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试锋 第505章 大坎

《明末试锋》第505章 大坎

作者:温风如歌 字数:1857 书籍:明末试锋

  这还是王应熊第一次见被称为朝廷百年一遇的将才。同时也是皇上面前的红人。

  王应熊可是知道一些内幕的,其对皇室勋贵以及一些朝事的说话堪称大逆不道,但不管是皇上,还是几名辅臣,都是听而不闻,一带而过,没有任何追究。

  这种情况,刚从辅臣退下来的人怎会不知是为什么。

  那就是军功,对战建虏的军功。

  现在朝廷内忧外患,国家正值危难,缺少优秀的军事人才将领,只要周大虎其人不明目仗胆公然造反,皇上和朝廷都不会治罪翻脸。任何的朝臣将其视为弹劾对象,都将被朝廷重重处罚,或削职、或贬职。

  这就是朝廷的大局。

  想到这里,王应熊眼中闪烁,看着周大虎一步一步走了进来。

  “末将拜见王公。”周大虎很是恭敬,姿态很低。

  这让王应熊有些意外,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这样礼遇自己,不过从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来看,一般说是有所求才会如此。但自己刚刚致士,已经去官成为了平民,还能帮助对方什么?

  看见对方这样的礼遇自己,也只好笑脸相迎,道,“老夫已经辞官归里,不知将军半道接应到这里,是为何事?”

  周大虎看了一眼身旁的护送行人,呵呵一笑道,“确实有些事情,但此事不急,等末将为王公接风后,休息两天再说。”

  王应熊看了一眼周大虎,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一番宴席也很是简单,四菜一汤,两素菜两荤菜,和一些大馒头而已,没有酒,一盆蔬菜豆腐汤。

  菜虽简单,王应熊吃的确是很高兴。到他这种官位地步,吃的喝的已经是不太讲究了,钱财够用就行,他刚看重的是声名,做事,成为国之柱石,留名千古,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可是自己一个不注意失误,预先得知弹劾自己的奏章,上疏反辩,却日期早于圣旨明下的日期,被人弹劾。而皇帝则是大干动作,连自己家人和数名中书值日,都被下狱,无奈之下,只好上疏请辞。

  他还正值壮年,却无奈辞官,心里是有万般不甘,平生之志抱负,已无发挥之地。

  国家正值危难,不能报国,只好回乡,只能长叹一声。

  时也,命也!

  这一两天,周大虎派人陪同王应熊到处转一转,看一看彰德卫的军士的生活等。

  彰德卫的军士生活和精神面貌给王应熊极大的震撼。

  他可是知道大明的卫所是什么样的。

  大明的卫所早就一片糜烂,兵丁员额逃军不止,训练已经停顿,军兵已经成了只会种地的农民,如此怎能再上战场?

  可眼前看到的这卫所军兵,个个身体壮硕,甲胄鲜明,军纪严肃,俨然是一支精兵的模样。

  王应熊感到了疑惑。

  同时他也更加急于知道周大虎到时候会对他说什么。

  周大虎的几位幕僚也已经赶到了彰德府城。

  他们很想了解周大虎到底是想做什么。是想收对方做幕僚吗?一个刚刚致士的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心气正高,怎会当一个武将的幕僚?

  哪怕这个武将职位很高。

  而周大虎确实是心中想用这个王应熊。

  为什么?

  因为周大虎不想让这样一个政务娴熟的,博学多才,熟知典故,正值壮年的大臣就这样在家无所事事,眼看着朝政败坏,江山破碎,最后为建虏所趁。

  王应熊性格刚强,不讲情面,所以在朝廷之中很是不得人心。

  但周大虎就是看上了王应熊的这个性格。

  且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后,王应熊在四川督军和建虏作战,最后病死客乡也是忠义之臣。

  在王应熊到来彰德府城第三天,周大虎如约单独和王应熊会谈。

  两人都是默默不语,足有一刻钟后,周大虎才开口说话。

  “不知王老大人対彰德卫有何意见?”

  王应熊轻点头道,“兵精粮足,官理井井有条。做的很好。”

  周大虎话锋一转,问道,“老大人这次致士而回巴县,可有什么打算?”

  王应熊看了一眼周大虎,轻咳一声道,“当然是读书耕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当一个普通百姓过一些田园生活而已。”

  周大虎脸色一肃,道,“老大人正值壮年,正是奋发有为做出一番事业的大好时光,如今怎能回乡过着耕读的休闲生活?如今大明的局势怎样,老大人心中可是有数?此一去数年后,会不会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到时候再想出力,恐怕悔之晚矣。”

  王应熊黑着脸,他为官多年,阅历丰富,怎能听不出对方说的话的意思。难道连现在这个最为能战的武将也如此不看好朝廷的未来吗?

  可是对方为什么要在面前说这样的话?

  他只想到一个可能,对方想让自己为幕,想到这里,王应熊心中冷哼一声,胆子不小。

  王应熊脸色一变,眼神凌厉起来,严声问道,“老夫已是一介平民,周将军有话就说,不用拐弯抹角。”

  周大虎对王应熊的强烈反应也是早有预料,缓缓说道,“我想请王老大人留在彰德府或者林县,这里靠近京畿,凡有大事发生,消息最近。老先生如果回到四川,路途遥远,想为朝廷效力尽心,也是路遥不济。”

  王应熊有些不解,为什么对方要自己留在这里,万一皇上知道了会不会有什么想法?这个年轻人就不顾忌了?

  “你可知皇上会怎么想?你不害怕吗?”

  “怕什么,现在朝廷内忧外患,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如此下去,会发生什么后果?历史上有无数教训放在那里,朝政如果不改革,民生不能保障、军队不能整顿焕发战力,大明灭亡不远了。”

  “大明到现在已经建国二百六十七年,这是一个大坎,王朝的兴衰历史周期告诉我们,一个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民间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和百姓认为大明已经不行了,气运将近,不知有多少人已经蠢蠢欲动,加入了造反行列想为自己博一个荣华富贵。”

  “原来的因天灾缺粮饥荒、朝廷财政不济缺饷引起的动乱,已经变质了。就是朝廷有了足粮足饷,这天下也不会轻易而平。”

  “而是承平太久,人心思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