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66章 吏试

《三国从益州开始》第66章 吏试

作者:南山野夫 字数:1831 书籍:三国从益州开始

  “刘将军现亲率军卒,往前查看山势地形了,吾于营中主持。

  郑县丞可先于此安置,待夜幕刘将军回来,吾等可一起商量军情。”

  因为夷军的表现,高沛对夷军的态度自然发生了变化。

  而见郑度的言行谈吐,少时并不怎么好学,但敬重士人的高沛,自是宽和下来。

  “便如高将军所言!”

  ……

  郑度带着七八百的夷军前往山林,同郡兵一起完成山林作战,刘釜并不担心。

  无论上次相助他“说夷”时所提的三大建言,在之担任县丞,且帮之料理夷军军事期间,他明显感觉到了郑度在用兵方面的特殊天赋。

  按照郡府前次送来的消息,叛军能战者,合计人数不过千五百人。

  若只派夷军而往,只要主将头脑清晰,不说全灭叛军,全身而退是没有问题的,郑度恰好能做到这一切。

  至于夷军于内会不会造到区别对待,刘釜毫不怀疑,郡兵是大汉的地方正规军,在益州郡两位太守的整顿下,又于南中的多次作战下,自有战斗力和经验。

  夷军是第一次走出温室,一切都需要积累。旁人的冷眼和误解,其实也是对夷军这把刚刚出炉的剑打磨的一个过程。

  正月将逝,同大汉的诸多官寺一样,安夷县当下主抓的,便是即将到来的春耕之事。

  而除了春耕,还有乡序和吏考。

  安夷县的乡序开学时间,被定在二月初四,吏考则是在二月中旬,一个是复考二月十四,一个是吏试二月十五。

  其中,乡序建设,以及安夷县适龄青少年的入学,即是刘釜为了兑现于本地县民的六年基础教育之承诺。

  复考,则是为了对现有官吏的考核,主要为县地笔试和县寺谈话。此法自是为了筛选,防止庸吏误事。合格者,自有下半年升迁的机会。不合格者,贬职或是罢官。

  吏试之目的,不外乎是为了选吏。县乡之内,本有不少空缺,以不论身份地位、平等考试录取的方式,即是为了能让安夷本地,或是安夷之外的贤才给发掘出来。

  换句话说,安夷自主进行的吏试,其实和后世的科举类似。但在考试方式上略有不同。

  吏试以儒学经典为主,但还有算术与策论二旁科。

  当日共计三个时辰,吏试每科各一个时辰。

  抛开吏试,前两者,自有安夷的功曹和令史负责。刘釜亲自抓的,便是吏试。

  作为安夷县的第一次“科举”,从准备到实施,总的时间,其实不过三两月而已。传播的范围亦很有限,在县吏等的配合下,堪堪传遍了安夷县。

  所以,会识字又能算术者,就非常有限了,不过十来人,且全是近几月来,由外乡辗转至安夷落户的流民之属。

  于安夷县良好的政策下,此时自是安夷县民。

  报名者,需要有乡吏保举,提前录好姓名。

  考试入场前,不得私带考试无关者,另有十几名县吏在场加以监督。

  且要行此事,于大汉其他郡县,阻力或是巨大,但对安夷县来说,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只是让外人感觉有些新意。

  吏试当日。

  刘釜清晨洗漱锻炼,便来到了新建的县学之所在。

  当刘釜到达时,能看到四名治狱吏牢牢的守卫在门口,门口尚有一人身高七尺三寸,长着一双朝天的鼻孔,正是刘釜任命的本县文无害郝践垂手而立。

  “令长到了!

  此番吏试者,除一人未至,余者皆到,还请令长来敲响此锣!”

  郝践从卫卒手中接过木锤,抵到了刘釜的手里。

  刘釜拿过,来到门槛之内,一望内部坐着的考试者。

  内中竟有半数年过半百,最年轻的,大概也有二十来岁。

  毕竟,吏考的名声没有传出去,往来者的文化水平摆放在这里,外有安夷县的地理位置,想要吸引大汉的优秀知识分子,确有些困难。

  “时间到了,那便敲响应试锣吧!”刘釜握紧了缠绕着黑巾的一头,然后将铁锣连敲了三下。

  清脆的锣声,响彻了县学大院内外。

  安夷县的第一次吏考,便正式开始了。

  刘釜只是露了个面,他另有公务处理,自将剩余所做之事,交给郝践全权负责。

  吏试结束,按照刘釜的要求,书写在由安夷造纸坊专门督造的先被送到了县学内部密闭的小院内。上有糊名,先由包括县学和各乡乡序内,共计十数个儒生共同批阅,分甲乙丙之等级,后方会送到他的案几之上。

  当刘釜拿到这十几份试卷后,已经是隔日黄昏了。

  再过一日,便是县寺的休沐,刘釜自想着加班加点排名弄好,以缓解应试者的急迫等待心情。

  要问谁对想知道考试成绩的感想最强,自没有人比他更懂了。

  是夜,叫来王朝文童左栋等县寺官吏,由刘釜最终确认,把吏试的名单给确认了下来。

  并最终确认,以录取五人,为县乡之吏,补相关之空缺。

  隔日清晨,这份名单,便被张贴在县寺外。

  “安凉,余祝……此五者录为吏!”

  有人将名字念出,一些熟悉者,纷纷议论起来。

  “阿祝竟然当上了官吏,吾记得吾等刚来时,那傻小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其不过是跟着老余识了几个字了吧!”

  “嘿,汝还别说,阿祝除了识字,那算术也是极好的。来安夷这数月,不是跟他阿翁卖烧饼么?那算账,可是从来没有错过!

  听说这次令长组织的考试,就有算术一项,也活该这小子能为吏!”

  羡慕声中,安夷百姓的话题,不由自觉的扯到了去乡序学习的事上。

  普通人的想法很简单,把儿女养大,除了养老送终外的还就是帮着做农活。

  在之前,常人都感觉,若是把儿女给送到乡序去了,那谁来做农活,家里绝对要少一个劳动力。

  可现在不同了,普通人有了为吏的渠道,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家的儿子只要能学习上两年,说不定也会为吏。

  吏和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能于大汉为吏,便拥有了身份,还可得到官寺的补贴,真可谓鱼跃龙门!

  “吾家小子,也让之今岁去读书去!大不了吾苦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