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
难道是来给自己撑腰的?
肯定不是!
皇祖母是要参政?
虽然小皇帝讨厌死了这些阁老们,他也希望太皇太后能给他出主意,但必须是在后宫之中,也只能是在后宫!
女人,不能参政。
当年的何惊鸿战功赫赫,都没有参政,其他女人当然更加不能,太皇太后当然也不能。
皇帝正要开口,抬头便对上太皇太后如同淬了毒的眼睛。
“皇帝,你也这样认为吗?”太皇太后厉声问道。
皇帝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这时,皇帝耳边传来一个低到只有他能听到的声音:“陛下,太皇太后姓闵,是闵氏女。”
皇帝知道说话的人是谁,这是他身边的元小冬,也是他现在用着最顺手的人。
元小冬说得没有错,太皇太后姓闵,而晋王谋反,给天下人的理由,便是朕这个皇帝其实也是姓闵的!
一旦朕允许太皇太后留在御书房,这便是告诉这些阁老,朕偏心的不是太皇太后,而是闵家!
因为冯撷英的那篇文章,朝野上下不知有多少人相信了他的鬼话,认为朕这个皇帝得位不正,更认为朕是闵家子。
想到此处,皇帝的脑袋嗡嗡作响,皇祖母此时过来,怕不是故意给朕找难堪吧。
皇祖母这样做,和这些阁老们又有何区别?
皇帝心中燃起难以言明的怒火,他避开太皇太后的目光,说道:“来人,把这些欺主的东西全都拖出去打!”
“皇帝!”太皇太后大声吼道。
皇帝别过脸去:“来人,送太皇太后回慈宁宫!”
宫里的这番闹剧很快便传到李锦绣耳中,李锦绣微微一笑,把这份从宫里送出来的情报放进竹筒:“这种蠢事也只有闵兰和她养出的蠢孩子才做得出来,可不能只有我一个人笑,大当家也要一起笑。”
鸽子送出去,李锦绣又想起了陆臻来了,那个倔驴似的孙子,也不知道被大当家掰正了没有,每次回信只有寥寥几句,一切安好,勿要挂念。
李锦绣叹了口气,她是真的老了,老到不知道孙子在想什么。
这臭小子该不会是对大当家还存着心思了吧?
明明那时他自己也不同意这门亲事的,怎么要好聚好散的时候了,他又执拗起来了呢?
李锦绣想起当年,大当家兵权在握时,有那想要攀附的,千方百计把自家子弟往大当家身边送,大当家那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可送过来的美少年里,甚至还有十四五岁的。
大当家一个都没留,全都送到军营里历练了,没过多久,就一个个哭哭啼啼地走了,大当家听说以后,掐着腰哈哈大笑。
李锦绣还记得,当年她要嫁进陆家时,大当家给她备了十里红妆,她更是京城里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骑马出嫁的新娘子。
出嫁前的那个晚上,她问大当家:“您想没想过成亲啊?”
李锦绣记得当时大当家怔了怔,轻声说道:“十四岁时,有男孩子追我,我哥叫他出去打架,那男孩打不过,灰溜溜地跑了,大哥对我说,无论你想嫁什么人,都要先过你哥这一关,打不过没事,但要经得住你哥我的拳头,像这种打不过就跑的,一看就是个软蛋,配不上你……可是后来,我哥死了,没人帮我把关了,所以我还是不嫁了吧,免得一个不小心找个配不上自己的软蛋。”
李锦绣摸了摸自己已经花白的鬓发,她和大当家认识这么多年,也只是那一次,她听大当家提起了自己的亲人,那一刻,她忽然有了一个幼稚的念头,原来大当家不是天上的仙女,她其实也是有父母有兄弟的。
李锦绣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孙子,哎哟喂,大当家该不会以为孙子是她这个当祖母的特意送过去的吧,就像当年那些给大当家送美少年的下作东西一样。
当年大当家把那些美少年扔进军营里操练,现在大当家把她家孙子扔到枫树岭练兵!
李锦绣朝着自己的脑袋就是一巴掌,她真是老糊涂了,怎么今天才反应过来?
另:为了照顾用“听书”阅读以及在其他正版渠道阅读的小伙伴,在这里把上一章作者后记里的话重复一遍,“周炯正式改名周坚,前面的章节已经全部改了,这是我起名时的疏忽,把重孙辈的名字起成孙子辈的了,大家注意,周炯改名周坚,周炯改名周坚。”
第134章 冬瓜下落
青苍山。
何苒收到了李锦绣的飞鸽传书,便让闵兰和小皇帝的骚操作震惊住了。
她其实很想把这件事告诉冯撷英,讨论一番,但是她忍下来了,她把冯撷英请过来,问他休养得如何了?
青苍山山青水秀,现在正是满山青翠的时候,冯撷英在山上住了十几日,便神清气爽,面色红润。
不过,五台山同样山青水秀满山青翠啊,冯撷英在五台山时就像个邋遢的抠脚大汉,可是来了青苍山以后,便渐渐恢复了以前儒雅清秀的模样。
问题出在哪里?
和山和水和气候没有关系。
何苒觉得,问题出在有人侍候和没人侍候上了。
在五台山时,冯撷英要自己照顾自己,还要挑水洗衣,可是到了青苍山,他身边有两个勤快的小厮,冯撷英什么都不用做,只负责读书写字到处遛达。
日子惬意了,美貌就回来了。
何苒摇摇头,冯先生若是一直这样可不行,行军打仗的时候,条件艰苦,不会照顾自己,会吃苦头的。
这方面还是李锦绣比较会教孩子,看看陆臻就知道了,金尊玉贵的小世子,现在也开始成长起来了。
于是何苒给冯撷英找了一位武功师傅,就是在演武堂里教孩子们练武的何是乡。
何是乡武功不错,身体也强壮,但是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所以何苒没把他编入军营,而是让他留在后方教导后辈,培养人才。
冯撷英听说给他找了一位武功师傅,很有兴趣,让两个小厮跟着他一起练,不练不知道,原来这两个小厮虽然年小,可却都有武功,青苍山长大的孩子都是读过书练过武的。
冯撷英跟着何是乡练武,何是乡其他的徒弟大多都是十一二岁,甚至八九岁的小孩子,冯撷英年纪最大,他的心态很好,没过几天,就和这些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
半个月后,何是乡要带领学生们去做野外生存训练,他问冯撷英是否同去,冯撷英大感兴趣,问道:“野外生存训练?你们经常这样吗?”
何是乡憨厚地摇摇头:“其实这才是第三次,还是何大当家回山之后要求的,以前没有的。”
冯撷英为清楚野外生存训练要用的时间,便爽快地答应了。
这一次,他没有带小厮