的。
大王现在还在想办法研发一种引信机关,到时候不用点火,只要一拉拉线再扔出去就会爆炸。这样不但可以比现在方便数倍,而且还可以在马上使用。”
两人不由相视一笑,暗道大王果然是天命之人,总能不断给大家带来震惊和惊喜,有这种马上都能使用的手雷,以后打仗可无忧了。
试验再次进行,凌振又找了一头猪和一只羊来做试验,给它们穿上铁甲,手雷扔到距离它们四五步的距离,一声巨响后,果然全都炸死了。
朱武和李应看了一会,心满意足的走了。
“李大人,你想过没有,如果凌振兄弟所说不假,这种新式手雷当真能大量生产的话,今后的作战会是个甚么样子?”
李应想了一会,摇摇头道:“不敢想象,若果真如此,那我镇戎军当真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这种手雷面前,甚么样坚不可摧的军阵或者堡垒都将是个笑话。
因为我们还有投石机,可以用投石机将许多的手雷投掷到敌军阵地,想一想,那是甚么场面?”
“必定是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朱武兴奋的两眼放光,看着李应道:“你我何其幸甚,能辅佐这样一个主公,成就一番彪炳千秋的大事业,镇戎军必将大兴于天下!”
李应也很激动,不过随即又黯然下来;“现在我们所缺的就是人心效顺了。之前大王就说过,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虽然现在就把高丽和倭国打下来,我镇戎军已经有一大片的海外基业了。但是我镇戎军还是地广人少。
我看赵宋朝廷这帮昏君奸臣,再这样折腾下去,迟早要民心都丢光,到时候彼消此涨,还怕没有人来投效吗?”
朱武大笑:“哈哈,李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且安心做事,静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